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简称新固定资产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与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简称旧固定资产准则)相比,有很大差异,特别是突出了公允价值的运用。本文拟对此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这些差异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简称新固定资产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与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简称旧固定资产准则)相比,有很大差异,特别是突出了公允价值的运用。本文拟对此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这些差异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加深对新准则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对有关变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对财务人员深入理解新准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具体准则(以下简称新《企业会计准则》)。其租赁的内容与原准则相比,描述更具体、客观,即构建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准则,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并涵盖各类企业(小企业除外)各项经济业务。对原租赁准则(2001年颁布,以下简称旧准则)究竟进行了那些修订和补充呢?新旧准则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呢?本文主要是将新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有关内容与旧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部分进行对比,主要是讲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冬英 《时代经贸》2008,6(10):120-121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基础上经全面修订而成,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并非尽善尽美,其中仍有某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较2001年11月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在体系结构和内容上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下称新准则)是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的基础上,将我国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修改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胡美莲 《时代经贸》2008,6(19):127-128
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固定资产准则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本文从固定资产的定义、初始计量、折旧、减值准备、披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差异比较与分析,并列举了部分实例。  相似文献   

9.
一、新旧固定资产准则主要变动分析 (一)固定资产的界定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06年准则)对固定资产作了如下界定:“固家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相对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01年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界定上有如下两个变化:  相似文献   

10.
债务重组在当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资金结构,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规范企业的债务重组会计核算,财政部曾于1998年6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后又于2001年1月对其作了较大的修订(以下称为旧准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化。考虑到各方面利益及诸多因素后,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来代替旧准则。  相似文献   

11.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系统化、科学规范化。 我国自1993年7月1日实施”两则两制”以来.迄今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发布实施,到《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推行实施,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针对某项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规范,到形成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系列规范经济业务的会计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次企业会计准则变革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准则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作了改进。本文简要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度,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将减值会计应用到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为配合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发现固定资产发生诸如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或经济性贬值等有形或无形损耗时,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2004年5月28日财政部财会[2004]3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解答四”)又对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此前为《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以下简称旧准则)研究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以及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次企业会计准则变革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准则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作了改进。本文简要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会芹  杨立福 《时代经贸》2010,(18):214-215
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以来,在准则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释和明确的问题,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9)以及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通知》(财会便[2007]59)、《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号)等一系列补充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政策规定,同时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陆续公布第1-3期工作组意见、修订发行了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以下简称2008准则讲解)。主要是对原准则讲解某些不清楚的地方或与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矛盾之处作出澄清、修订或予以补充和完善;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尚未规范的一些业务及交易(如销售奖励积分业务、广告服务的易货交易、反向购买等)提供指引;明确并细化了某些具体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的指引。  相似文献   

17.
廖保华 《时代经贸》2007,(3Z):139-139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于1998年6月正式公布,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以下称“旧准则”)。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国际趋同,在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第一次修订后实施情况的基础上,2006年进行了该准则的第二次修订(以下称“新准则”)。此次修订,不仅符合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中国国情,促进了《债务重组》准则的发展。本文拟将新旧准则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修订并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定义、研究与开发费用、摊销等诸多方面都与原准则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新的经济环境与出现的新问题,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折旧的处理、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报表信息披露等做出了系统的规定,也吸纳了许多国际通行的处理方法。笔者在此谈一些学习准则的体会与感想。  相似文献   

20.
宋丽丽 《时代经贸》2007,5(1X):145-146
2006年初,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新准则,该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界定、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减值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作者主要针对该准则修订前后的相关变动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新准则的运用前景作一下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