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大背景下,充分继承马克·格兰诺维特"弱连带"理论和费孝通"差序格局"理论的基础上,将弱关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差序格局"理论相比照,分析中国大学生无论在职业选择还是就业倾向上都受家庭社会关系网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量的多少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差序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身份异质性对社会信任影响机制的非合作博弈模型,采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基于民族和宗教的身份异质性并不影响社会信任,基于收入差距的身份异质性对社会信任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收入差距的身份异质性对社会信任的影响有赖于个体对其当前身份的认同;基于差序格局的身份异质性使社会信任呈现出以个体为中心的嵌套式的"同心圆"结构。  相似文献   

3.
“差序格局”是一个尚未精确界定的触发式概念,留下来很多疑问有待澄清。其中三个疑问特别值得关注:第一,“差序”除了包含入与人之间横向的亲疏差别,是否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纵向的等级差别?第二,“差序格局”和社会网络理论中的“自我中心网络”概念有何异同?第三,中国人的行为是否可用“自我主义”来概括?本文在评述相关研究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费孝通关于“差序格局”的原始文本里存在着“名实分离”的矛盾,从而导致了“是否包含等级制”的种种争论;“差序格局”和“自我中心网络”的一个核心区别是“圈层性”,将中国入行为概括为“自我主义”会面临很多理论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雷宇  杜兴强 《当代财经》2011,(7):122-129
会计信息有用性问题发源于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双方不仅进行着经济交易,而且还处于社会交往之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社会关系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中国人"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影响具有层次性。中国近代股份公司和信息披露的实例为社会关系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提供了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日常照料是老年人养老的核心问题之一。运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日常照料角色介入的差序格局进行研究。从宏观上看,传统的差序格局仍然存在,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差序格局随之变化,且由于家庭养老人力资源的急剧下降,这种格局存在进一步被打破的趋势。可以预见,处于差序格局最边缘的社会圈层将成为未来老年人照料的重要力量。对老年人日常照料差序格局的城乡化差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沈毅 《开放时代》2014,(5):176-196
在本土心理学研究脉络中,中国人的"权威性格"与中国社会的等级制文化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理论预设,与之相关联的以儒家伦理为解释对象的"角色理论"充分影响到了以"尊尊"为中心之"家长式领导"研究的基本脉络。与"权威性格"的研究范式相反,以人情化个人关系为基础的"个人权威"则凸显了"尊尊"之外以"亲亲"为中心的某种"情理文化"的重要性,这可能也构成了所谓"差序式领导"研究的潜在理论基础。如果从不同组织场域及"差序格局"的多重面相出发,官僚政治场域的等级制"主从关系"与民间社会层面的人情化个人关系始终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即使是人情化的个人关系在"乡土"及"商场"不同场域背景下也趋于演化为表面和谐导向的"人缘关系"与真正相知相交的"朋友关系",进而构成不同性质的个人领导差序网络及其组织领导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老龄化的宏观背景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增加。现阶段,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和代际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和客观健康的影响。此外,文章对城乡居住地进行了多群组分析,探究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代际支持在城乡差异上存在显著不同,社会网络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的显著正向影响比城镇老年人大,而社会保障支持对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健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研究建议:政府在完善各项保障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强化代际支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构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代际支持体系,增强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是用社会科学方式诠释中国文化最经典的概念之一,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也呈现出一些局限.本文从丧服制度的角度指出,差序格局概念的解释力,主要在于它很好地把握了"亲亲"原则,但却无法解释"尊尊"原则;而费孝通先生所谓的"自我主义"其实是"利己主义",无法展现丧服图中"己身"的意义.通过对丧服体制的研究,我们应该可以进入对中国文化结构更立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差序格局用以描述乡土社会关系的亲疏所呈现的差序化特征,而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乡土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也导致了农地流转的差序格局。具体表现为:在契约形式上,农户更倾向于口头契约,书面契约比重小;在契约期限上,期限越长的契约比重越小;在流转租金上,租金越高的契约比重反而越小。因此,农地流转内含着明显的关系型契约特性,表现出普遍的非市场化缔约行为。对此,本文从理论层面推断农户与缔约对象关系的差序格局是农地流转契约多重差序格局的决定机制,并通过描述性证据与似不相关模型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讨论了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以及农地地理位置约束的现实情况下,促进农地集中的有效途径应当是因势诱导,建立以乡村社区为基础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时发挥社区信任机制与声誉机制来提高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沈毅 《开放时代》2022,(4):92-108+7-8
儒家伦理的“义利之辨”构成了“差序格局”的内在核心张力。由此中国人在既有角色关系义利交织下的中庸式人际实践,常常体现为通过“克己复礼”的“和谐法则”化解名利资源矛盾,以维系相对和谐的“普通人缘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伦理化的交往获致关系发展则更多地致力于未来可能有长远利益回报而又不能明确预期之“施报法则”作用下的“恩义负欠关系”建构,以至于彼此相互施报的义利深化可能发展成为适用于“需求法则”的铁哥们式“深度感情关系”。由此,某种超越“社会自我主义”基础而趋于弹性动态化自然外推的“人缘取向”,充分展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之义利长远阴阳转化的拿捏进退之道,亦即某种中庸式“推己及人”而“义利共生”之儒道互补的深层文化传统。这构成了差序式人伦关系维系及拓展之“差序格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池上新 《经济学(季刊)》2014,(3):96-103,112
