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李艳霞 《商业科技》2010,(24):35-35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相似文献   

2.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相似文献   

3.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隐喻(metaphor)是“从一方传递(transfer)至另一方”的意思,因此隐喻很容易被看成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把已知的与未知的,有形的与无形的,以及熟知的与新的东西联系起来(Martin Cortazzi)。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的亚里士多德,2000多年来,人们从没停止过对它的探讨。传统理论把语言分为比喻性(literal)语言和非比喻性(figurative)语言。隐喻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然而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分别对隐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自lakoff&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以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证明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乃至行为的基础。在本文中,我们试图说明隐喻也是具有排它性的,即隐喻的意义只有施喻者才最清楚,受喻者要想理解施喻者的意思,需要做出相当的努力,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解读结果的准确性。一、从英汉隐喻对比的哲学基础看我们知道任何具体的科学研究,都需要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传统上被看成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法。隐喻是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而且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们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认知的发展过程中,空间隐喻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在我们学习英语介词的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空间隐喻,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真切,能够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空间隐喻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应用在时间、数量方面,还会应用在状态和范围方面,这些抽象领域应用空间隐喻,体现出了空间隐喻的广泛性、系统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除此之外,空间隐喻的应用还体现了在人类的语言发展过程中,隐喻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隐喻加工机制的探索产生了三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型:范畴涵括论、结构映射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这三种模型,然后结合汉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句分析三者的解释力。研究表明,大脑中不仅存在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还包括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大脑还具备对事物进行深层次抽象概括的能力。范畴涵括论适合于解释有关事物本身属性的比喻,结构映射论则适合于解释事物关系的隐喻,而概念隐喻则是在更深认知层面对隐喻现象的描述。此外,随着隐喻规约化程度的加深,其加工方式也会更多地从结构映射转化为范畴涵括的方式。三者是互补而不是矛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战争来类比商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以柔道作为隐喻来洞察商业,可以帮助企业领悟以弱胜强之道。  相似文献   

8.
认知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通感现象有了全新和深入的理解.通感具有生理和心理基础,是人类认知事物的方式和结果,体现于语言的运用和创造中所产生的通感隐喻.本文首先分析通感隐喻的基本内涵,再以loud color为例讨论转喻对通感隐喻的的阐释力,以恒定原则揭示通感隐喻的内在动因,指出转喻是通感隐喻生成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拉动系数时间序列法的物流市场容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华 《消费导刊》2009,(18):26-27
预测是对尚未发生或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的估计和推测,是在现时对事物将要发生的结果进行的探讨和研究,也就是从过去和现在已知的情况出发,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去探索或模拟不可知的、未出现的或复杂的中间过程,推断出未来的结果。预测研究的是事物的未来,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了解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后,人们可以在目前就为它的到来做好准备;二是通过预测可以了解目前的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并通过对后果的分析来确定目前的决策,力争使目前的决策获得最佳的未来结果。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对于复杂的物流系统的预测法的研究及预测可靠性的研究是目前物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借助较为具体的事物谈论较为抽象的事物。隐喻意义的形成就是把始源域(domain)的图式结构投射到目标域上,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IN的隐喻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由始发的空间域向时间、状态、数量等认知域影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有着相似点的认知域互相作用,相似是比较的基础。分析介词IN隐喻意义的认知基础——其最基本意义,表示空间方位"体"的三维概念。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隐喻思维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知隐喻在德语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帮助学习者构建隐喻性思维,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写作、阅读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水平,加强其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实质就是把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中,生成新的概念,借以理解陌生的事物。“心”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英汉“心”的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词汇隐喻认知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映射路径很多也是相同的。但汉语中“心”的映射面要广得多,构成的词汇也多,而英语中“heart”的映射面相对较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民族的经验基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隐喻具象。  相似文献   

13.
以彭宣维的经验语法隐喻模型和德维姆的逻辑隐喻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概念语法隐喻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框架构建了成人语篇教学法,并将教学法应用于课堂实践。此外,通过实证研究,评估了基于语法隐喻的教学法。结果显示,基于语法隐喻的教学法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识别和生成语法隐喻的能力,但对学生理解语法隐喻的能力的影响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4,(2)
新闻漫画隐喻是多模态隐喻的重要语类之一,从认知语言学隐喻映射的角度来对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进行研究,探究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有何特点,其理据是什么以及其隐喻的图文模态是如何相互配置的,揭示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进出口经理人》2007,(7):70-70
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思维方式是一种选择,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思想对待事物,也可以用消极的思想对待事物。据最新出版的《学会正面思维》披露,除非身体机能出现紊乱,否则我们都可以自主的选择使用正面还是负面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学言度来考察隐喻,探讨了关联理论对隐喻局限性和其产生的机制。该理论从人类的认知出发,把话语放到语境中加以考察,以获得话语和语境的一种动态的最佳关联为目标,使隐喻最终得到合理的阐释。隐喻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解释,关联性是隐喻认知研究上的一个理论接口。  相似文献   

17.
孙芳 《商》2014,(9):232-232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如大学英语的课文中就有诸多的隐喻句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授和提示学生运用隐喻知识来理解和分析文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课文中的隐喻为例,阐述分析在阅读中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影响着错误记忆的产生。通过分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组较之消极情绪组会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但不同情绪下对正确记忆的影响几乎是没有差别的。研究错误记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错误记忆是怎么产生的,与真实记忆之间有何区别,能够让大家趋利避害,尽可能的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从而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所用。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联系密切,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而不同语言文化在隐喻运用上又往往有较大差别。在分析了隐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后,阐述了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最后比较了英汉不同文化下的隐喻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些直接的方式,比如用现金来帮助穷人,开始变得更加吸引人了。世界上的富人们应当如何帮助穷人呢?可以资助大坝、铁路和公路修建,可以资助他们的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可以通过降低关税让穷国向我们销售东西,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经济政策建议。或者也可以放任穷人们自由发展,因为富人们的帮助或许只是弊大于利。不过,现在有另外一种说法:为什么不直接给他们钱呢?对于这种明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