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集群环境对人才流动意愿影响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武汉、深圳、上海及郑州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研究结果发现:集群经济环境与集群生活环境对人才流动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区域、企业性质、职称及教育程度的人才其流动意愿具有显著差异,而集群基础设施、法制、学习及人文环境、性别及年龄未对人才流动意愿呈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新生代群体逐渐走入职场,人才流动呈现出日益频繁的趋势.本文对浙江、上海、江苏三地的新生代科技人才进行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初步分析新生代科技人才流动动因,以便为新生代科技人才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合理流动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的法律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科技人才国内和跨国流动的不合理和无序现象存在严重危害性,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科技人力资源,促进人才流动,法律制度的创新是关键。通过考察国外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法律环境,分析了我国关于科技人才流动的相关规定及其弊端,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科技人才流动法律制度的创新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在全球培养、在全球工作、被全球争夺,催生了全球范围的人才流动市场,各国在全球化市场中既合作又竞争。系统地梳理了技术移民、留学、阶段性流动以及人才回流、人才环流与共享等全球人才流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我国完善人才制度、利用好全球科技人才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文娣  李远 《当代经济》2006,(13):77-78
加入WTO使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处于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这既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对我国科技人才资源及其流动机制的挑战.要应对挑战,首先需要对我国科技人才的现状以及人才流动特性进行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流动动因的研究较少,且样本异质性不足。使用Price-Mueller雇员离职模型原理构建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在增强样本异质性条件下,采用有序和多分类离散Logistic计量分析模型,从企业视角定量研究其不同性质、结构形式、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的人才流动性风险概率和动因。结果显示:民营/私营企业、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流动风险较大,人才流动具有主营收入和人员的规模效应;各分类条件下流动影响动因差异显著,一般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较多关注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科研和管理型人才更注重培训、学习、晋升机会和企业文化、制度等,同时不少人才逐渐将工作和家庭生活质量与环境作为其流动主要动因,人才流动新特征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影响组织人才流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预期效用理论分析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认为个体风险偏好的存在影响人才的流动决策。通过对杭州高新产业集群企业人才流动情况的实证分析,指出了影响人才流动风险偏好的因素,并提出了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才流动不仅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人才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只有在良性的人才流动中高校才能获得健康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人才流动的特点,然后对如何管理高校人才科学流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使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处于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这既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对我国科技人才资源及其流动机制的挑战。要应对挑战,首先需要对我国科技人才的现状以及人才流动特性进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选取1978年以来40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结合注意力基础观,采用QSR NVivo11分析软件对40篇报告中涉及科技人才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总体注意力呈波浪式上升,且出现了3个峰值;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4个维度中,评价和激励维度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其它3个维度的注意力呈现平稳态势。注意力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流动和吸引方面,政府从指令性计划向市场自由流动转变;选拔和培养方面,由注重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向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转变;评价和激励方面,由政府主导向以多方协同推进转变;安全和保障方面,由关注科技人才基本保障向注重科技成果保护转变。最后,对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注意力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以我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选取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产业、基建、政策7个条件变量,从条件组态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组态构型和发展路径。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并不能通过单个变量达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而是通过条件组态形式发挥作用;技术、市场、产业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条件,三者的变化组合分别在不同条件组态中发挥关键作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有5条,可以归纳为4种模式:技术+市场+产业驱动型、技术+产业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技术+市场驱动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0位教师进行案例访谈,收集各高校科研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形成详细完整的资料,运用Nvivo12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相关概念和范畴。在前期编码基础上,引入复杂系统管理思想,构建包括基本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校科研人才能力分析框架。研究可以更好地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为促进高校科研人才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职业成就动机是提升个体创新能力和促进创新行为的核心要素,由国家各类人才资助计划催生的人才头衔能否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备受关注。依据成就动机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建立人才头衔、职业成就动机与创新成果产出关系理论模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1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人才头衔与职业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普遍较高,人才头衔对科技人才成就取向、努力取向、专业充实取向和社会责任取向维度的职业成就动机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最后,提出完善国家人才资助计划体系、处理人才头衔与人才考核关系、发挥人才头衔对科技人才的正向激励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如何建设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经验,对在起步中的国内理工科大学来说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我国军工科技人才和民用科技人才长期处于割裂状态,无法有效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基于嵌入理论,分析军民科技人才共享的嵌入制度基础、嵌入需求基础和人才趋同基础。根据嵌入性质与人才隶属关系改变与否,提出虚拟嵌入、实体嵌入和智力嵌入3种军民科技人才共享嵌入模式。分析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政策、嵌入结构和嵌入渠道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人才是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作为城市争夺人才的工具,被各个城市广泛采纳和使用。以16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寻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具有双重动力因素:在需求拉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主要因素;在压力推动因素中,行政指令、府际竞争和社会舆论显著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在政策扩散平稳增长期,双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扩散过程,而在政策扩散加速和减速增长期,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动力因素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压力推动因素占据主导,而在西部地区,双重动力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科技人才流动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两者互动关系。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二阶滞后PVAR模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存在非对称互动关系,即经济高质量发展会显著促进科技人才流动,而无效的科技人才流动则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针对如何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由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通过采用积极的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发展信息通信和生命科学等高技术产业,实现了经济转型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爱尔兰以创新为发展源泉,实行开放型经济,利用技术预测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大力扶植本土企业并为高科技创业提供资金保障,积极促进大学与国家科技园的密切合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爱尔兰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复杂网络理论已应用到许多领域,科技创新联盟也是为了现在更多企业、高校等诸多资源的科技创新合作而搭建的合作平台。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加强科技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优化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