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外商投资我国房地产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折衷理论(OLI)"框架对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投资主体双方的因素决定了外资投资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四大特点,建议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限制房地产市场投资资金,而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盲目排斥外资方式.  相似文献   

2.
《商》2015,(47)
作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的行业,房地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房价问题。文章从房地产市场的参与主体出发,将"政府"与"市场"两大主体划分为三大角色,分析主体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合作与博弈,以期理清房地产价格的确定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呈现非正常上涨的趋势,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拥有推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激励,是造成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非正常"升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引爆了我国银行危机,即是我国房地产危机的根源所在。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地方政府应如何正确干预房地产市场是解决楼市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也呈现"新常态"的发展态势;通过建立房产市场供需模型,分析我国房价下行的原因,并描述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在尊重房地产行业自身规律和重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分类调控与加速发展保障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8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一年。"坚决抑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主基调。在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加剧洗牌,中小房地产企业如何发展?本文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程松柏 《北方经贸》2007,(10):87-88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偏高、增幅偏快,严重影响到广大百姓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剖析,针对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力争走出目前这种"涨价-治理-涨价"的怪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拉动产业。然而,在连续多年高速发展态势下,其更是逐步暴露出了许多发展问题,尤其近些年来国内"房地产泡沫论"更是使得民众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缺乏信心。本文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5,(10)
数十年来,我国房地产发展迅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房地产产业景象繁荣,但是"繁荣"的房地产经济背后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成为实质意义上的"非理性繁荣"。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非理性繁荣现象,并阐述我国房地产业的政策机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前些年房地产价格疯狂地上涨引发房地产泡沫现象,近期国家和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指引和经济发展趋于新常态化,使我国多地房价一度低迷,多地"鬼城"等事件发生。以当今房地产泡沫现象为背景,加入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因素为投资者分析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泡沫的成因。为房地产市场购房者和开发投资商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国家政府的政策提出了一些规范建议,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玥 《中国市场》2014,(21):86-87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加之近来我国一些限购政策、保障房政策、"新国五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各家房地产商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挑战。立足于我国房地产调控的特殊背景,对房地产营销策略的营销模式进行新的探索,找寻多种营销方式,是促进我国房地产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目前我国房地产营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适用的房地产营销策略,以期待我国房地产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商》2015,(7)
本文在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建设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调整房地产产业发展的趋势,并从政府方面;房地产市场分化,实施"双轨统筹"工作;防范住房市场金融风险,实施稳健金融政策;实施差异化的住房供地制度,促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等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房改以来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供求格局都发生了变化。现阶段房地产市场正结束持续高增长而进入"新常态"。从国际经验看,这一转换过程是房地产风险的易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并不能简单归因于房地产市场自身,更有外部环境和诸多体制机制性约束。当前,以需求端管理为主的短期调控政策已难以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此,需要更加重视从供给侧发力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来实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已对我国房地产经济产生负面侵袭, 渐强的不利局面与近几年来广为业内外人士诟病的"房地产泡沫"现象再度成为政府、专家、业内人士和普通消费者高度关注的议题.逆流之下,房地产业如何转"危"为"机",如何变革现状形成新的市场结构和制衡,本文因势制宜,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和谐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走向,以及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谐发展的对策措施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国家的严厉调控之中,但效果甚微。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指出由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我国M2急剧增加等原因,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较大,流动性严重过剩,加之"土地财政"、农民工和大学生留城等刚性需求,使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持续上扬。因此,对房地产调控要顺势而为、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后十年,大多数欧美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如美国的房价翻了一倍;伦敦、巴黎、莫斯科等欧洲主要城市的房价也是"涨声一片"。其中西班牙和爱尔兰的房价最为突出,分别上涨了1.5倍和3倍。然而就在2006年,欧美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格局被美国所终结。各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陆续出现疲态。本文主要对美国和英国的房地产市场金融危机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警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住房置业担保存在经营市场"条块分割"、住房置业担保规模小、收费标准不明确、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过热存在市场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基层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存在操作风险,假按揭已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头.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查,规避房贷操作风险,防范"假按揭"风险,完善惩戒机制,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完善住房置业担保制度,进一步研究制定房贷保险制度,充分发挥房贷保险的风险分担职能.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一季度,随着地方及全国"两会"陆续召开,房地产调控主线逐渐清晰化,"以稳为主,一城一策"成为2019年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主基调。中央坚持住房居住属性、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各城市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城一策",双向微调房地产政策,防止楼市大起大落。市场表现上,一季度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住宅销售平稳回落,房价基本稳定,市场预期趋于理性。但部分热点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需引起高度关注。展望未来,在强化"逆周期调节"相关政策的引导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危机导致我国投资美国的资产严重缩水,经济实体恶化,通货膨胀压力增加。而这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萎缩,开发资金短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但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实施楼盘的营销策略,迅速收回资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在当前楼市低迷下房地产市场的几条具体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一样,呈现出"复苏-扩张-收缩-衰退"的周期性运行特征,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会呈现出不同的运行规律,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周期性特征。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过去发展的经验与特征,总结分析影响因素及运行规律,对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景气周期的运行规律以及研判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小东 《商业研究》2011,(3):156-160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纠结状况,主要起源于"定价机制失灵"、"监管失灵"以及"法律失灵"。未来应加强房地产市场法治秩序的建立,有效规制和建构我国房地产市场新秩序在于完善法律应对策略。在宪法层面明确保护公民的居住权,使居住权不再定位为纯粹的私权,应将居住权"社会化"或"公益化",加强对公民居住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现有《土地法》、《房地产管理法》及相关税法,增加法律对当前房地产业发展态势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健全房地产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房地产监管法》或包括其内容的《产业政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