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功能定位看,中国股票市场已由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蜕变成为国企脱困服务,使得股票市场异化成筹集资金的场所,并为实现这种融资功能构建了一个奇特的结构。而这个结构又成为市场上一切问题的根源与症结,表现为效率的损失与成本的上升。随着国家“为国企脱困”效用逐渐下降,当维持这种结构的成本接近或超过其收益时,这种结构将面临瓦解,从而导致融资功能的弱化;而一个融资能力逐渐萎缩的股票市场,就是所谓的“边缘化”。因此,为国企脱困的功能定位直接导出“边缘化”结果。走出“边缘化”的要害,在于对股票市场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建国50多年来的国企融资印记着一条吃财政——吃银行——吃股民——直至如今被逼到吃保险的轨迹。保险资金上市实质是顶替“国有股减持”为国企融资救危。保险资金上市使用效益提高由于其源泉——企业效益因企业劳动效率不高而难保障。我国股市建立的前提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保险资金投资股市不宜与他们机械类比。要让国企融资走向良性循环,关键是要下“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化国企制度改革,建立国企市场经济微观基础。保险资金入市要建立在证券市场全面的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为促进证券上市更加市场化,对申请上市企业应以证券上市注册制取代行政方式审核制。  相似文献   

3.
股事评点     
9月17日,由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大企业集团资本运作及风险防范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预计,股市将成为国企闲置资金的最佳投资领域,资产委托管理将是国企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主要方式。 主持人:国有企业脱困后如何求发展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国企改革的深化更需要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  相似文献   

4.
张菊朋 《技术经济》2003,22(10):8-10
长期以来 ,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实际上一直定位在被“利用”上———利用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圈钱” ,利用股市帮国有企业“脱困” ,利用股市来避免国有企业倒闭从而维持社会“稳定” ,股票市场自身所具有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就不可能不大打折扣了。在现代社会中 ,有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下的行政计划配置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配置。在发达市场经济中 ,资本市场 ,尤其是股票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式 ,并且其效果是比较高的。股票市场之所以具有资源配置功能 ,其原因在于 :第一 ,股票市场上 ,企业资产已以有价证券的形…  相似文献   

5.
"资本混合型企业"以"提高国企效率效益"为理论依据,但"国企效率效益低下"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从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看,企业效率效益的改进与提高必须针对具体领域里的具体问题,而且这个改进、提高具有无止境性。因此,西方企业无一通过外来资本直接混入自己拥有的股权资本来达到提高效率效益这个目的。在一般条件下,无论从资本组织优化、结构优化、成本合理性看,还是从企业一般管理、运行、发展这两大方面看,这种"资本混合"不仅不会提高企业效率效益,反而会使之降低。对中国国企来说,这种"混合"不仅会产生上述问题,而且直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并对国企的性质、目的、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它是一种决策科学性极为低下的国企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6.
严兴华 《经济师》2008,(6):256-256
文章从积极发挥股市的融资筹资功能。培养股市的投资功能,谨慎看待股市对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功能,放缓股市的定价功能,配置资源的功能任重道远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的股市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体系变迁路径依赖与民营经济融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杰 《经济师》2003,(2):216-217
我国渐进性改革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剧变的情况下 ,由财政直接融资主导型经济迅速变迁为国有银行间接融资主导型经济。为了替代财政注资国企的功能 ,我国金融体制变迁过程的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具有严重的所有制偏好 ,加上与民营经济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制度供给约束处于弱小状态 ,使得目前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极不相称 ,大部分金融资源沉淀在低效的国有经济领域 ,民营经济陷入融资困境 ,整个金融体制变迁由于结构性的缺陷而陷入事实上的路径依赖 ,形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制度锁定状态 ,因此需要相关的制度创新来矫正其路径偏差。  相似文献   

8.
沈爱华 《资本市场》2004,(9):49-50,52
<正>由于我国目前直接融资的比例还不足10%,本身就被看做是唐僧肉的股市更是被赋予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解困的重任。从2004年上半年股市融资达461亿元这个创出近三年新高的数字上就可以看出,股市为了配合加大直接融资比重而进行了惊人的大扩容。沪深股市在1993年、1997年和2000年经历了三次大  相似文献   

