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失独家庭规模庞大且每年以76万个的趋势逐年上涨,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增加.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在家庭文化中根深蒂固,一旦独生子女意外死亡这些家庭就面临着物质和精神上的严重打击.构建失独家庭的关社会关爱服务体系问题重重,一方面是保障政策不完善,没有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项立法,经济帮扶杯水车薪,情感关怀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社会养老工作滞后,专业心理辅导和社区(自然村)帮扶精力有限.失独者作为政策的奉献者急需关怀体系的完善来帮助以重拾生活信心,重新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失独家庭这一弱势群体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他们失去家中唯一的子女,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及生理的变化等诸多原因自身也无法再生养。他们在年青之时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年老之时却只能独自面对疾病、医疗、养老、第三代抚养等诸多难题。如何妥善解决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困境,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均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5)
文章针对江苏省徐州市失独家庭的帮扶政策进行研究,从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个人角度解析如何帮扶失独家庭,并就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根据最新的"十三五"规划,"全面二孩"政策以及两会中政协委员关于失独家庭帮扶的提案,参照其他城市的创新性做法,对徐州市失独家庭的救助方式提出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作为计划生育的产物,"失独家庭"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问题。了解中国失独家庭养老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确定政府与社会对失独家庭养老所应负的责任,对于构建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祥敏  李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5,(3):306-307,317
据专家估算,中国的失独家庭已经超过了百万,并且在高速增加。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 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久后中国将有1 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如何让失独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终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关爱失独家庭,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伦理关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失独家庭的养老现状,指出失独家庭在监护人问题、政府购买服务、养老保险、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让失独家庭老年父母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银发浪潮”下,失独家庭数量、规模快速提高,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失独养老囧境日趋凸显,集中表现为生活囧境、精神囧境、社会养老囧境.帮助失独家庭养老脱囧,实现从“拔根”到“再扎根”,在实地调研方法基础上,应完善失独养老保险制度、设立失独养老专项基金、构建系统化失独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失独养老驿站,形成以政府为支撑,社会、市场联动,提升失独养老保障水平,实现失独家庭从“老无所依”到“老有所养”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林爱芹 《当代经济》2016,(14):48-49
独生子女家庭是一种高风险的家庭构建模式,需要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唯一的孩子遭受意外等不可控的风险.失去孩子的家庭不仅需要承担着孩子去世的精神危机,还需要考虑老人的晚年由谁来赡养等社会性的现实问题.面对失独家庭的特殊情况,虽然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但是由于物价上涨等客观原因导致失独父母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依据失独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是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新视角。失独家庭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缺失致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极低,处于一种消权状态。结合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从社会工作的增能视角出发,从个体主动和外部推动两个模式对失独家庭进行赠能。利用增能理论介入失独家庭,可以帮助失独家庭恢复基本权能,提高其生存质量,保证其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形成了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结构,存在一定的风险,独生子女家庭因孩子唯一性,会承受更大的养老风险。失独老人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内的弱势群体,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使失独老人能快乐的度过晚年。  相似文献   

11.
Ultrasonography and Sex Ratio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his paper directly measures the causal effects of sex-selective abortions on the sex ratio at birth by exploiting the exogenous county-level variation in the availability of B-ultrasound machines. Using data from the 1990 Census of Fujian Province and local records on the introduction time of B-ultrasound machines, we find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B-ultrasound machines increases the sex ratio at birth by 0.025 in rural areas and 0.117 in urban areas. The rise of sex ratio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second births in rural areas when the first birth is a girl.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区2005—2019年空间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高等教育招生和人口出生率的时空演进特征,以及劳动力质量对数量的抑制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招生的峰值省份和人口出生率的谷值省份高度重叠,两者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收敛性发展趋势明显。(2)高等教育扩招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即劳动力质量对数量存在抑制效应,且在高等教育资源富集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作用最大。(3)家庭财富对生育率的影响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在我国整体层面和中西部地区以收入效应为主,在东部地区以替代效应为主。(4)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有助于提高生育率,城镇化降低了中部和东部的生育率,一孩一孩半二孩等计划生育政策都对生育率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形成独立部门以来,进行了多次与体制有关的改革,但由于始终未在生育政策调整这个核心问题上取得突破,所进行的实际上多是改进,而不是改革。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必须首先明确改革的基本问题,即改革的基础、核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发展和转型模式进行研究。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拓展和转型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当地人口发展、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需要完善计划生育服务财政投入体制,为服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确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的战略指导框架,把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成促进人口和家庭健康的公共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运用AECI指数法、人口模拟和六普等数据,评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制约和影响。中国未来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有可能比以往预测的要大;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使中国人口总量在本世纪上半叶无法控制在比目前少的水平;巨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使得放宽现行生育政策势在必行;由于缺乏可行性,现行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亟待调整;制定新的人口发展战略必须考虑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可承受性;新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当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从2013年起以中等偏大的幅度逐步放宽生育政策,实现人口规模压力和老龄化压力的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和条件,探讨了将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调整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可能性和意义,论证了人口计生服务网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实施的《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对我国科研计划项目立项管理中的评估、评审机制进行比较,从技术、制度、法律、科学性、公正性等方面详细分析研究了两种机制的利弊,介绍了国内外的科技评估现状,提出了现阶段完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评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绍兴市的流动人口和常住居民两个群体享有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总体上流动人口与常住居民之间的计生服务均等化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但婚姻状况等等一些个人特征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流动人口对计生服务均等化的感受和评价。流动人口与常住居民对计生服务的内容存在较大的需求偏好差异。  相似文献   

19.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于1948年12月1日由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发行的,随后,经过长期艰苦的货币统一斗争,人民币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货币制度变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货币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向现代货币制度的转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现代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Using larg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I estimate the effect of birth order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children in India. To establish causality, endogeneity of family size is addressed by approaching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Employing a district fixed effects model and proportion of boys in the family as the instrument for number of children, I show that later-born children attain higher education compared to earlier-born children. Results are robust to inclusion of child, parents and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