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其结果是大家过于重视绩效分数而忽视绩效改进在谈到绩效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关注“绩效考核”中“考”的概念而忽略“绩效管理”的提法。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然而很多公司的各层管理者,甚至人力资源从业者,往往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因此只关注考核的方式、考核的计算方法、考核的结果及奖金的计算等等,全然忘记绩效管理的最重要目标。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却发现,除了计算奖金,绩效分数似乎也没有太多的用处。久而久之,分数也变得平均化,奖金上谁都不吃亏,厚厚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方法最终成了一纸空…  相似文献   

2.
一 对于职场人来说,“绩效考核”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就拿优步司机来说,如果没有绩效考核的奖惩制度,他们的服务可能不会比普通出租车司机更周到.企业为考核所做的投入并不多,但员工的服务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却大幅提升.德鲁克在谈到高绩效时指出:一个企业在管理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有多少天才员工,而在于这个企业如何使平常员工取得更好的绩效,能否完全发挥自身优势,并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  相似文献   

3.
王洪晓 《人力资源》2014,(11):54-55
绩效考核这个概念由来而久,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就已经开始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放眼国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绩效考核逐渐得到众多企业主的重视,也常听HR们讨论这个话题,有的正准备推行,有的正在推行,有的已推行了几年.效果怎么样呢?用HR常说的一句话来概括:“绩效是HR最难应对的一个模块,风险很大.”看了这句话,如果做过绩效,你应该知道其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正>绩效考核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和公正的绩效管理机制,提高组织整体工作效率,实现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持消极态度,甚至有人认为“绩效考核无用”。那么,如何正确看待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呢?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关于“事业单位的体系设计中,如何有效进行绩效考核”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绩效考核不等于绩效管理,它只是绩效管理的一种途径和手段。然而,很多企业甚至一些咨询师和培训师,则把绩效考核当作全面绩效管理,“以考代管”。因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尽管这些建议不是全部问题所在,也并非灵丹妙药,但只要做了就一定能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优化各层级绩效工资标准系数级差,科学编制重点关键指标超欠限额,适度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差距,充分利用薪酬奖励促进管理水平上台阶,形成“单位绩效凭效益,个人收入凭贡献”的局面,探索出一套适应自主经营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编制厂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以36份“指标清单”激励方式,通过“正常+追溯”两个维度考核方式,“厂域、作业区域、站队域”三个考核领域(即“两维三域”),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绩效考核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刘昕 《人力资源》2007,(6X):10-12
没有哪家企业不希望自己员工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绩效越来越好,而绩效管理的作用也恰恰在于此。因此,现阶段,我国稍微正规一点的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绩效考核,更为正规和成熟的企业甚至还意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计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环节在内的绩效循环,于是绩效管理工作也逐渐从单纯的绩效考核进入到更为系统的绩效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线员工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班组工作业务类型,探索和实践简化版的“工作积分制”绩效考核方式,有效促生了班组员工的内在动力,对企业绩效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中,考核指标设计的合理与否对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引导着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因此,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的、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企业的绩效提升具有战略意义。但目前企业管理者中流行的过度“量化”考核指标的做法,完全忽略了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本文笔者从自身的管理实践中粗略总结了考核指标不能全部量化的原因、绩效考核指标设计陷入“量化”误区的表现、过分强调考核指标量化的消极后果及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应坚持的原则,希望对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丽 《中外管理》2013,(10):126-127
实战派绩效管理专家罗元福,在给一家科技公司做内训时提问:“大家对绩效管理工作有什么感受?” 没想到,这句提问挑起了该公司老板的“怨气”:“唉,一言难尽!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员工始终都不满意!不做嘛,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对员工进行考评;做嘛,还整出很多不和谐,甚至纰漏。现在真的不知道是做还是不做!”  相似文献   

11.
1、本文论述范围: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性的分析与对策2、本文主要内容:本文以‘鼍楚位”的思维方式,对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任务-团队建设和绩效提升及核心任务的重要抓手-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进行深入反思,并试图通过策划、实施、沟通和创新等环节,探索尝试绩效考核不仅关注团队、员工的绩效结果与过程,而同时更为关注团队的效能与员工的行为管理,兼顾“人”和“事”,以“人”促“事”的一套“三维”绩效考核体系。试图探索通过绩效考核促使管理者和员工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逐步趋同,并促使提升团队效能、提升员工素质的一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能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质化”是绩效考核的基本操作原则.这一原则对于业务部门来说,能很好地指导绩效考核系统的建立.但对于不直接创造价值的职能部门来说,实行起来颇为困难.不直接出“成果”的工作等于白干.要“考核”出职能人员的真实绩效水平还需多下些功夫.  相似文献   

13.
崔海鹏  王涛 《人力资源》2007,(10):54-57
近年来,“绩效管理”一词被很多企业管理者津津乐道,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似乎这个简单的词具有无穷魔力,它的引入本身就标榜着本企业绩效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却并非如此,就绩效考核来说,在很多应用强制分布评价方法的企业中,都存在一定的“轮流坐庄”现象。由此,虽然每次的绩效考核结果都有优劣之分,但在一定时期内每位员工得优得差的总次数是一样的,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变相的平均主义。它严重破坏了企业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及存在的意义,不仅纵容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而且打击了离绩效员工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到员工自我评价的标准,使其丧失努力工作提高绩效的动力与干劲,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那么该如何避免绩效考核中的“轮流坐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绩效管理也逐步从最初的以人为中心的人事考核和以任务为中心的绩效考核,发展到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绩效管理.虽然绩效管理相对于绩效考核是一种飞跃式进步,但基于职责提炼出的关键绩效指标与目标的绩效管理模式仍是面向日常事务的绩效管理,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帮助相对有限.因此,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成为企业战略落地的工具,已成为众多集团型和大中型企业对绩效管理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一背景使得“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理念(战略绩效管理)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目前常用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方法的不足1.观念落后,多采用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目前很多企业偏向于反应性、零碎性的员工控制管理方式,而不是通过过程衡量影响员工的观念和行为。2.研发绩效指标设计不科学和不适用。多数企业以简单的研发项目完成指数为重要的结果衡量指标,而没有将其细化、分解至各个可具体衡量的阶段指标。  相似文献   

16.
“绩效考核问题”是当今企业管理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素有“世界级的管理难题”之称。中国民营企业推进绩效管理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失效?有何应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大企业实行绩效管理,如何实施财务工作监督的绩效考核是目前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重点阐述“计划、预算、考核、激励”(简称JYKJ)管理体系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PDCA管理,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具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崔海鹏  王涛 《人力资源》2007,(5X):54-57
近年来,“绩效管理”一词被很多企业管理者津津乐道,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似乎这个简单的词具有无穷魔力,它的引入本身就标榜着本企业绩效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却并非如此,就绩效考核来说,在很多应用强制1分布评价方法的企业中,都存在一定的“轮流坐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绩效考核是保险公司管理的“魔咒”,这个时候总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得到了奖励,有人受到了鞭策。这就是绩效文化的“魔力”。所谓绩效文化,是指企业基于长远的发展方向和愿景,通过对公司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有效的整合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绩效考核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管理战略.传统的财务考核已不再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需要,平衡计分卡(BSC)已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绩效考核的重要工具.我国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要密切联系银行业绩效管理的实践经验.因子分析可以对理论模型提供现实性检验,同时揭示了我国银行业基于BSC的绩效管理的成效与不足,为我国银行业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可靠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