利用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08),从社会网络、心理资本的视角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教育程度对于农村居民健康的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城市居民;社会网络有助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对于城乡居民的健康呈现不同的作用效应,即网络规模更有助于农村居民的健康,而网络资源总量更有助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心理资本有助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其中韧性因子对城乡居民的健康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乐观因子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更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自信因子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相关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纵向影响。获得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提供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显著影响,体现了代际支持对健康的选择效应和用进废退理论。在经济和健康的允许下,利他行为有利于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享清福"的观念有待思考。生活满意度和抑郁能够直接或通过代际支持间接地影响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外尤其是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典型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持的实践考察认为,中国在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取向中应注意五个方面: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要符合本国国情;财政支持应体现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财政为主的多元化筹资是制度发展的重要保障;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水平要适度;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应体现项目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影响因素3个侧面对1997--2010年江西省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受1998年洪涝灾害影响明显;区域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缓慢扩大趋势,绝对差异呈现波动性缓慢扩大趋势;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显著,高值区在赣北及赣中集聚,低值区在赣南集聚,集聚呈两极分化现象;收入水平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差异有不断增大的迹象;重大自然灾害、交通区位、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区域发展政策及矿产资源等都是影响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互惠和社会规范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及关系网络,封闭性的社会结构是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条件,也是社会资本产生消极功能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在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生发基础研究中引入农村社会资本,对组织所处的农村社会网络、规范和信任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社会结构的相对封闭性在组织设立初期起到积极作用,但它制约组织的长远发展和成员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回顾,重点评述国内外关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研究。国外利用社会网络视角系统研究流动人口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国内的流动人口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流动人口的网络结构分析和求职网络研究。多数研究只是对个体网络的基本特性作描述性分析,将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方法。对未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农村流动人口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否建立并保持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需求动机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态度、财政能力、农民的意愿、制度设计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条件。结合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对上述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农村全面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从防范老年贫困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提供最低收入保障,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目前大多数农业地区比较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前老年人实际支持网和期望支持者网之间有较大差异,实际支持网比较有限,期望支持网络比较广泛,独生子女老人表现最为突出。各种社会支持网络中,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实际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预期上也占很大比例。但养老支持中女儿和儿媳实际支持供给不足,对她们期望较高。正式社会支持网在支持中作用非常有限,期望也不高。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养老保险长时间只局限在城镇居民,如今对于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有了新的进展——“新农保”政策。目前此项政策还处在试点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只在局部区域试行展开的政策,实践之同时亦需要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评估,以使其能够更好更顺利的实行并推广。“第三条路”理论核心是强调变革与创新,恰适用于分析“新农保”政策的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新农保”政策在目标的设定上符合积极福利路线,政策内容中体现出了“第三条道路”所持的公平、公正的理念和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对于政策今后的前瞻性评估,“新农保”在宣传、工作人员培训以及操作程序所遵循原则方面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