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其目的是保障民事法律法规的实现,同时还需要发挥民事诉讼法保障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然而在民事诉讼的某一阶段,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却没有得到较好程度的保护,尤其是在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已经经过法定程序确认的案件执行阶段,当事人总是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法院也面临着"执行难"、"和解难"的问题。案件的长期不结,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增加;另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同时也会引发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解决民事诉讼活动中执行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和司法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经济案件的调解和判决难以执行,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的执法活动。由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及时兑现,有的群众称法院的调解是“空调”,判决是“白判”。这既不刮于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院的威信,阻碍了民事、经济关系的正常流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执行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是当前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执行难”的成因执行难的成因是多元的,但总的讲主要有以下几点。(-)执…  相似文献   

3.
孙玲 《魅力中国》2011,(14):161-161
法院调解,即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不履行职权、滥用职权、甚至枉法执行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侵犯了当事人的权益,降低了审判机关的社会威信。因此,检察院对民事执行的监督则被专家、学者一再提出,希望通过这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来改变民事执行中“执行难”、“执行乱”等问题,本文就检察监督的依据以及实施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博 《魅力中国》2010,(6):138-138
多年来,民事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和部分当事人,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执行难”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也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本文分析了“执行难”的原因,同时提出自己对于应对执行难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艾围利 《宁波经济》2009,(9):32-35,39
事实上,在存在民事习惯的场合,民事主体通常会按照民事习惯的内容作为或不作为,不会考虑民事法律规范的存在或者根本不知道民事法律规范是否存在。民事习惯在进入司法领域的过程中,首先是被当作“证明对象”来看待,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主张存在此项民事习惯的当事人依法提供证据;同时法院依职权对该主张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7.
在人民法院执行程序中因出现违法执行和执行错误的行为而损害当事人或案外人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屡有发生,当事人正当的权利得不到主张,应该给予保护的利益无法实现,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由于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都没有针对上述内容具体规定救济措施,发生此类案件时,当事人无法寻求一种合理的司法手段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笔者认为在执行程序中建立执行听证制度监督执行,不仅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保证法院执行活动在程…  相似文献   

8.
林倩倩 《魅力中国》2014,(12):307-307
民事诉讼法中的执行和解制度在民事司法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制度有效的缓解了司法实践的压力,同时也极大的发挥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运用。执行和解的产生和履行必然会对执行程序产生影响。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民事执行和解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导致我国长期以来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对民事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纵观国外和其他地区的民事执行机构的设置,皆采取了分权制约,由不同的法官或者法官与行政执行人员分享执行权,相互制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体制。因此,根据我国现有的司法体制,应当在法院内部设置执行权的分权机制,外部明确检察院对法院执行的监督,才能最终保障当事人与案外人的合法利益,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0.
闫旭明  范锋艳 《魅力中国》2013,(26):306-306
新修订的民诉法第23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基层法院的执行活动是执行检察监督的重点,强化民事执行监督是多元化监督格局下,基层检察院实现工作格局调整、改变工作薄弱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赵其阳  徐浩 《中国经济周刊》2004,(23):J001-J001
执行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群众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执行难”不仅困扰着法院,重要的是当事人因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维护而对法律的兑现者——法院失去信心。所以如何全面有效地解决执行难,各地司法部门都在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近年来,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精神指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全面落实为民思想,不断深化执行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大力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全  相似文献   

12.
冯兵 《魅力中国》2014,(11):212-212
服判息诉、案结事了是审判执行工作的“硬道理”。刑事审判工作常常面临最尖锐、最复杂的社会矛盾,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对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大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刑事附带民事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案结事不了”的现象,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或者当事人或其家属不服判决,申诉、信访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研究刑事附带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原因,寻求实现刑事附带民事审判“案结事了”的对策,具有现实紧迫性,是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06,(1):58-58
近几年来,江东区人民法院以追求司法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为指针,自我加压,奋力开拓,奖优罚劣,努力提高法制宣传水平,审结了大量的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第一审案件;制裁了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收结案逐年递增。特别是2002年以后,平均年收各类案件达4000件左右。1999年被省高院评为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被省高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院”,荣立集体三等功;2001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立案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被市政法委评为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单位;2003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2004年荣立全市法院执行工作集体三等功。  相似文献   

14.
宋纪伟 《魅力中国》2010,(6):120-120
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再审程序主体的规定来看,民事诉讼法将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力同时赋予了法院和检察院,而当事人仅有申请再审权,此制度导致了再审程序启动主体非一元化弊端和当事人在启动再审程序中地位被弱化的弊端日益突出.必须加以改造,本文拟通过构建当事人首先申请原则来提高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执行真难     
案件执行,是实现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最后程序。近年来,“执行难”严重困扰法院的审判工作,社会各界对此广为关注,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均采取了不少措施,新闻媒介也对许多执行难案件进行过曝光。但是,执行难却仍象毒蛇一般缠绕着社会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是法院执行工作极为重要的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执行年活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下达了具有指导作用的11号文件。爱辉区法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拓进取,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执行工作。据调查统计,op年l-10月份,该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91件,98年前旧存544件,共执结655件,其中执结积件案420件,执结新收案件245件,执结率为71.12%,结案标的金额lop.68万元。全体执行干警克服种种困难,加大执行力度,取得了一定成绩,执行难的状况有了一定改观。一、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执行难”是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地法院在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监督的现象非常普遍,展示了法院主动、公开、合作的态势,且这一做法在实际工作中也收到一定的效果。针对这种模式,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人大代表参与法院执行工作入手,探索建立法院执行与人大代表参与的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增强执行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提升执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经济交往中,难免会成为民事(商)诉讼的当事人。法院因断案的需要,常常要求原、被告企业内部或外部事涉讼案的知情人出庭作证。在企业内部,这类知情人主要指财会人员、质检人员、销售人员等等。在企业外部,所指知情人主要包括按约为企业提供有偿指定服务的执业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等等。事实上,按现有《民诉法》第七十条之规定、上述“知情人”为法院审理相关民事讼案出庭作证、纯属法定义务,讲传统的法理,容不得“知情人”讨价还价。从法理上、从社会利益上、从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上讲,“知情人”确该如此。  相似文献   

19.
律师信箱     
律师信箱罗建荣问:某某法院可否仅凭原告的财产保全申请书冻结我公司的银行帐户?答:法院冻结当事人银行帐号,应当向银行出具“冻结银行存款协助执行书”及“民事裁定书”。问:我单位系新区乡镇企业,现使用了几十名外地工,请问外地民工因工伤残及死亡的赔偿标准?答...  相似文献   

20.
蔡诗俊 《魅力中国》2013,(17):258-258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佘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强化。在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彤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实践中民事恶意诉讼现象日益严重,但由于立法上的缺位,对民事恶意诉讼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规制体系,对受害人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救济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民事恶意诉讼。长此以往。必将极大的损害司法权威。本文从民事恶意诉讼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分析。对杜绝恶意诉讼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有助于这一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