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统筹城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应虎  叶依广 《农村经济》2006,(10):127-129
发达国家在城乡统筹中支持农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他们实施直接收入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农业信贷、保险、灾害、环保补贴以及农业优惠税收和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加强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建设。我们应该大力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统筹我国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起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一定时期会持续扩张,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即工业成为相对发达的产业,而农业则相对落后,其直接表现除了收入差距外,还表现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享受的公共服务、个人发展机会也极大地落后于城市居民。面对上述现实或可能的趋势,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均采取了一些措施,以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或结果。该文首先对西方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演进进行归纳总结,其次以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为例分析概括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及其做法,最后给出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的国际经验——兼论对成都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成都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本文援引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其中政府干预、立法保障、土地制度改革、统筹城乡社保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互完善的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地方及民间力量参与等、供成都试验区和有关地区学习借鉴,并由此获得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罗国华 《南方农村》2009,25(4):11-14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惠州、佛山、中山三市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此前,三市均在自身的条件范围内进行了实践和总结,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为贯彻落实好《纲要》,本文围绕三市经验谈点落实《纲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城乡产业的现状以及城乡产业分割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以政府为主体、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推动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重庆有两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它关系增长极和经济中心建设的高度和力度;二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它事关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宽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的年轻直辖市,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文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首先分析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状况,然后提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三位一体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最后,研究提出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五项改革措施,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农村要素流通、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敬  张阳艳  熊德平 《农业经济问题》2012,(6):66-71,111,112
重庆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由2007年的3.59∶1降至2011年的3.12∶1,城乡统筹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庆的经验体现于三大制度创新:一是把"开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新型的城乡统筹开放关系;二是实施"大蛋糕与大比例"战略,建立新型的城乡分配关系;三是创新"四位一体"的城乡统筹制度框架,建立新型的城乡平等关系。随着城乡统筹改革进入"深水区",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经济内在动力机制的构建还有待时日,进一步转变城乡经济增长方式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的城乡侵害加深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城乡发展。由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市场作用,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之间,在不同产业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是本文一再强调的.  相似文献   

10.
重庆是中国的缩影,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重庆着眼新形势,锁定新目标,谋划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方法 文章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使用洛伦兹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33个涉及扶贫开发任务区县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1)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减贫的作用逐渐减弱;(2)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一圈两翼”的特征,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为经济发展高值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为经济发展低值区,贫困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3)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格局,在主城都市区形成了明显的高值区,渝东北和渝东南连片特困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从时间序列来看,耦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逐级正向跃迁的趋势。结论 基于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该文通过对龙口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体思路、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经济、农村社区化建设、深化改革3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生态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发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初现规模。但由于重庆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加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占去政府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面临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的困境。BOT模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又被称为"特许经营权",是指政府将"特许经营权"下放给私营企业,允许其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项目,并通过经营和管理获得利润回报的一种营销运作模式。BOT形式适用于我国当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对改善乡村旅游项目资金不足问题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BOT模式也存在诸如规划风险、道德风险和圈地风险等现实问题,需要从政府和企业等2个角度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制定严格的BOT协议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 模式典型案例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县和县级市的产业竞争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特别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但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存在巨大的差异,县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严重不平衡,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文章以东部地区3个典型县为研究案例,通过定量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今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成评价准则层,向下分20个具体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在评价准则层中,四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和乡村绿化率(0.326 5)。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83.50,为2级水平。[结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环境质量、开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四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城乡一体化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探究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及效率,有助于对今后发展策略及规划的提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城乡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生态一体化4个方面系统构建评价体系,对2007—2017年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展开评价,进一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测算了该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效率。[结果](1)2007—2017年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分值整体上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由2007年的0.148提高到2017年的0.821。其中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分值也呈递增趋势,城乡空间一体化和生态一体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发展势头良好。(2)2007—2017年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纯技术效率均为1.000,综合效率的变化趋势与规模效率表现高度的一致性。(3)2009年和2011—2013年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000,存在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现象,规模效益递减。2014—2017年投入和产出达到了最优状态。[结论]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发展效率处于良好的状态。进一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空间、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后,地方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亟须规范的问题。该文试图在了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指标置换要做到"双挂钩",采取多种整理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政策的现状及成效,阐述了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历史机遇,最后明确了重庆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路、原则、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政策的现状及成效,阐述了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历史机遇,最后明确了重庆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路、原则、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结构类型和空间特征,分析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对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GIS技术定量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分布模型探究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利用地理联系率探析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配合度。采用回归模型从整体上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4种类型,农事体验类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43.46%,乡村文化类所占比重最低为2.30%。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4种乡村旅游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都呈现集中分布, 4种类型的景点与人口和经济的配合度较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外,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仅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不同经济区相关系数差异较大。[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既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表明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拓展乡村旅游类型,提高乡村文化类景点的数量和比重,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不同经济区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