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0年在陕西省进行的"子女外出务工背景下的陕西农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研究"调查数据,通过对陕西农村地区留守老人以及非留守老人心理健康,即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留守老人的孤独感明显高于非留守老人,而留守老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却低于非留守老人,这说明子女外出务工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子女的外出务工不但加重了留守老人的生活劳务负担,而且也影响到了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外流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子女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子女外出务工三代家庭中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结果显示:首先,农村老年人与其外出务工子女三代家庭的代际支持符合合作群体模型:经济支持主要由子女流向老年父母,最有需要的老年父母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众多老年父母给留守未成年孙子女提供了同住和生活照料帮助,老年父母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其次,外出务工子女的城市化程度并没有影响其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后,文章指出了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促进剩余劳动力外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越来越普遍,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留守老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子女外出务工后,多数家庭土地并没有适当流转,而是成为留守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土地虽能降低留守老人的生活成本,却并不能满足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就包括留守老人问题。通过对安徽典型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在养老方面存在着缺少必要的养老资金、看病难和看病贵、照顾资源缺乏以及情感需求无法满足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养老保险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等六个方面给予财政政策支持,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及空巢化进一步加剧,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由隐性变为显性,且成为政府及学界高度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以B村为个案,基于实地调研,从代际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农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形态下的养老现状、存在问题及其解决举措.代际关系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与其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认为子女与父母代际关系(抚养与赡养)之间的失衡是造成养老困境的直接因素.从社会交换理论和利他主义动机分析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传统的孝文化被淡化,呈现出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和平等的价值交易理念.侧重于探讨经济因素和家庭关系对老人养老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熊丹 《生产力研究》2022,(7):57-60+160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复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会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同时还会影响到当地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状况的限制和影响,大量的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这也就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留守老人们常面临独自生活的困境、遭受年老和病痛的折磨,长时间感受孤独和无助,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他们的养老质量低下、养老水平不高,这不仅会影响到老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乡村振兴的步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合理有效培育发展农村产业不仅可以改善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和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推动整个乡村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而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改革探索过程之中,再加上留守老人群体自身的特殊性、相关社会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留守老人所能获得的养老资源,尤其是生活照料方面的资源日渐匮乏。因此,应完善集中赡养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办养老事业,建立留守老人"时间储蓄银行",发挥社区组织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8.
江西作为我国中部一个欠发达省份,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受经济水平限制,江西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遇到了很多困境,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巨大考验,而机构养老作为农村地区较普遍的一种社会养老方式,却表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本文试从成本、生活照料和精神照料三个角度分析机构养老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高田田 《时代经贸》2014,(6):159-159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严重,特别是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更是令人堪忧,河南省是一个农业犬省,只有解决好农民的事,才能真正促进省内经济的蓬勃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随着年轻一代的外出,新的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例如家中老人养老问题、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研究的,本文对河南省农民外出务工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希箜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相关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纵向影响。获得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提供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显著影响,体现了代际支持对健康的选择效应和用进废退理论。在经济和健康的允许下,利他行为有利于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享清福"的观念有待思考。生活满意度和抑郁能够直接或通过代际支持间接地影响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9年在陕西省进行的"陕西省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健康自评、心理福利自评两个个体主观感受变量对农村老年女性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个体主观感受状态对农村老年女性生活自理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较好的健康自评和心理福利自评将显著提高老年女性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器械支持自理能力。研究结果为增加农村老年女性主观感受,从而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in China with special concern for elderly support based on evidences from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pilot data. We find parents’ needs for care significantly affect adult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migrant labor market. Joint family decisions have also been made among adult siblings as far as elderly support is concerned. Different patterns of migrant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Zhejiang and Gansu provinces largely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respective migrant labor markets. Understanding of these new patterns of China’s internal migration helps policy makers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ies formulate effective social policies, and consequently, a more appropriate urbanization path.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冲击。通过对苏北某县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的特点。调查地的农村自我养老的比重已经超过家庭养老,农村养老从传统的家庭成员经济供养、生活照料、情感慰藉为主转变为老年人的经济自给、生活自理和情感自抚为主。农村养老模式的这种变化其原因在于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而另一方面,社会养老又尚未建立,因而是现阶段的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是一种过渡性模式。长远来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的出路是走向社会养老。为此,须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同时,积极构建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Latent GOLD 4.0软件,运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综合经济支持和时间支持两个维度,结合对湖北省两个地区的调查数据,对农村老年家庭的代际支持类型进行了再分析,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只从经济支持这一单一角度分析的不足。从总体上来看,农村老年家庭代际支持类型中,以供养型为主,其比例为43.9%,其次是游离型,占23.2%,互惠型和抚养型分别占18.0%和14.9%。老年人自身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不同,代际支持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现状及可能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Ordered Logistic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外出务工会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且其外出这一行为本身对儿童营养状况的负面影响显著;家庭特征层面上,父亲的体质状况会对儿童营养健康产生正面影响,且影响显著;食肉频率、锻炼频率及营养知识得分等变量对子女的体质都会产生影响,且在模型中显著;由于地区间存在差异,地区变量对儿童的体质状况也会产生影响。最后,依据分析结果,从家庭、学校和国家3个层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老年健康及老年照料问题日益严重。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国家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从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残疾水平、自评健康以及健康预期寿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探讨了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照料提供来源。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应对老年人口照料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道德意志薄弱、道德心理不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道德教育机制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需要完善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完善家庭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责任,创造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