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作品中透露出作者浓重的孤独意识、抗争意识及悲观意识。桑地亚哥承受着社会与自然给予他的双重孤独,而他并没有在孤独中沉沦,他通过抗争的方式努力寻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作为迷茫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塑造了桑地亚哥这一英雄形象,给战后身处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吴爽  海辉 《东北之窗》2011,(17):102-103
如果你看过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你一定会被主人公桑提亚哥所感动,海明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不屈斗志、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海钓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描述的主人公桑提亚哥,不是以英雄的形象树立在人们的面前,但恰如海明威本人带给世界的形象一样伟大坚强.桑提亚哥仿佛是草原上的雄狮,虽然年迈力衰,但依然保持着作为英雄的尊严,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鼓起了全部的生命勇气,向竞争孝发动了英雄般的抗争,在他身上,生命的意义再次得到了升华.海明威把桑提亚哥描述成一个败而不馁的人物,在主人公的经历中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理解,以及对于英雄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环境,人物和桑提亚哥身体和思维的活动.他们以各自的角度引出并升华了主题.其中,环境象征意义引出小说情节并突出老人航程的艰难,环境象征手法的运用暗示出了海明威浓重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5.
彭小晶 《发展》2008,(11):124-125
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海明威《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作者塑造的桑提亚哥没有简单重复以前其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基本特点,而是深入挖掘,独创一格。他运用象征手法、巧妙的细节描写、简练含蓄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编织出一个感人的故事,塑造了一生中最完美的具有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与前期作品中的主人公相比,桑提亚哥对命运的关注显得更为积极,对人生生存的理解也显得更为彻悟;不仅在顽强拼搏中显示出非凡的意志毅力和崇高的人格,而且具有更为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而不败的英雄。本文拟从有关细节入手,分析讨论环境和人物设定在《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运用。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小说中的生态观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拜,同时又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与利用。分析其小说《大双心河》,可以看出海明威的生态观与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王丽莎 《理论观察》2013,(1):106-107
欧内斯特.海明威被学者们赞誉为象征主义大师,《白象似的群山》(HillsLike WhiteElephants)堪称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在整部小说中,海明威运用了种种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其中“酒”有着丰富的意象。通过对“酒”的描述与运用,海明威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时代及人物特点,并揭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有很多硬汉式的英雄形象,他们身上都体现出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无论他们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们身上都闪烁着"绝望的勇气"。正是这种勇气使他们成为男子汉,在逆境中展现着他们的镇定、勇气和坚强。《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张丹 《重庆与世界》2011,(13):85-88,94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作品中公认的、极具象征意义的一篇短篇小说,它很好地契合了作家所主张的"冰山理论"的写作思想。联系海明威创作的时代背景,重新细读文本的背景、情节、人物等小说构成要素,进一步挖掘出暗藏于海面下的、鲜为人知的八分之七冰山的象征意义。借助"雨中的猫"所处的困境的象征性描写,海明威实质上表达了对战后美国年轻迷惘一代的精神生存境况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0.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作品中公认的、极具象征意义的一篇短篇小说,它很好地契合了作家所主张的"冰山理论"的写作思想。联系海明威创作的时代背景,重新细读文本的背景、情节、人物等小说构成要素,进一步挖掘出暗藏于海面下的、鲜为人知的八分之七冰山的象征意义。借助"雨中的猫"所处的困境的象征性描写,海明威实质上表达了对战后美国年轻迷惘一代的精神生存境况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1.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于192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部优秀的"反战"小说。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看,凯瑟琳面对战争时的勇气及其与男性世界的关系,凯瑟琳是海明威笔下的"天使"。  相似文献   

12.
对比是海明威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很引人注意的写作技巧。通过人物对比、场所对比和场景对比,海明威揭示了人物性格特点,传达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人们普遍感到空虚、寂寞,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一个个不安的灵魂找不到可以安顿的地方,咖啡馆成了很多人精神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3.
尤宇 《今日重庆》2004,(3):114-116
海明威,生于1899年,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自杀身亡。海明威的主要作品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等,但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自然就是《老人与海》了……海明威的重庆之行,并不是如传说中的陪新婚妻子继续蜜月,也不仅仅是为了积累小说创作的经验,他最主要的身份,是受美国政府财政部长怀特之委派,来调查当时中国的国共关系,以及抗日战争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在小说<永别了,武器>中运用了他的"冰山风格"的创作方法,对风和雨进行了大量的渲染,从作者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作品反映的主题等方面剖析了"迷惘的一代"厌恶战争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世界和平的意味深长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的小说里,有两句经典对白:“——知道么,有钱人和我们不一样。——是啊,他们更有钱。”  相似文献   

16.
王亦薇 《浙江经济》2018,(21):64-64
经典是天上的星辰,照亮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前不久,在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笔者深刻感受到,七年知青生涯,总书记博览群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情有独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成为这部小说的忠实粉丝.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对《老人与海》的文体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晖 《新西部(上)》2010,(8):135-135,126
本文通过对美国杰出小说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剖析,认为此文很好地体现了他简洁、清晰、客观的写作风格。这部作品文体学方面语言句子简短,句法结构特别简单;自由直接引语使得小说简洁明快;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个路人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 Dunn,1572~1631)在《祈祷文集》第十七篇中写道:"无论谁死了/都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后来海明威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上引用了邓恩的这段诗句。  相似文献   

19.
1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这"一辈子所能写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正是这部作品使海明威在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纵观海明威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鲜血、死亡,而这些构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20.
程应峰 《走向世界》2014,(33):95-95
海明威站着写作,目的是让自己少写废话;他好用铅笔写作,是便于不断地修改作品。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与他抱有这样的写作态度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