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常态下,中国如何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难以为继,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扩大内需真的是有效国策吗?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有效边界?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利用2012-2013年中国275个市级数据,对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有效边界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有效边界,当投资率较低时,增加投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当投资率已经较高时,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再显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存在有效边界,当投资效率较低时,增加消费会抑制经济增长,当投资效率足够高时,增加消费才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人口大国的就业压力与开拓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大国的就业率及人均收入水平一般较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明显,同时投资能力也较弱,导致国内总需求相对不足。靠扩大对国外的商品出口和投资的方式增加外部需求,在国际竞争剧烈的条件下也有较大难度。随着科技的应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业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更加减少。因而,人口大国的生产过剩和失业是一个长期趋势。而科技创新分为效率型和开拓型两种。前者促进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使产业所需劳动力进一步减少,从而增大就业压力;后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能开辟出新的生产领域,从而激发起对新领域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对人均消费增长贡献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人均储蓄存款增长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也有比较大的贡献。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这一结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人均消费增长也对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有着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而居民消费又是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青海省为例研究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据1990~2009间的数据对青海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和投资额以及净出口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青海居民消费与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为0.89057,投资与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为0.739156.因此,居民消费比投资更能影响整个青海的经济增长.我们对青海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发现,最终消费率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消费需求是份额最大,最稳定的需求,最终消费内部呈现多样变化等特点.并在对青海省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出青海省促进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消费和投资的双重视角分析绿色金融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的具体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依赖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在绿色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消费对于宏观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随着其进一步发展,消费的影响开始显著为负,只有当绿色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对于宏观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对于投资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单门限效应,只有当绿色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投资对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能凸显出来。并且投资促进作用的显现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要求要低于消费,这说明绿色金融先通过投资而后才通过消费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递归优化理论建立了包含资本折旧率和贴现因子的最优消费模型,通过猜解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得出了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值函数、策略函数、最优消费和资本累积序列。通过分析最优消费和资本累积序列发现:当资本产出弹性等于单位弹性时,AK模型的资本增长率更大,资本不收敛;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1大于0时,AK模型的资本增长率更小,资本收敛。通过分析值函数发现:消费—投资比与社会效用成反比,贴现因子与社会效用成正比,折旧率与社会效用成反比。基于中国1978~2010年的消费和资本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中国的值函数受到经济增长阶段的系统性影响,当经济处于较低的起飞阶段时,消费—投资比与值函数成正比,即与理论模型预期相反;当经济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时,消费-投资比与值函数成反比,即与理论预期一致。  相似文献   

7.
Carles  Boix  Susan  C.Stokes  尚婵娟 《开放时代》2008,(2):129-151
作者指出,经济发展增加了一国发生民主化转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这一结论与Przeworski及其合作者的观点相抵触,后者认为,发展只能起到维持既存民主的作用,而无法促成民主化转变的发生。通过全面地处理样本选择及模型规范方面的问题,作者发现,经济增长的确导致了非民主国家向民主化方向转变的发生。他们指出,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二战前这百余年时间里,经济增长对于民主化转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十分明显,甚至比它在维持民主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他们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一些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但仍由独裁政权统治的国家,发生民主化的几率会随着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例如,当一国人均收入达12000美元时,该国有望最快在三年之内实现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内生民主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指出,经济发展增加了一国发生民主化转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这一结论与Przeworski及其合作者的观点相抵触,后者认为,发展只能起到维持既存民主的作用,而无法促成民主化转变的发生.通过全面地处理样本选择及模型规范方面的问题,作者发现,经济增长的确导致了非民主国家向民主化方向转变的发生.他们指出,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二战前这百余年时间里,经济增长对于民主化转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十分明显,甚至比它在维持民主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他们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一些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但仍由独裁政权统治的国家,发生民主化的几率会随着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例如,当一国人均收入达12000美元时,该国有望最快在三年之内实现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正一、四川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1.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长期以来,四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年份的贡献率低于50%。近年来,四川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加强,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仍然偏低。特别是2006年以来,四川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全国平  相似文献   

10.
范兆斌  袁轶 《财经研究》2013,(2):124-133
文章以创业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基础,在信贷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运用统一增长理论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显示,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赖于经济发展阶段。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收入不平等会通过降低个体的信贷约束促进社会的创业活动,从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当经济发展越过"贫困陷阱"而进入中等发展阶段时,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会使更多的人免受信贷约束,开展创业活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创业活动中的信贷约束不复存在,收入不平等对人均收入也就不再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