9.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最先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辽宁经济“得之于大,也失之大”,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国企亏损问题在全国最为严重,也最具典型性。但不能就脱困论脱困,必须坚持脱困与发展相结合,立足发展抓脱困。辽宁的问题在改革中凸现,也只有加快改革才能解决。辽宁国企的脱困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这只是阶段性、恢复性的,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很艰巨。  相似文献   

10.
发展货币市场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就是资本市场正在被“边缘化”,这主要表现为股票、债券发行等直接融资的比重下降,而作为间接融资渠道的银行贷款比重却一反往年的颓势,出现不断上升的势头。虽然这种状况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无论如何它都同我们改革金融体制的基本方向不相符。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融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制度变迁的“需求一供给”与“收益一成本”的理论构架来分析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演变历程及其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目标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由初始的边缘化模式演变为政府主导型模式;再由政府主导型模式演变为现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2)根据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演变的逻辑规律及我国的现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的目标模式应是建立混合型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岩 《时代经贸》2004,(3):83-85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融资借贷所获得的资金购买所服务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以及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者收购兴起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危机和股市泡沫洗礼之后的西方各国,进入80年代以来,其被视为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机会风险成本的可行手段而得到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MBO又被众多学者、专家视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多数投资者也认为有管理层直接持股的公司更值得信赖。总结西方国家管理者收购支持者的观点,其主要认为,管理者收购之所以流行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价值创造、管理机会主义、税收利益及企业家精神等,其中价值创造是主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钱文传 《经济师》2000,(6):119-119
经过两年的改革努力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 ,但仍有近 1 /3的企业还处在亏损的境地。如何确保这1 /3的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走出困境 ,彻底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 ,是我国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难度也是巨大的。为此 ,探讨研究影响国企脱困的原因及对策仍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实际工作体会到 ,影响国企脱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负债过高、资金匮乏是影响国企脱困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 ,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 70 %,扣去挂账资产和挂账损失 ,实际资产负债率高达 80 %。笔者所在的东北轻合金有…  相似文献   

14.
陈茜 《发展研究》2005,(10):29-30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内容之一.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股市强、债市弱”的结构性缺陷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并且已限制了债券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的市场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5.
试述构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玉荣  冯琳 《技术经济》2002,21(5):37-39
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必要性1.从理论上讲 ,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存在着许多不效率 ,从而导致企业越来越强烈地“脱媒” ,积极地转向市场寻求直接融资。(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存在着成本差异。企业选择市场还是银行 ,成本差异往往是一个至关重大的考虑因素。与直接融资相比 ,  相似文献   

16.
在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股票市场自2001年6月以来持续下跌。以上海综合指数为例,股指从2245点下跌到最低的1350点,跌幅达40%,如果剔除新股增发造成的虚涨作用,指数可能已跌破1200点。股市长期低迷,基本功能受到严重削弱。主要表现为:融资功能萎缩;投资者财富不断缩水;居民股票投资意愿创新低;股价不断创新低。股市下跌主要原因是,股市由投机场所向有效投资及融资场所转变、上市公司效率低下、新股发行加快和中小企业板块的推出以及壳价值下降。股市由投机场所向有效的投资及融资场所转变中国股市前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所剩时间不多了,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目标的攻坚决战到了冲刺阶段。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巩固前段的扭亏成果,运用已有的脱困经验,着重从五个方面开展攻坚“冲刺”,切实加快国企改革脱困步伐,确保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新途 《经济师》2001,(4):109-110
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将企业流动性不足但可以产生未来现金流入的存量资产构造一个组合 ,通过“真实出售”、“信用增级”、“交易结构的优化”以及“证券化后管理”等技术来实现企业融资目的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技术有利于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和资本市场交易成本的节约 ,也将为我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绩效  相似文献   

19.
宋新力 《经济》2012,(10):165
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受到商业银行贷款“门槛”条件所限,大量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筹集资金,然而由于信息不透明,屡屡出现企业赖债和“跑路”现象.直接融资方面,尽管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条件高,审核程序复杂,但仍存在“独木桥”现象,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股市轻债市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新型金融工具,通过直接债务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改革完善直接融资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俭保 《资本市场》2005,(12):20-20
企业债券虽然是融资产品,但其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企业信用,而这恰恰是当前包括主管部门在内的各方在讨论企债市场时所忽略的,他们只将注意力放在其融资功能上,这与当初将股票市场定位为为“国有企业解困”服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融资场所之悖论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