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  吕冬梅 《商场现代化》2007,(14):101-102
产业集群的构建是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创新效应的内部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分享、邻近性和社会根植性四个内部机制,并分析了内部机制作用的机理。文章认为只有通过这些内部机制,创新要素才能更好的结合,发挥出系统功能大于要素功能之和的效果。研究能够为构建产业集群、提高现存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由以创新动力机制为核心、内生连续机制和外生适应机制相结合的"五位一体"区域产业生态创新系统。内部连续性指对其路径依赖的影响要素、变迁动力和道路选择。外生适应性指区域在选择新产业过程新产业对本土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的适应度。通过生态创新,实现产业与环境、社会等"五位一体"共生和产业内部耦合如工农复合、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创新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完善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义平 《商场现代化》2007,(20):237-238
本文在分析了产业集群和集群网络活动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了要构建和完善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必须要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县域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面临的环境与机遇主要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致创新需求产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产业集群进行创新;步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创新需求产生。中国县域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系统是由内部动力机制系统及外部动力机制系统两大系统构建而成。内部动力机制系统主要包括创新文化、竞争效应和创新收益等因素;外部动力机制系统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及政府政策等因素。为促进中国县域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需要完善产业集群创新动力机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产业创新是长三角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创新人才则是实现产业创新的最核心资源。基于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创新中的人才支持体系建立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总结,结合长三角经济圈产业集群趋势下的人才供需现状,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创新中的人才支持体系的构建需从四个方面展开:互补性的区域人才优先投资体系;开放性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市场主导下的科技创新人才区内自主流动机制;一体化的区内人才协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调查分析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未来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对策是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以解块环境、机制、要素供给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在创新系统构建中政府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文章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初步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强调了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的巨大意义,理清了政府在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并以广西为例分析了创新系统构建中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7.
傅贻忙 《现代商业》2014,(30):158-159
突破性创新是建立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导致产品性能主要指标发生巨大跃迁,甚至可能导致产业重新洗牌的一类创新。针对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突破性创新的必要性,并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实施突破性创新的动因和障碍进行分析。从突破性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传导和扩散机制、协调与保障机制和耦合机制等方面构建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突破性创新机制体系。最后,探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突破性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机制在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产业集群所带来的竟争优势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也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模式。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水平起着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已经被各国、各地区广为重视。本文通过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解,对当前河北省区域创新系统提出了具体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视角下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薇 《商场现代化》2008,(6):265-266
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联系,提出在区域创新体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协调创新网络中不同行为主体共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内涵入手,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简称CAS)理论对产业集群创新活动进行特征分析,基于CAS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集群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从动力因素的角度以及企业、集群和政府三个层面对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研究大湾区区域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不仅能丰富产业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内涵,也能深入认识并有效地解决大湾区区域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唐山市休闲旅游产业链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速度快,产品体系系统化,经营接待体系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日益完备。为完善和创新休闲旅游产业链,增强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需要做好产品、服务、组织形式、区域产业链和制度、机制等创新,通过利用政府宏观政策导向、完善的信用及利益补偿机制、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和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延伸旅游产业链等路径,逐步实现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机制是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创新环境的孕育与激发、全球产业链下资源的集聚与物流需求、地方化知识的积累与快速流动、物流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作用、地方政府的支持、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物流专业人才的流动、物流企业集群的主体完备、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等十个方面是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提出,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保障物流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第一,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打造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产业基础;第二,要融入全球供应链,拉动第三方物流需求,激发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热情;第三,要强化政府职能,构建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环境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政策平台以及提供从技术孵化、信息咨询、培训、金融、法律、财会、管理等服务平台,加速集群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改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软硬环境.  相似文献   

14.
集群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已成为地区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产业集群亟需通过新路径来实现转型升级。为了解决我国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本文从流通创新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流通创新支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作用模型,并着重分析了交易系统、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郭浪 《商》2014,(11):245-245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形成是地方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重要标志。区域创新体系可以帮助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在园区定位,园区创新体系的构建和未来发展中明确目标。在回顾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区域创新体系指导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并运用区域创新体系基本要素和原理分析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立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并给予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6.
CEPA的实施进一步推动粤港经济合作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创新系统机制研究,分析企业、市场和政府在整个创新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并结合广东和香港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现状以及合作弱化的原因,提出了笔者关于两地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协作的建议,从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企业主体、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创新要素的作用,加强两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煜  任保平 《商业时代》2008,(5):104-105
将一般加工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产业承接的背景下,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对于西部实现产业创新和升级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为例.分析目前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必须在明确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陕西区域创新子体系群,从而实现国家总体发展目标与陕西区域发展目标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群的哈尔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要以体制创新为条件,解决阻碍集群创新的体制和政策问题,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调整区域公共研发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发展重点,促进哈尔滨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作用机制的模型.重点从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创新、营销优势的形成、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建立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以区域创新重塑集群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顺利升级的思路。剖析了产业环境恶化背景下东莞产业集群的升级困境:三类产业集群风险集中凸现,产业群缺乏持续竞争力,区域制度变革滞后,创新网络互动不足。结合东莞产业集群现状,建议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育互信的社区文化,进行制度创新与加强创新网络内各行为主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