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农民工型白领是指14岁前来自于农村,目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文职工作并在工作城市生活的群体。通过2008CGSS数据,对农民工型白领群体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分析,社会融合分为心态融合、经济融合、社会交往融合、自我身份认同、城市情感五个维度。研究表明:工作收入感知、政治关系感知、与同事关系、认识正确的人重要性、所属阶级、薪水满意度、与老板上司关系、联系非同住家人数和教育年限等因素对社会融合的不同维度产生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实现社会融合,应采取加强双向互动性、政府干预防范人才外流,多维度社会融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力量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进入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适应问题。由于民族因素,少数民族农民工面l临着比汉族更复杂的社会融合问题,其社会融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自身因素的限制,也有制度因素的复杂影响,同时,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等社会因素,这些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5.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3)
文章利用2013年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业区域稳定性对农民工增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务工城市长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就业职业稳定率不具有此效应;同时,就业区域稳定性和就业职业稳定率能有效帮助农民工了解和掌握当地语言,但在增进与城里人的关系上则失去了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对增强农民工长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不管是人力资本存量高还是存量低的农民工,就业区域稳定性对他们的社会融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农民工影响程度更大;而就业职业稳定性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农民工影响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有着近1个亿的庞大数字,随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和转型,其社会融合问题逐渐由个人发展问题扩大成为群体发展问题,无论是客观方面还是主观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农民工个体多管齐下,全员参与,共同努力,解决这一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9.
劳动合同是农民工最重要的劳动权益之一。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合同年限等两个方面考察了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江苏省的调研数据,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44.2%,劳动合同的年限普遍较短。Probit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持有技能证书、对相关劳动法律的了解程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合同年限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代农民工的合同年限明显长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以及在民营、个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将显著下降,合同年限也显著缩短。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研究》2017,(12)
农民工这样一群消费群体总是出于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求接触和使用智能手机,而需求的外在体现表现在使用行为上。文章分析了农民工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现状,发现农民工不仅注重智能手机的功能价值,同时也强调智能手机的形象价值。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感知流行性和熟人影响构建了农民工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出了熟人影响对农民工智能手机使用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三个方面会产生的正向影响;感知的趣味性对农民工智能手机的使用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感知易用性积极地影响了农民工智能手机使用的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积极地影响了农民工智能手机使用意愿。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针对智能手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和优化设计,提出了若干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同制度模式之间难以互通互联及其自身的缺陷,是制约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制度性因素;性别、城市工作年限、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收入、所在城市等则是影响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非制度性因素。从制度创新和强化执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工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文案调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评析总体研究现状来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对策,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及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的总体水平偏低,个人特征、就业的行业特征和单位所有制类型等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和模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收入水平,改革二元分割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增加农民工医疗保障需求和提高医疗保障参保率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农民工没有彻底转移到城市、就业不稳定、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应根据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就业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采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等多种模式解决其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纳入城镇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一些地方专门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但实施困难、认同度低。与其重建一套制度,不如在改革城镇保险制度的基层上,分层、分类直接把农民工吸纳进入城镇保障体系,不但可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而且有利于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非正规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后的主要就业形式,然而,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民工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基于农民工和政府两个微观经济主体视角,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结论,非正规就业是农民工和政府共同选择的现实结果。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