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1999--2003年间30个省市(不包括西藏)及25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区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中无论从全国还是分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带,产业发展均不存在MAR溢出效应及Jacobs溢出效应,但在全国及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Porter溢出效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外生技术溢出对区域产业发展起正向作用,地理因素在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14-2020年成都市西部片区8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测度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区(市)县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且同质性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高于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间接促进作用。据此,从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弥合数字鸿沟打造数字包容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鹏 《北方经济》2012,(11):76-77
一、引言 区域间经济溢出是指由于某区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者其他内生变量变动而引起的其他区域的经济变量产生的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区域间经济溢出也比以前更加明显。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学者认为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由此提出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产业园区是中国经济的“功臣”。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以综合效应成为经济发展“高地”。 几十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县域经济的重要一环就是发展产业园区。各类县级、镇级产业园不但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解决农民工家门口就业的重要渠道,是继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之后又一经济形式的兴起。园区经济成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创新性、人文性、生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兴起的新兴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DSPDM)及面板门槛模型(PTR)分析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及地理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但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集聚因“虹吸效应”存在而对周围地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在城市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及财政干预的约束下,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非线性冲击。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先正后负”的演变趋势,400公里为其有效溢出边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有助于完善“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大部分开发区、高新区等经济园区开始进入"二次创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溢出效应开始凸现并不断推动着经济园区在地理空间上的扩张、产值规模上的递增以及行政关系上的变革。究其原因,溢出效应既是园区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体现,如何成功地实现经济园区与周边地区的"裂变式扩张",成为园区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7.
沈杰 《上海改革》2003,(8):54-57
经济园区以其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经济城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功能优势和规模效应正日益显现,对上海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贡献,本文在总结希望城成功理念的基础上,进而结合上海的发展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经济园区的集聚效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志越 《科学决策》2023,(3):99-114
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考量其空间相关性,因此需要深入探析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文章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空间外溢性与空间关联性,不论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与劳动产出对经济增长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资本与劳动集聚的空间载体,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聚集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分空间区域检验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虹吸效应,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9.
周平  刘清香 《山东经济》2012,(1):151-156
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作用机制的视角,阐述和论证京沪高铁对沿线地区特别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理论和实践分析表明,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络和催进经济活动聚集与扩散的前提,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京沪高铁将会产生客运轴心效应、货运点轴效应、消费效应、建设效应和产业效应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正溢出效应,同时也可能出现虹吸、替代等负溢出效应等问题。应在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基础上,趋利避害,以期实现净溢出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陆兵 《广西经济》2007,(10):8-10
一,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园区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发展园区经济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业升级、强化招商引资、改善城市环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承接产业转移是经济后发展地区迅速发展壮大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园区经济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11.
特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希望,没有特色就没有胜机、特色是品牌,是优势,更是竞争力。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园区聚集和集中优势企业,能增强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使园区成为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的孵化器。如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和我加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使清河县五大特色产业特别是羊绒产业,由单体优势向整体优势、群体优势向规模优势转变,使其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增强竞争力,我们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把建设产业园区,拉动经济增长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举措来抓,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对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了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两业”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发展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对邻地经济韧性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时空异质性,时间维度上,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两业”融合发展仅对本地经济韧性产生了正向影响,在恢复期对本地和邻地均产生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两业”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了东部、中部地区本地和邻地经济韧性,在西部地区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对邻地经济韧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东北地区的本地经济韧性为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业”融合发展通过人口流动和区域创新显著促进了本地及邻地经济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外资经济贡献与逆向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月晓 《山东经济》2004,20(3):72-74
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提高了东道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外资经济的这种贡献主要通过逆向联系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实现。影响逆向联系溢出效应的因素有:需求类型,技术差距,东道国的商业气氛。现阶段,对于中国来说,加强逆向联系,有利于留住和吸引外资;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消除我国经济当中的“分割性”。加强逆向联系,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同时还要防止利用外资过程中发生外资本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知识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经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产业聚集地知识溢出效应水平为Ⅱ级,处于一般水平;R&D经费投入、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消费水平及制度政策对东北地区知识溢出效应影响较大。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颁布适宜经济政策,促进产业聚集地内部企业和外部企业合作,从而助力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赋能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1—2020年的数据,测度了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和高质量的发展水平,以服务业效率为切入点,分析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实证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对邻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服务业效率是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越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因此,提出扩大服务业中数字经济渗透率,助力服务业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加快西部地区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特色产业园区包含:特色农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特色物流园区、特色科技园区和楼寓园区、都市园区、生态园区、旅游园区、文化园区等各类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或产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是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城镇就业渠道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行动,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工业发展的平台、引资引智的窗口。去年.陕西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举措,支持各县区建设产业园区规划,并建立100个县级产业园区,以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此,洛南县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认真研究.结合洛南当前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确定必须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努力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如何赋能双循环发展成为理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在以不同维度衡量双循环的基础上,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角度,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内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外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对双循环的重要性明显大于后者。与以往的理论研究结论不同,在南北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步调一致,不会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区域的相对重要性也保持一致。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传导机制方面,从“筑长板”层面二者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方式,对内循环和外循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从“补短板”层面二者则可通过提升减贫治理水平,对双循环产生促进作用和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了东道国要素市场发展程度如何对FDI溢出效应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要素市场发展水平通过制约本地研发部门获取生产要素的便利程度,影响本地企业获取FDI净溢出效应的大小。分析发现,东道国要素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本地企业获取正向的FDI溢出效应,从而加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我国1997~200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外资大规模涌入,我国要素市场已难以为当地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从而造成FDI净溢出效应为负。而且,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滞后也是造成我国FDI溢出效应跨区域差异和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针对如何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以获取正向FDI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产业空间分布的长期均衡问题,而忽视了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注。本文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融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在考虑到技术溢出与环境污染对企业固定生产成本的影响情况下,探讨了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污染效应对产业空间演化和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和跨界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弱是促使企业走向集聚的动力,本地环境污染效应的增强和跨界环境污染效应的减弱是促使企业走向分散的动因。产业空间结构的稳态并非都必然表现为棒棒均衡结构的特征,贸易自由度的变化可以引起任何形式的产业空间结构稳态。当技术溢出向心力不低于环境污染离心力时,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增加,产业空间演变的总趋势为“分散-集聚”;反之,产业空间演变的总趋势为“分散-集聚-再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