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人口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中国老年人口自杀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将我国老年人口自杀率与全球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作了对比,提出老年人口自杀率的三种不同模型。虽然我国老年人口的自杀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的自杀率仍然很高。应对老年人口自杀问题,一方面应着力解决相关的老龄问题,消除与减少老年人产生自杀意念的诱因;另一方面,要重点关切高自杀风险的老年群体,特别是群体中的男性老人、农村老人和高龄老人;还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与精神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2.
自杀条款是包括死亡给付责任的寿险合同中列示的保险人的免责条款.自杀条款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对于自杀如何认定,法律上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这些规定和限制,本文将从法律和保险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法律的尚不完善,关于复效保险合同中的自杀条款的效力计算问题,在保险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校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发展态势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是27起,19人死亡;2004年为68起,48人死亡;2005年,媒体报道内地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116起;2006年则增加到130起之多。大学生自杀现象不仅造成了个人、家庭和学校的悲剧。而且由于其群体的自杀特殊性、自杀动机、自杀方式、自杀后果和善后处理的复杂性而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震撼,对高校的声誉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建辉 《经济》2005,(11):100-102
中国目前总自杀率是世界平均自杀率的2.3倍。“对于自杀,一个就太多了”。然而刚刚起步的中国的自杀研究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5.
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  范芳旭 《开放时代》2009,(5):104-125
本文要解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京山农村会形成一种类似自杀秩序的文化现象,并因此导致老年人的高自杀率。本文认为当地农村没有民间宗教信仰的基本形式,不信鬼神和祖先,对死后世界缺乏想象,因而对死后没有畏惧;同时由于对死亡的方式、时空位置缺乏神圣化的规范,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流于随意并较少忌讳,进而人们放弃了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个体能够自主处置自己的身体及确定自己的存在方式,包括对生命终结方式、时空的控制,这给自杀带来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在此基础上,当地对老人“没用了就该死”的普遍认可,为老人自戕生命提供了宽松的社会氛围和心理基础。由此,人们对老人自杀并不存在偏见,老人到一定年龄、遇到一定事情就更可能选择自杀,甚至认定他们“非要走自杀这条路”不可。由此,当地已然形成了一种老年人自杀正常化的村庄秩序。  相似文献   

6.
除诗凌 《开放时代》2010,(4):152-158
本文是对吴飞先生近著《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的梳理。中国的自杀现象呈现出与西方自杀极为不同的特点,根据西方理论衍出的各种解释和干预由此失去效力。该书在这一基本背景之下,基于田野研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框架,揭示出自杀现象背后深层的中国文化逻辑,以及西方观念对传统逻辑的冲击力量。在这一解读之下,中国自杀问题的解决并非一孤立的课题,而须进一步探求现代中国文化中家庭新伦理的积极建成。  相似文献   

7.
吴飞 《开放时代》2013,(6):98-105
本文是对《开放时代》本期刊发的三篇自杀研究论文的评论,同时也是对当前自杀研究领域的几个主要问题的一个反思。作者高度评价三篇文章对于中国自杀研究作出的贡献,特别表达了对郭俊霞博士的论文的赞赏。作者认为,自杀是理解中国社会现实一个非常好的入手点,但自杀并不是问题的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自杀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根本解决。伦理失衡和道德混乱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严重了。  相似文献   

