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辉 《魅力中国》2013,(11):130-13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朗读能力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成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玉峰 《魅力中国》2014,(19):233-233
朗读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流利地读,就是要求对朗读的内容比较熟悉,不断读、不读破句;有感情地读,就是要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做到感情自然流露。对朗读的要求,不但老师要心中有数,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这样才能使教师教而有方,学生学而有法,使朗读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申会 《魅力中国》2013,(11):106-10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凄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一、要读得好,有感情地读,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的目标要求: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心、口、耳、唇、舌,多种感官积极的投入活动,有视觉神经斯感受到的书西文字经过传导中枢传至口,变成口头的有声语言,并且还受到耳的监视,比较输入和输入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中包含着听、说、读、写等重要的方面,而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朗读训练有一定的限度,为了最大化的提高、锻炼学生的朗读,教师应该从低年级起在学生的语文早自习上多下功夫。采用多种方法既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又可以有效的进行新课的预习和复习。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应讲究朗读训练的技巧与方法,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文章情感;第二,要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声音再塑形象;第三.教会学生欣赏读出诗文的节奏美;第四,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朗读时的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7.
马亚男 《魅力中国》2013,(13):143-143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多媒体教学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8.
戴有孝  安秀梅 《发展》2009,(9):97-9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语言,而朗读是语言学习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教学训练,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朗读;适时示范,加强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视评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喻德华 《西部大开发》2011,(12):127-127
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但在仍有很多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或走形式,究其原因,大概对朗读的作用认识不够深。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与文本产生浓浓的情感共鸣,“多读胸中本”,其本就是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实现这些目标,教师的模范引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朱建峰 《发展》2012,(5):159-15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彭敏 《魅力中国》2010,(13):65-66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3.
牛雅萍 《魅力中国》2011,(18):360-360
指导学生有效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助于审美教育,有助于审美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因而教学法必须重视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新宏 《魅力中国》2014,(6):254-254
随着“班班通”进校园,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常态化。但是我们也常发现,一节课下来,教师一味热衷地在播放课件,课堂上却少了朗朗的读书声。也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活跃课堂的润滑剂,随意使用。这些都暴露了教师对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那么朗读有哪些好处呢?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相似文献   

15.
张珊珊 《魅力中国》2009,(23):111-1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中,"读"是关键。因此,依据"大纲"精神,我们就应牢牢抓住这个关键,在朗读训练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  相似文献   

16.
郑丽嫔 《魅力中国》2013,(32):248-248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又通过感悟来促进朗读。  相似文献   

17.
吴新杰 《魅力中国》2014,(14):164-164
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读,重视朗读,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秦旭 《魅力中国》2011,(4):167-167
朗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在感染力的作用下,很自然地和作品发生共鸣。朗读的这一目的,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的。因为朗读者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流的过程中,他的声音负载着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感情这种负载着作者感情的朗读,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为了起到上述作用,朗读者首先必须对作品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培养强烈的感情。朗读是作品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渠会芳 《魅力中国》2010,(15):151-151
语文教学朗读有一定的魅力,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又如《小珊迪》,也是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因为“读”是前提,“读”是接受信息,阅读有强心健体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薛际帅 《魅力中国》2011,(10):397-397
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朗读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