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沈爱华 《经济管理》2007,29(17):87-91
加速苏北发展是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吸引区域外投资是苏北快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加速南北产业转移将成为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加速苏北经济发展应优先重点发展江苏沿海以及内陆中心区域,完善城镇规划,建立网络状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杜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138-141
江苏根据地域特点和南北经济发展梯级差异明显的省情,新世纪之初就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06年又依据这一战略做出了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重大决策,开始了南北共建开发区的创新实践。南北共建开发区成为拉动苏北发展的强大引擎,实现了苏北发展与苏南转型的"双赢"。园区共建的"江苏经验"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南北共建开发区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对策选择上,应进一步完善南北共建模式;进一步拓展共建园区的空间;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大胆推行"行政托管"等创新性的行政资源要素重组模式,实现行政区划的"体制内"变革,让行政区划为经济让路,深化南北共建园区的内涵,推动南北共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进 《经济师》2009,(12):250-25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客观现象。产业转移是指特定形式的产业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即产业中的企业等主体将产业整体或其中部分从原产地迁移到其他区住进行生产活动。文章从江苏南北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研究南北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南北区域经济合作中产业转移应增强苏南地区的推动力、增强苏北地区的承接力和政府的服务、引导作用之对策。  相似文献   

4.
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严重制约着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是解决地区经济不平衡的有效途径。该文认为苏南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但也有其阻力和粘性,因此政府推动是苏南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苏中和苏北接受苏南产业转移中也应当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培养好人力资本,以取得地方经济、企业效益和政府的"三赢"。  相似文献   

5.
叶明 《经济研究导刊》2009,(25):120-121
加快苏北区域的经济发展,尽快缩小苏北与苏南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实施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关键。因此,必须正确面对苏北与苏南之间的现实差距,同时要以区域经济的科学理论指导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即苏北地区要主动策应区域共同发展和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参与江苏南北联动发展;要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聚为抓手,加快工业化进程;要着力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推进城市化进程;要以优化环境为先导,着力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这些是加快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南北合作"双赢"的选择。作为中小企业,如何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从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维度来思考。  相似文献   

7.
苏北拥有漫长的黄金海岸,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发达国家“一衣带水”。根据苏北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居经济主体地位的区情,利用农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和接近东北亚国际大市场的地缘优势,从建设“国际菜篮子”入手,纵深开发绿色创汇产业,可望借助国际市场的资源交换和配置机制,走出一条良性循环、快速发展、具有苏北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一、苏北加快发展要寻求新思路江苏经济发展的南北差距,是长期困扰我省的一大难题。自1984年提出“加快发展苏北”方针以来,我省先后采取过财政扶贫、南北挂钩、产业转移等多种措施,也收到一定成效。但…  相似文献   

8.
沈正平  翟仁祥 《经济地理》2003,23(6):742-746,755
作为我国沿海地带的一个发达省份,江苏历史上就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区域问题。文章以统计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江苏境内南北两大板块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动态比较,并将苏北与鲁南、江苏南北与我国东西经济发展状况作了对照,得出一些重要结论:①20多年来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迅速扩大趋势;②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鲁南,但增长速度相对滞缓;③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比我国东西还要大。同时,文中还就有关现象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自然、人文和历史等视角进行了剖析;对促进苏南与苏北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认为积极推进苏北大发展,不仅是缩小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对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QAP模型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省域产业转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总体以省内转移为主,虽然存在区域内跨省产业转移,省际协同性仍有不足;安徽省内城市间产业相互转移数量最多,合肥是中心节点城市;上海是产业转出的中心城市,与江苏的产业转移联系紧密。(2)农林业转移中安徽内部相互联系较为明显;制造业转移中江苏和安徽的集团化特征较为显著;服务业转移呈现出显著的网状特征。(3)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间的邻近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房价差异,不同行业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快江苏南北轴线的建设,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新长铁路纵贯江苏南北。利用新长铁路构建江苏南北发展轴(以下简称新长发展轴),将加速苏北腹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加快长江经济带和亚欧陆桥产业带之间的连接,发挥南引北联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1.
管思潍 《时代经贸》2012,(24):40-41
本文首先构建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控制模型,比较在产业转移前与产业转移后并且技术转移处于上限、下限以及上下限之间区域总效用的不同,划分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可行性边界,然后运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似然不相关回归(SUR)方法对苏南五市与苏北五市的制造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目前江苏省南北区域制造业转移与承接中仅有常州与盐城、镇江与盐城或者镇江与徐州之间确定可行,但如果技术转移处于上限,江苏省南北区域各城市制造业转移均可行,而由于现实经济活动中技术转移效率的不确定,造成了其余城市之间制造业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AHP的我国生态产业园企业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产业园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企业作为生态产业园发展的主体,其发展战略的制定直接影响到生态产业园的发展前景。运用SWOT定性方法对影响生态产业园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识别筛选,并通过SWOT-AHP方法定量分析了各要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态产业园企业应采取的战略。研究结果为我国目前生态产业园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战略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客观有效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发展明显不平衡.苏南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已经形成了由南京到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而苏北地区仍然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化时期,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对苏北欠发达地区来说,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积极承接来自苏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鑫  焦阳 《经济论坛》2014,(12):110-114
"十二五"规划提出石化产业"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的目标以来,石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及健康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借鉴国内外石化产业园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运用钻石模型和GEM模型,从投资环境竞争力、经济总量竞争力、经济发展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五个方面对影响石化产业园区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石化产业园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个国家级石化产业园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我国石化产业园竞争力的总体特征。本研究可为我国石化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1978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演变和区域经济增长情况,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进行阶段性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产业转型的市场机制已经形成,可以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生产要素由其它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和升级,进而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演进很大程度上受三次产业间依赖关系的制约,过分重视某些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带来产业间的非均衡发展;此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维持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总之,实现产业结构整体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间的均衡发展.应是江苏产业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但又是典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形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巨大差距的原因很复杂,有地理区位因素,也有人文历史因素,有经济结构的不同选择.也有政策制度的设计偏差。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大视野确定发展战略,小角度选择发展路径,逐步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对江苏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变化的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集聚法对江苏海岸带产业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江苏海洋经济产业严重依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且熵度指数低,产业同构现象严重,港口、高新海洋产业制约了江苏海洋发展的速度,成为影响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制约因素.探讨了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提出了南北并进、江海联动,海陆互补、东进西联的海洋战略,突出港口核心作用,以"港口-工业区-海岸城市-沿海经济带"为发展主线的点轴发展思路.指出将港口业、海洋化工、海洋医药三大产业作为江苏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8.
崔钢 《经济师》2005,(3):253-254
苏北大发展对江苏落实“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影响 ,这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涉及到多方面因素 ,根本的出路在于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人才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因此 ,苏北大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应是高等教育大推进 ,抓住机遇 ,推进苏北高等教育大众化 ,引发苏北大发展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合可达性与空间滞后模型的多元分析模型来研究江苏经济活动与可达性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1经济活动与可达性的中心外围区域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中心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而外围区域主要为苏北地区。2城镇经济活动具有马太效应,高行政级别的县域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3由于江苏的产业转移政策分离了劳动人员与研发人员,经济活动人口比经济活动产值更趋向于空间分散。4对大多数城镇来说,自身的经济活动对距其2h范围内的其他城镇的经济活动有积极作用。改善城镇交通,尤其是连接经济活动活跃城镇与欠活跃城镇的交通,使其时间距离缩短到2h以内将有助于活跃区域整体经济。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逐渐融入到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列中,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因此,掌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主动地有选择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1.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服务业投资成为新热点知识经济的发展,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