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实证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中国城镇老年人在居住意愿上选择空巢居住,而近十年来,中国城镇老年人空巢的比例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且越来越倾向于与子女分开居住,中低龄老年人愿意空巢居住的比例更高。就2000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对实际居住方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对其居住方式有重要影响,不愿意与子女同住、经济状况好、有配偶、没有儿子、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更倾向于空巢居住。与十年前相比,生活自理能力对居住方式的影响增强。未来不愿意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将越来越多,老年空巢家庭的比例将会继续增加。为了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空巢居住的变化趋势,应尽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为基础考察影响城市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自评及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影响因素较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较差、婚姻状况处于独居(丧偶、离婚、未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同住,以获得更好的生活照顾和情感慰藉;是否工作、是否有养老金这些经济收入对城市老年人居住安排有一定影响,有工作的老年人及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更愿意独立居住。说明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主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贴身照料或情感慰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和2016年的数据,使用Bivariate Probit和工具变量方法,实证分析了居住安排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空巢老年人发生社会隔离、家庭隔离以及朋友隔离的可能性显著高于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年龄因素对家庭隔离和朋友隔离的影响作用相反;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拥有本地户籍、男性空巢老年人更容易陷入社会隔离的处境;机制分析表明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参加选举在空巢对三种隔离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新技术的采用仅对家庭隔离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家庭隔离和朋友隔离存在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住宅需求,居住选址与居住分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杜德斌  崔裴 《经济地理》1996,16(1):82-90
本文从居住区位的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居住选址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城市居住分异的基本规律。根据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分化的现状和趋势,将我国城市住户划分为工薪家庭、高收入家庭、单身和夫妻家庭、"空巢"家庭和"外来人口"五种类型,分析预测各类住户居住选址的基本倾向。最后以深圳蛇口工业区为例,剖析我国城市中正在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养老金指企业职工退休以后获取的收入,又称退休金。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组成。目前,主要采取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主要解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来源问题:个人账户部分实行长期积累,这部分按照人们尽缴费义务的多少,获取的养老金收入不同。  相似文献   

6.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数据分析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和精神健康有显著影响,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不显著。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比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有更高的自评健康和更低的抑郁倾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医疗服务、社会交往和市场劳动影响老年人健康。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比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使用更多的医疗服务项目、有更高的社会交往次数和更少的劳动参与时间进而有更好的自评健康。  相似文献   

