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亓昕 《经济学(季刊)》2012,(6):55-60,54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5.
和谐的住房消费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但我国目前住房消费市场中存在着消费过程浪费严重、消费市场供求失衡、房价过高等问题,文章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倡导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住房消费政策及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悦  夏旗 《当代经济》2016,(2):72-73
住房是生存必需品,居住条件反映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房产也是大多数个体家庭的最大资产,这种兼有消费性和投资性的资产,在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针对房产资源的特殊性,满足全社会大多数家庭,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融资需求,对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推动城市化进程,有效控制金融风险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中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劳资关系随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与企业内部权利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现阶段,我国在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供给主体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的主体性被漠视,其直接表现是利益的异化、组织权力分布失衡、契约不完备和保护弱化。和谐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给予农民工以主体性认同,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职业阶层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求职关系网络的规模、关系构成对农民工职业阶层的提升和收入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求职网成员的职业阶层趋同性则有负向影响.本研究表明,尽管个体因素和流动因素对农民工求职结果有重要影响,但是社会网络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对农民工求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住房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程  陈立文 《财经问题研究》2021,(11):120-128,后插1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经典消费函数的两个基本变量,融合收入分配理论,构建消费函数的收入阶层假说。这一假说为政府制定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吕萍  甄辉  丁富军 《经济地理》2012,32(10):108-113,176
构建了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吸引力—吸纳力分析框架,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模拟,将其分别按照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的大小划为"四型九类"地区,并探索了不同地区的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工的地区分布十分不均衡,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都较高的Ⅰ型地区是农民工住房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可分别采取园区配建型、公共租赁型、市政改造型、商业配建型和市民化型方式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Ⅱ型地区要充分挖掘住房市场潜力,结合公共租赁型方式共同促进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Ⅲ型地区和Ⅳ型地区则要进一步规范租屋管理,同时采用准市民化型住房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12.
金钱影响、住房改善、工作生活便利性、获取过程、小区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公租房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因此,满足农民工公租房需求意愿,需合理确定公租房租金,科学布局公租项目规划,均衡交通、教育和生活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强烈要求融入城市的社会现状,对该群体在城市适应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归纳了宏观的政府制度、中观的社会观念和微观的个人素质三方面的城市适应障碍。借助以往诸多学者的文献,文中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障碍的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将各层面的障碍因素进行排序,并基于层级分析法的量化数据分析,得出各障碍因素的权重比例。依据各因素的权重排序及权重比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以个体内因为主导、以宏观外部政策为推力、以中观城市社会为助推的整体系统,其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观念的改变才是城市适应的根本核心,宏观政策则应该侧重于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为外来人口适应并融入城市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城市社会观点即会积极响应政府接纳外来人口的合理融入。基于上述研究,文章给出了各层面可以改进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综合当前学术界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然后对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东部9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结合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假说,考察了农民工家庭城乡消费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农民工家庭消费的3/4发生在城市,且城市消费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农民工家庭的城乡消费有着不同的决策机制,但都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均住房资产是影响城市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后的主要就业形式,然而,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民工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基于农民工和政府两个微观经济主体视角,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结论,非正规就业是农民工和政府共同选择的现实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的缺失及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出发,阐述了我国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及问题,同时从地方性政策歧视、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企业隐性的不安全成本以及特定区域内其主流文化的排他性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原因,认为要从确立公平的制度保障、提供有效的培训保障和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保障等方面来构筑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利用2010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农民工在城社会保障状况做了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了社会保障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参与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对于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积极影响。缴纳过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相比未缴纳者城市融入水平更高;居住在廉租房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起正向作用,而居住在免费房或租房则起着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