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场现代化》2004,(5):7-7
随着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零售企业之间收购、重组步伐的加快,我国零售业前100家规模也快速扩大。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我国零售业前100家销售额总计为4129.8亿元,与自身相比,增长28.5%,与2002年零售业前100家相比,增长42.7%。平均每个企业销售规模为41.3亿元,比2002年前100家企业提高12.3亿元,比2001年前100家企业提高17.9亿元。从2003年零售业前100家综合情况分析,我国零售业前100家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的特点:1.零售业前100家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入围前100家企业名单变化加快。2000年前100家企业名单…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政府已经承诺,从2003年1月1日起,药品分销服务体系将对外资开放,即允许外商在中国从事药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目前,我国医药零售业主要由医药零售药店和医院的药房组成,全国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中只有200家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如过江之鲫般的药店更多的是在单打独斗.面对一步之遥的WTO的大门,外资企业已兵临城下,中国医药零售业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5.
7.
据统计 ,目前已有 30多个国家 ,30 0多家外资商业企业在国内广泛布点开店 ,抢占市场 ,其中不乏象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这样的零售业巨头。外资进入中国后 ,与我国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中心城市。由于本土商业企业在资金实力、营销方式、管理制度以及通讯、物流技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不少企业业绩连年下滑 ,甚至倒闭破产。既然我们现在还不具备“与狼共舞”的实力 ,不妨避实就虚 ,向“狼”们一时还顾及不到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 ,待实力壮大后再“农村包围城市”。和大城市相比 ,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 相似文献
8.
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零售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售业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晚的领域。加入WTO后我国服务业的开放领域大大拓宽,商业零售领域对外商的吸引力日益彰显。全球知名的零售企业目前在中国零售业格局中已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必须分析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零售业的规模、方式及所带来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析我国零售业在规模经营进程中,可选择运用的三种主要的经营组织模式——连锁经营,兼并、资产重组,战略联盟,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国零售企业连锁经营国际化具有了一定规模优势及资金和管理优势,但同时还存在核心竞争力缺乏等劣势,必须抓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走出去”战略契机,集中精力应对全球零售连锁巨头竞争的威胁.借鉴全球知名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和7-11公司在商品采购、配送、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国内零售连锁企业应实施加强企业文化融合、选择合适的业态组合经营模式、科学设置经营网点并建设高效的配送网络、实行差异化竞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等措施,有效促进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从理财角度浅谈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策略——“沃尔玛”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至目前为止已经8年,在这8年间她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理财观念,一方面占领了中国部分零售市场,另一方面也激活了中国的零售企业。有些零售企业在经营中崛起,有些零售企业在经营中解散。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零售企业虽没有退路且举步艰难,但一定要想方设法迎头赶上。笔者试图借鉴“沃尔玛”的成功之道从理财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零售业如何在竞争中争夺“奶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调查显示:在未来3 ̄5年,中国零售市场的60%将由3 ̄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将由国家级零售“大腕”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商手中。 在零售业这个微利行业,进入与赚钱之间有着很深的鸿沟。这一鸿沟只能由一些企业的“尸骨”去填平,然后供另一些企业昂首通过。令人担心的是,国内零售企业能否站稳主场之利去夺取属于自己的更多“奶酪”?面对强大的国际零售巨头,奋起直追是正确的态度,而向近在眼前的“洋教头”拜师学艺,观察、模仿、揣摩、创新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那么,外资零售业巨头最值得…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已是WTO成员,根据我国入世议定书承诺,我国零售业将在2~3年内逐渐向外商放开,从而使零售业进入新一轮的整合.面对零售业的重新洗牌,我国零售业下一步该怎么走?首先应对我国的零售业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