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草原总面积为4亿多公顷,居世界第二。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和荒漠化。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文明  永海  花蕊 《北方经济》2023,(4):29-32
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其中保护草原是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总得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借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国家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不断加大草原生态恢复和保护力度,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生态的积极效果。然而,由于政策不完善、实施不到位、配套不完备、外部支撑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使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草原植被盖度高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鼠虫害增多等生态退化现象,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建议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草原畜牧业扶持政策,增强可持续性、完备性的配套政策和外围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冯雪娟 《北方经济》2006,(22):17-18
草原是陆地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从草原面积来看,我国是草原大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从人均占有草原资源来看,我国又是草原小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在我国,如何保护好、建设好草原显得尤为重要. 一、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作用 呼伦贝尔市草原总面积112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33.33万公顷,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11.4%.美丽的草原本身具有生产和生态的双重功能,在为人类提供畜产品的同时,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4.
草原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更是生态资源,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第二大生态屏障;然而由于盲目开垦、载超过牧等原因,使得现实的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从而推进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实现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7,(264):1-17
甘南州玛曲草原是黄河的“蓄水池”和“中华水塔”,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亟待治理恢复。生态治理项目需要从生态、生活、生产三方面入手,“以人为本”,在逐步治理生态的过程中,改革牧业生产方式,最终达到提高牧民生活,人与生态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6.
“有好草原才能有好奶源,世界乳业20强都是在南北纬40度左右的核心奶源带上。从长远看,草原建设比奶源建设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报告》2002,(133):1-25
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整体安全极为重要。目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的问题日趋严重,但治理的总方针至今不明确。我们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草原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彻底扭转草原生态透支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联户经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联户经营模式是近年来牧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事物,对完善我国草原经营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我国草原的调查和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东鸟珠穆沁旗和西鸟珠穆沁旗实地考察,总结草原联户经营模式的具体做法及主要特征,分析草原联户经营模式的积极作用,提出我国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完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游牧圈与游牧社会:以满铁资料为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民国时期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蒙古草原地区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从人与草原环境的关系出发,通过分析游牧民冬、夏营地的分区和畜群周期性的移动规律,对蒙民传统的游牧业经济及游牧社会做出了初步的分析。本文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传统游牧形态是一个多层次的游牧圈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基本的草原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草原利用在避免局部过牧化的同时,达到生产的最大化。“打圈子”的游牧业要求与一定的草原地域进  相似文献   

10.
“有好草原才能有好奶源,世界乳业20强都是在南北纬40度左右的核心奶源带上。从长远看,草原建设比奶源建设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采取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可利用草原的90%以上退化,70%以上的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国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但是对于以养殖牲畜为生的牧民来说.草原保护必然会影响到牧民的收入和生活,随着各种保护草原措施的实施和深入,农牧民急需富裕与草原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保护草原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矛盾、现代的饲养技术与农牧民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草原保护与农牧民收入已经成为草原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总结赤峰市在协调草原护与提高农牧民收入实践方面的做法,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7,(200):1-23
天然草原生态对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提高的承载力比农区低。当草原牲畜的饲养数量一旦越过生态负荷的临界点之后,政府就必然面临如何处理生态、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禁牧、休牧和轮牧"政策,是以项目补贴的方式运作,问题在于如何使短期的项目工程转化为可持续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牧区的发展现状给予了基本判断。我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畜牧业粗放型增  相似文献   

14.
草原文化在我国是独特的文化资源,它成为我国油画艺术当中内蒙古油画艺术创作的灵魂资源,许多内蒙古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深受草原文化特色的影响。草原文化给我国内蒙古油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说明草原文化是我国文化园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主源。油画创作应用草原文化,不仅仅是题材拓展,还可以带来创作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达7800多万公顷,约占内蒙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70%,是耕地面积的13.5倍,为森林(有林地、灌木林、林网占地面积之和)面积的3.5倍。内蒙古草原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草匍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草地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沙化、退化等生态危机,不仅使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损害,部分牧民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还对我国的华北、包括北京地区、我国中部、东部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草原治理模式的制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草原的荒漠化尤以宁夏、内蒙古、河北坝上等地区最为典型。从这些地区的草原荒漠化过程来看,主要原因有牲畜超载、开荒种地、滥砍滥伐等,这些原因都由人的行为引起,而人的行为又主要与制度的设计和供给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11.82亿亩草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7%.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内蒙古草地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草地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地之一。有驰名中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广阔的草原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还具有保护陆地生态环境的多种生态功能。因此.用好、管好、建设好草地资源.使它地尽其力,永续利用,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19.
《北方经济》2006,(8):15
近年来,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问题及牧区发展问题,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占全国近1/4草原面积的内蒙古,草原沙化、退化局面依然未能得到有效遏止,荒漠化扩展的趋势仍在继续,沙尘暴及其它自然灾害依旧不时在肆虐,环境改善的预期远没有实现:据统计,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占18%发展到现在占73,5%,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从而推进其向良性循环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由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协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干旱区生态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10日-1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  相似文献   

20.
甘肃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牧区既是甘肃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又是具有全国意义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区和野生生物保护区 ,同时也是我国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草原生态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构建以草原生态牧业、草原生态工业和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牧区绿色产业体系 ,既符合加入WTO后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走向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 ,又能充分发挥甘肃牧区资源禀赋优势和经济结构优势 ,同时还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是甘肃牧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