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增长极,是由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界定区域增长极,是运用增长极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而如何确定一个区域的增长极,应该着重关注哪些区域优势,在不同发展阶段、站在不同角度存在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作为西部大开发"领头羊"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够增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裂变力。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但可以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凝聚成渝经济区在中西部的向心力,而且还可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佚名 《大陆桥视野》2005,(10):26-26
实际上,日照和连云港是“冤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题目。据说,同位于淮海经济区的“兄弟城市”,鲁南对江苏实施的“一对一”的“盯防战术”,“捉对”的“冤家”分别是:济宁、枣庄对徐州,临沂对新沂(徐州市下属的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临沂、日照对连云港;策略当然是:产品打过去,投资(项目)抢过来。2003年上半年,山东省就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锁定了学习和追赶的目标。济南——南京,青岛——苏州,烟台——无锡,龙口——昆山,文登——张家港,荣成——江阴等。徐州地处四省交界,是淮海经济区的一个中心城市。2004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在徐州实现“双超”的同时,与徐州毗邻的山东济宁等市也实现了“双超”,在一些经济指标上互有前后,与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形成了竞争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作为迄今为止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共同的空间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腾飞的关键。我们必须致力于壮大海峡西岸城市群,通过促进产业一体化,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完善城镇体系,发挥提高城市功能竞争力;协调区域内外关系,焕发体制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加强与海峡东岸的经贸合作,提升整体合力;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能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重要经济增长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系统地从空间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三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做出实证分析,并和长三角“北翼”城市群进行对比,得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水平仍然较低,需从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分工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株潭1989-2009年数据,对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经过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即协整关系;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多少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的发展规模对该区域经济变动的影响不大。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值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对长沙、株洲和湘潭2000-2009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动态能值分析,剖析了3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比较差异,结果表明: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自然资源能值丰富,10年间变化甚微,国民经济能值和人均能值等指标呈现上升趋势,核心城市的经济聚集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在3市中具有难以逾越的优势和地位,单位GDP能耗和电耗逐年降低,并在3市中最小,但其环境负荷率越来越大;株洲自然资源能值、国民经济能值和人均能值量等能值指标比湘潭略有强势,单位GDP能耗和电耗也比湘潭小,而湘潭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整体而言处于劣势。在此形势下,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对策,以便加强区际资源互补和消除行政壁垒,保障较好的能值匹配,使能值流动得到优化并趋向最大化,促成城市互补、互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沿海地区先富起来,主要得益于省域城镇化与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主体的形成;而其根本动因和推动力则分别在于广州、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宁波、杭州、南京等2个甚至数个副省级以上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与支撑。由之主张借鉴沿海成功经验,采取开放放权、升格放权等改革措施,在中西部培育壮大与崛起一批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形成新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极,以加快推进内地人的城镇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且认为需进一步改革以行政层级为主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转向依托中心城市与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并辅之以行政层级管理和服务,从而在体制机制上促使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与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随着城市的产生、发展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城市特征,是城市的灵魂,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剖析城市文化的内涵,指出建设城市文化对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的意义,进而对加快城市文化的建设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蔡家洲坝桥不仅仅是湘江流域长沙段的航电枢纽配套设施,更是长株潭城市群中交通、景观相结合的东西向联系通道.通过宏观分析研究,它不仅应承担航电枢纽设备检修、枢纽管理功能.它更是沟通长沙北部湘江东西两岸的主要跨江交通要道.综合考虑坝桥的宽度与"3+5"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有机的联系起来,能更好的发挥其通行功能的综合效力符合国家两型社会资源节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的统计数据,借助相关统计测算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沙市5区近10年建设用地扩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雨花区、岳麓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最大,其次是天心区、芙蓉区及开福区。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基准地价与既有土地存量差异、人口增长差异及政府调控与规制等方面探讨了长沙市建设用地扩张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两系统35个具体指标值,分别计算出长沙市区1996-2005年间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和两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定量分析了10年问长沙市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判断了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演进模式.结果表明:两系统协调程度不高、质量欠佳,协调度指数总体趋势下降;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演进模式由经济发展滞后土地利用模式转变为土地利用滞后经济发展模式.为探索结果产生的原因,运用信息熵和均衡度等相关的数学模型与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长沙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定量地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原因与机制,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借助信息论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原理,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间内,长沙市土地利用信息熵持续上升,均衡度、优势度呈波动状态,土地利用职能相对扩张,土地空间利用类型表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红梅  王小伟  谭洁 《经济地理》2008,28(3):442-444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长沙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丽纯  李松龄  夏传文 《经济地理》2011,31(10):1651-1654,1709
采用直接比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沙目前的城市国际化水平进行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的比较研究。虽然长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基础条件,但其国际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仍处于初期阶段。作为后发城市,长沙应充分汲取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更加注重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相对均衡发展,真正探索出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城市国际化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既是巨大挑战,又蕴含着重要机遇.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战略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许多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举措.按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理解,运用特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对长沙制造业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三大产业梯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产业集群,对构建长沙先进制造业基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宏霞  李培红 《经济地理》2007,27(6):1051-1055
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是乡村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文章立足于乡村体验旅游角度,分析了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开发条件,并对产品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沙旅游资源以人文旅游资源见长,其中不乏全国和世界意义的精品,长沙旅游业已初具规模,是长沙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旅游基础设施平台取得长足进展,其中星级宾馆饭店发展较快,但跟沿海等地旅游业发达城市横向比较,在接待规模,观念,管理,创新能力,投资规模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民须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加大投入,重视科研,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配套政策体系,更新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9.
佘国强  王洁 《经济地理》2011,31(10):1750-1753
旅游项目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多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替代,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方法分析、评价投资环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旅游投资环境分析方法应该是针对具体地区、具体项目进行的具体分析。长沙市旅游投资项目投资环境评价根据具体项目构建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灵活运用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赋值,编制专用打分表,评价各项目的投资环境,并做出项目选择。  相似文献   

20.
覃业银 《经济地理》2011,31(2):346-349
目前古镇旅游较少地触及古村镇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案例样本集中于江南古镇、皖南古镇和川西古镇等几个地域。以湖南长沙靖港古镇为例,探讨位于城郊,区域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的都市特色古镇休闲旅游形成、开发的背景、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