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健康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对老年人来说,不仅要长寿,而且要健康,要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回答我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期是压缩还是扩展了,分析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采用1992年和2002年两次全国老年调查数据,做分城乡、分性别、分年龄的不同老年人生活自理健康预期寿命的差异性分析。在1992年和2002年期间,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期均在“扩展”;2002年卧床不起的疾病对老年人日常活动影响更大,老年人2002年比1992年在生活自理方面需要更多的照料资源。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资料,通过生命表的Logit模型估计了2009年全国城镇乡村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给出了部分普查年份按城乡分年龄性别的预期寿命。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特点,并同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可反映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趋势,对未来人口发展预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72%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加快,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与城镇相比,农村人口多,经济落后,基础薄弱,政府还没能力包揽农民的养老问题,因而农村养老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探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一、甘肃省农村养老现状1.甘肃省农村社会与人口基本情况。2003年,甘肃省总人口为2603.3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890.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2.62%,而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3.78%(五普数据);再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看,甘肃…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正在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从其现状与趋势来看,我国的老年人口保障问题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逐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积极拓展对老年人口医疗保险的辅助力度、推进老年福利制度发展等等都将是我国完善老年人口保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1988、1995、2002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利用混合截面和虚拟面板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和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农村家庭储蓄率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下降,但城镇家庭储蓄率却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上升。根据理论模型,本文发现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释上述结论。考虑到中国也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同时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本身不会降低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老年健康及老年照料问题日益严重。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国家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从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残疾水平、自评健康以及健康预期寿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探讨了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照料提供来源。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应对老年人口照料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采,法国进入了战后就业人员退休的高峰期.由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出现爆炸性增长,法国退休金入不敷出的矛盾日益突出.从1993年开始,法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本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梁丽  马祥 《技术经济》2003,22(2):7-9
一、建立农村老年保障机制的必要性1.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现状要求建立全新的老年保障机制。按照国际标准 ,60岁老年人口占到全社会人口的 10 %以上或 65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 7%以上 ,标志着这个社会进入了老龄化。中国的老龄化来势猛、速度快、规模大。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其他因素 ,我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仅用了 2 0年时间。目前 ,我国老年人口占全世界的 2 0 % ,占亚洲的 5 0 %。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又明显快于城镇 ,据资料显示 :2 0 0 0年我国农村 8.33亿人口中 ,65岁以上的占到了 17.39% ,而城镇老年人口仅占 13.1%。我国是一…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如何转移,已日益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我们制定长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城镇就业问题,而且要探讨由于靠政策、靠科学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与途径。(一)人口城市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移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21年仅21%,1980年上升到42.4%;预测2000年城市(镇)人口将达到52%左右。但目前世界各国城乡人口的比例相差悬殊,据1980年统计,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平均占69%(其中,英国占88.3%、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后果分析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由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构成。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人口的老龄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使用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城乡差距的一种估计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本文在收集整理反映我国城乡收入、教育和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别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法计算了按城乡分的收入指数、教育指数和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 ,并进一步构建了按城乡分的人类发展指数。基本结论是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是最大的 ,而且呈现出整体扩大的趋势 ;城乡教育差距要小于收入的差距 ,城乡教育上的差距呈现出整体缩小的趋势 ,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以后的阶段 ;城乡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间的差距始终是最小的 ,然而这个差距却在扩大。  相似文献   

12.
“五普”至“六普”期间中国城镇人口的增长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年和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人口数据,对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城镇人口的增长构成进行了估算。在"五普"至"六普"期间中国城镇人口的增长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已成为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在面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的时候,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在城镇里安居乐业,从而巩固人口迁移对中国城市化的贡献,使中国的城市化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Economic disparity between ethnic groups is sometimes supposed to be the main driver of ethnic conflict. Understanding the extent and the sources of such disparity is then important to help formulate policies that aim at avoiding further conflict. This paper analyzes economic disparity between Kyrgyz and Uzbeks in southern Kyrgyzstan. These groups were involved in violent clashes in the recent past. Using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2005, we show that, in contrast to the public perception, Kyrgyz households have slightly higher expenditure than Uzbek households in urban areas and about the same level in rural areas. The gap in urban areas is mostly due to smaller households and higher education among the Kyrgyz. We also find that Uzbek households are better off than Kyrgyz households in terms of the value of housing property. We argue that the house value gap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Uzbeks having larger houses, which are home to larger families and serve as a basis for running small businesses.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上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0—2010年的十多年间,城乡居民消费发生了重要变化,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费比重逐年下降,现代生活消费比重逐年上升。为此,提升江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应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消费多样性;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消费新领域;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东南部十一个省份就业者基于户籍制度的收入差异。户口类型对于工资的影响可以被不同户口类型人群的教育回报差距所解释。不同户口类型人群间教育回报的差距随着教育年限的下降而显著扩大。这一结果支持了在解释基于户籍制度的工资歧视的合理性方面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我国城乡间义务教育水平的差距引起了基于户籍制度的教育回报差异,进而导致了基于户籍类型的工资歧视。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hows that improvements in life expectancy (LE) had a non-linear effect on income per capita over the 1940-1980 period as this effect was conditional on each country’s initial level of LE. Whereas higher LE had an initia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income per capita in countries with LE under 43 years in 1940, the opposite is true in countries with initial LE over 53 years.  相似文献   

17.
应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分别评价南通市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实证分析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数据来源于2010年南通市老年人健康与居家养老服务课题调查,包括了377名农村老年人和383名城市老年人。用OLS回归模型估计社会支持对老年人EQ-5D指数得分影响,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影响。社会支持显著提高了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指数得分。政府应该加强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农村,提高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ign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excess per-capita income growth and brings forward such indices as excess per-capita income, per-capita base consumption and decreasing factor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methods. It studies from a brand new aspect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urban sector and rural sector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ogether with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effects of such growth on consump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the d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sector of China is still serious; the impaired amount of economic growth in urban sector is larger than that in rural sector while the impairing strength in rural sector is higher than that in urban sector; and it is vital to increase the excess per-capita investment in rural secto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consumption related policies. Therefore, promoting urbanization but reasonably controlling the urbanization progres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would be the efficient approach to reduce the impairing strength over the economic growth, to build up consumption market, to improve the duality of economy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