7.
韦璞 《经济学(季刊)》2009,(1):103-107,65
利用调查数据对贵阳市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贵阳市老年人以居住在三代及以上户为主,夫妇户也占较大比重;老年人与子女居住的比重略高于不与子女居住的比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住房条件、经济收入和与子女的关系状况三个因素对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4)
四川省老年人虽然在养老意愿方面,不管城镇还是农村都表现为倾向于家庭养老,然而在具体养老模式的选择上要区别对待,因为城镇与农村在经济收入、居住环境、需求层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根据对四川省城镇老年人生活与需求状态的调查研究,提出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老养老、以房养老等几种养老模式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指数化调整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随退休时间的延长而递减,降低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水平,为保证老年人得到相对公平和稳定的养老保障,养老金替代率必须进行适时调整。该文研究表明:养老金替代率的指数化调整是一种较好的适时调整手段,而且按物价指数调整替代率有利于保持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指数化调整所需要的成本,主要由社会统筹账户承担;为实现社会公平,可以针对不同的收入阶层实行歧视性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筹资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是一种公共商品 ,职工或企业缴纳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税或费与其受益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反 ,个人账户是以收定支 ,个人的受益直接决定于个人账户中积累资金的多少 ,是典型的私人商品。社会统筹养老资金的筹措应采取税制 ,而个人账户应继续采取收费制。财政为统筹养老保险筹资有较大的税种选择空间 ,采用什么样的税种 ,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能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 ,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需要 ;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劳动力流动、企业竞争力及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三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筹资成本 ;四是具有现实可行性。基于这四条原则 ,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主要应是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养老保险税率的确定 ,应考虑收入替代率 ;收入水平 ;赡养率以及收入增长率、老年人口和在职职工的增长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新农保养老金的效果到底如何,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评估结论。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方法,利用老年人幸福感指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从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自信心两个维度来衡量幸福感,发现领取养老金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提升了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和中高收入地位的老年人在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后生活幸福感提升较为显著,但现实中挤出效应的影响更大。最后,作为社会支持的新农保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构建“统账结合”制基本养老保险的异质性跨期交叠一般均衡动态模型,引入国发〔2005〕38号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政策仿真、参数估值和敏感性检验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扩展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效应,并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测算。结果发现:(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具有明显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效应,且再分配效应是累进的,发生了从城镇企业职工为代表的高收入者向以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收入转移;(2)个人账户发挥了平滑作用,有利于改善不同类型劳动者终生的收入分配,但不利于收入再分配的改善;(3)社会统筹账户具有较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有利于改善不同类型劳动者的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参数敏感性检验表明结论是稳健的。因此,进一步优化社会统筹账户有利于减小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基于符合国情的参数假设,分析了各种"新农保"方案对财政体系可持续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按照目前方案建立"新农保"体系并不会给政府增加太多负担,"新农保"覆盖面扩大的快慢对财政体系的负担基本也没有影响。由于个人账户中积累的资金目前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计息,政府承担的个人账户长寿风险非常有限。"新农保"体系带给政府的主要财政负担来自全额负担基础养老金,如果政府把全国的基础养老金都提高至上海市每月135元的水平,给政府增加的负担不会过多。因此,政府可以加快"新农保"覆盖面扩大的速度,并在现有的财力水平下把全国农村的基础养老金都提高至上海市的水平,但是提高幅度不宜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最新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采用养老保险精算方法构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模型分析参保人的行为模式,研究不同个体特征对参保人行为的可能影响后发现,在现行政策条件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十分有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参保人参保的积极性也提高;而收入水平与参保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另外,居民教育水平、用工形式、单位性质、制度透明度等因素也是影响参保率的重要因素;而参保人性别与参保概率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 public or private orientation of pension systems in the light of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which has underscored the difficulties and contradictions associated with each system. The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which public or private pension systems are embedded, are key components when assessing their responses to the crisis. Particularly, private pension systems are intertwined with financial markets, while social insurance-based pension systems are linked to the labour market mechanism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British and French pension systems, as “archetypes” of private-oriented and public-oriented systems, respectively, the first relying on the market and private pension schemes, and the second on mandatory social insurance.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crisis has upheld the founding principles of the public (French) and private (British) pension systems to maintain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configu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both systems have strengthened the role played by means-tested benefits and minimum pensions for low-income groups to offset the weaknesses of one or the other system, as emphasised by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16.
以问卷调查所得的462份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相对比较低,年龄等个人特征和家庭子女数、家庭年净收入等家庭特征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影响显著。提出了增加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有步骤地构建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体系、将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养老制度"逐步过渡到"普惠型"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哲  王小丽 《经济与管理》2012,26(7):20-23,4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入城市,推动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他们有着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养老保险的缺失而严重受阻,不但有损新生代农民工切身利益,也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应以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就业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以土地流转为途径、以自身保障意识为前提的发展模式,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养老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集中体现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缩小收入差距和有利于流动人口养老金异地接转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从收入再分配入手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及实现路径,构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系数总模型和分系数模型,提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两类型”和“五方案”, 并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给付水平、收入再分配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检验确定了替代率10%的中央统筹模式为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步最优方案,进而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Financing pensions in the EU is a challenge. Many EU countries introduced private pension schemes to compensate declining public pension levels due to reforms made necessary by demographic change. In 2001, Germany introduced the Riester pension. Ten years after introduct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his voluntary private pension scheme approximates 37 %. However, numerous criticisms raise doubts that the market for Riester products is transparent. Using the 2010 German SAVE surve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erminated and dormant Riester contracts on a household level for the first time. Respectively 14.5 and 12.5 % of households who own or have owned a Riester contract terminated or set dormant their contract. We find that around 45 % of terminated or dormant Riester contracts are caused at least partly by product-related reasons,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or endowment life insurance contracts. The uptake of a new contract after a termination is more likely if a termination is product-related. Nevertheless, after a termination 73 % of households do not sign a new contract, which can have serious long-term consequences for old-age income. Households with low income, low financial wealth or low pension literacy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terminated or dormant contracts. Low income and low financial wealth households also have the lowest prevalence rate of Riester contracts and are at higher risk of old-age poverty.  相似文献   

20.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性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黎明 《技术经济》2007,26(3):121-123
伴随着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渐完善,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最棘手的难题。由于过去城镇内部养老保险“二元化”特征导致现阶段对机关事业单位试点和改革存在诸多的分歧,试图在过去改革试点和城镇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基础上,以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力图最小化转制成本,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和框架问题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