8.
李嵱 《经济改革》2010,(2):57-59
一年之中,就有13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自杀。他们中间有基层小官,也有厅级大员。除了涉及贪腐案件,缎多官员自杀源予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精神抑郁、焦虑,最终靠死亡来寻求解脱。化解官场“生态恶化”现象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人口与内需关系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扩大内需人口经济学的初步框架。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提供的相关数据,基于中外经验,对人口增长、人口年龄和城乡结构变化的内需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人口增长不会破坏扩大内需,人口年龄和城乡结构的急剧变化对低消费率和高投资率有较强的解释力。实现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向允许人口适度增长的转变,应成为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0.
盛广耀 《经济地理》2007,27(6):946-951
利用第三、四和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人口增长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1980年代以来,各城市密集区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大,总的趋势是集中化、不均衡化;人口变动状况具有阶段性差异;外来人口的迁移流入是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密集区发展过程中的人口演化趋势以及人口变动规律,其结论是:城市密集区人口变动遵循逻辑斯蒂增长规律、波动推进规律、圈层扩散与等级扩散规律,人口增长将由高速到低速,人口分布将由集中化迈向相对地均衡化.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in China with special concern for elderly support based on evidences from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pilot data. We find parents’ needs for care significantly affect adult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migrant labor market. Joint family decisions have also been made among adult siblings as far as elderly support is concerned. Different patterns of migrant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Zhejiang and Gansu provinces largely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respective migrant labor markets. Understanding of these new patterns of China’s internal migration helps policy makers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ies formulate effective social policies, and consequently, a more appropriate urbanization path.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年中国老年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丧失之间的关联。采用教育程度和自评经济状况作为测量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老年人ADL丧失率呈现反向社会经济梯度。无论城市还是农村,ADL丧失率均随着老年人教育程度或自评经济状况的降低而显著提高。这种社会经济梯度现象揭示了老年人ADL丧失率不仅在贫困与非贫困人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不同阶层非贫困人口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我国城乡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ADL丧失率存在较强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老年健康及老年照料问题日益严重。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国家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从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残疾水平、自评健康以及健康预期寿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探讨了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照料提供来源。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应对老年人口照料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老人的居住模式选择及其福利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传统的与子女合住的居住模式真的能改善老人福利吗?文章以我国老人的膳食质量为例,基于我国独特的“双向反馈”代际关系,从“亲代需求”和“子代需求”两个方面来讨论亲子合住居住模式对老人福利的影响,并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 NS )的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与子女合住的居住模式非但没有改善反而降低了老人的平衡膳食得分,尤其在低龄老人、农村老人和女性老人中更为明显。(2)从影响渠道来看,亲子合住居住模式家庭中老人为满足子女的抚幼需求而无私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但老人的照料需求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代际关系重心向下偏移是造成老人膳食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文章为不同居住模式下老人福利干预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2000年12月、2006年6月和2010年12月开展的三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抽样方法、数据评估和加权模型做了详尽介绍,以便为各界学者、研究人员和在读研究生使用这套数据时,对数据来源有充分了解。按与人口规模成正比的概率抽样(PPS)方法进行分级多阶段抽样框,对涉及的2万名老年人入户调查所获得的原始数据,利用调查时点左右的人口普查或1%人口抽样调查60周岁及以上人口相关结果,通过相应的加权评估,足以推论调查时点我国大陆地区老年人口的总体状况,亦可对五年内的变化状况做短期估值预测。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Background: More and more disabled elderly need long-term care as China becomes an aging society. In 2016, there were 220 million people over the age of 60, and nearly 10 million completely disabled elderly people who cannot complet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 Therefore, the topic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isability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 has attracted clos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most of which use the traditional empirical methods, such as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and logistic.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introduce the Bayesian Quantile Regression (BQR) method to the topic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which was achieved by using BQR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ability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 during 2003–2016.

Methods: This paper was the first attempt to use the BQR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ability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 Furthermore,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BQR, OLS, Quantile Regression (QR), and Bayesian Linear Regression (BLR).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relatively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diseases and disability, although there was a littl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quantiles. In addition, the BQR can obtain results 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instance, the coefficient of chronic diseases (to total disability) obtained by OLS, QR, and BLR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around 0.778), which was similar to BQR. The BQR not only provided estimates for all the quantiles, but also provided upper and lower values of a certain confidence interval.

Conclusions: By applying the BQR 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ability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 we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BQR methods are adaptable for this research topic because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less strict constraints, the estimates for all quantil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with prior information. Moreover, the BQR method appropriately obtained the lower and upper values in a confidence interval, which can provide prediction space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3):277-283
Utilizing the most recent census and survey data as well as the new ProFamy method,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trends of challenges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elderly living arrangements in China in the first half of twenty-first century. It discusses the serious challenges and rela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he old-age insurance program in rural China.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二元双因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我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其与住院需求的关系。中老年人的预防保健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医疗保险、收入状况对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有显著影响;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减少了后期住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研究了净货币转移对中国农村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数量的作用。采用多级分层的方法调查老年人(1050例),研究可利用资源和所需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利用泊松回归对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研究。净货币转移与门诊服务利用数量并不相关,但净货币转移与自评健康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确存在。自评健康状况差或一般的老年人,以及获得较多净货币转移的老年人,使用门诊服务更为频繁。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主要与健康需求有关。建议提供与支付能力相当的医疗保险,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公共援助。  相似文献   

20.
家庭养老作为一种制度体系,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传统并植根于中国特定的生产组织模式。基于东西方社会生产方式演变过程中生产组织关系的对比视角,在养老体系建设的框架中,抓住中国绵延千载的家庭养老模式的特点,对中国社会养老模式应具备的特点进行了探索。在我国发达城市逐渐兴起的义工养老模式是具备稳定潜质和长久不衰潜质的社会养老模式。据此设想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