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中国文学是经过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形成的.在植物意象中,其中的一个十分醒目的文学意象就是草意象.“草”无论在古代的诗歌中,还是在现在的诗词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意象,是不能忽视的存在,这种现象尤其以在宋词中最为突出.对于宋词中草意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诗人,增强我们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造过程,其中的情感意象是必不可少的。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两种语言在文学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正是以意象为核心概念,所以它对汉诗英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汉诗英译情感意象的分析,立足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试图探讨汉诗英译中情感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诗、文、词、赋、小说甚至文学理论中,“镜”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统意象,历代文人作家不同程度上对其倾注了错综复杂的人生情感和生命体验。由“整饰容颜”的基本功能生发开去,不断融合文学各种体裁和民间传说的文化历史内涵,成为具有多重内涵的意象群,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释了“留白”的定义及留白意象在建筑中的表现,分析了留白意象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与作用.指出,其结构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平面留白中;其意境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虚实结合,表达设计者的情感;二是建筑中留白意象能够使作品气韵生动,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5.
在李煜传世的三十余首词中,“梦”意象和“落花”意象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身为词人和君主双重身份的他,政治上的失败却成就了他的绝世才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他,把这种情感用“梦”和“落花”来表达,语句洗练明白而又包含着深深的寄托。  相似文献   

6.
江涛 《科技和产业》2024,24(1):125-130
选取阆中古城作为案例地,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从蚂蜂窝、携程网、去哪儿网上以“阆中古城”为主题的82篇网络游记进行网络文本分析,探索阆中古城的旅游地意象。结果表明:阆中古城的旅游地意象可划分为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和情感意象4个维度;语义网络呈现出“核心-次核心-次外围-外围”的4层结构;游客感知的情感意象总体以积极中性的情绪类型为主,消极情绪主要归因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古城商业化严重以及活动项目质量不高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7.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痰,他的词悲壮慷慨,热情洋溢。词风以豪放著称。辛词艺术风格多样。豪放之处也表现为从细处落笔,词中常使用“鸟”这一意象。常用典型意象有凤凰、大雁、燕子、仙鹤、鸿鹄,这些意象出现在人生中各个时期,表现出词人不同阶段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8.
史慧娟 《魅力中国》2010,(9):133-134
诗词是抒情昧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鉴赏诗词过程中,通过体验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美,情感美,格式美,才能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孙鹏 《新西部(上)》2009,(10):143-143,142
本文分析了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清平乐·会昌”两首诗词,指出毛泽东诗词是他那波澜壮问的革命生涯中所凝聚着的情感、精神和理想。这两首诗词都是毛泽东在革命处于低潮和个人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撰写的。文章分析了毛泽东在危急关系和逆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精神和积极奋发努力精神。  相似文献   

10.
诗词的不可译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诗人的非客观认识有关,这也反映了诗词实际上的难译。由于诗词中隐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意念形象,这使诗词的翻译几乎成为不可能,如何把诗词中的文化意象移植到译语中便成为诗词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龚敦 《魅力中国》2011,(14):285-285,263
在艾青和海子的诗中,“土地”意象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形成了“土地”意象系列。艾青和海子在诗歌里对“土地”意象的选择、运用和表达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童年的经历、社会的背景、诗人的气质以及诗歌创作的理念影响了他们诗歌王国中“土地”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月"在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呈倍增长,也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的意义也十分丰富,至晚唐北宋达于巅峰.由于作者在创作时的处境情怀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作品中"月"这一意象的不同思想内蕴,它们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难尽言表的情感流程及其集中鲜明的价值取向.他们借月来抒怀言志,因而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3.
诗词中,以情入景、以景达情的表现手法早已有之,晏殊在词中同样使用这种手法将描绘景物与表现情感融合起来,却表现出词人独特的写作手法。词人通过不同的手法赋予景物以情感,以表达自己的疏淡的愁思情怀,从而形成了温婉含蓄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之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蝴蝶与杜鹃意象的运用更是给人以无限猜测。会飞的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会飞的意象是诗人现实世界中政治理想的象征,也是诗人在黑暗的政治世界中一个美丽的“飞天梦”。  相似文献   

15.
赵珺 《魅力中国》2013,(31):293-293
音乐与文学在互相促进中不断繁荣,在相互渗透中蓬勃发展。然而由于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各自的特性,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在创造意象、传达情感的过程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慧 《魅力中国》2013,(26):105-105
本文鉴赏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堞恋花·春景》一词。笔者详细的介绍了许老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三似”“三美”论,及其在该词的翻译中是如何体现的,旨在对热爱诗词翻译之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赵二梅 《魅力中国》2014,(11):183-183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学校的考试中,有这么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老师在后来的阅卷中发现,有一个孩子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跟标准答案不符。  相似文献   

18.
罗奇鸯 《魅力中国》2011,(2):241-241,235
鲁迅对《野草》中的“夜”的意象进行了多面的阐述,从而赋予了“夜”以无尽的蓄意与情感,揭示出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先导者和雅动者,经历了从寂寞到激昂、到失望、再到寂寞,然而始终不放弃希望的复杂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9.
户其富 《魅力中国》2013,(20):359-359
摘要: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词人,其诗词题材多样,诗歌的风格特色也根据其生命情感经历的变化而变化。李清照诗词讲究意境的传达以及追求思想上的境界,她所流传下来的诗歌大都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风格豪放矫健,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马骏 《魅力中国》2011,(17):248-248
意象之美自原始岩画便有之;艺术之美在似于不似之间;画论中“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意象表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展示设计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是当代艺术设计中最具艺术“气质”的学科;意象造景是将古人绘画中的意象表现方法应用到现代展示设计中来,为展示设计增添气韵,,而不仅仅是为一种造型而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