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驾驶疲劳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驾驶疲劳因其复杂性而难以检测。本文以脑电信号为工具,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方法构造功能性脑网络,以聚集系数作为描述驾驶疲劳检测的特征,以SVM作为分类器构造基于功能性脑网络的驾驶疲劳检测模型,对22个受试者的试验数据进行仿真试验显示,在阈值为0.20~0.84时女性最优识别率为93.1%,男性最优识别率98.6%,表明性别对驾驶疲劳检测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相应的,行车安全问题渐渐的受到关注。据统计,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影响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就疲劳驾驶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做如下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鉴于人的眼动行为中的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点,采用不确定性的二维多规则推理生成器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该生成器检测率在模拟驾驶环境下可达到80.2%。然后以生成器为疲劳检测模型构建基于android的疲劳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驾驶员眼部图像采集、疲劳检测和疲劳报警三大模块。系统采集到驾驶员头部数据,通过人脸人眼定位,计算眼动特征参数,将这些参数输入系统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疲劳,系统会进行语音提醒。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安全驾驶受到当今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文章介绍实现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司机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系统。该系统从前置摄像头获取司机的实时头部图像,使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对图像进行分析、识别人眼;通过对眨眼频率的分析判断司机是否处于疲劳状态,通过对司机眼部位置的变化来确定司机驾驶时的危险头部行为,如低头、扭头、摆头行为;综合连续驾车时间、车速等数据对司机的危险驾驶状态做出评估并给出警报提醒。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成功实现各关键功能,算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铁逐渐成为旅客的首选交通工具,高铁出行具有快速、方便、安全等诸多优点。目前,我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断推动我国高铁智能化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高铁列车运行的自动控制,提高驾驶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列车运行速率。近几年,国内外逐渐开始研究干线铁路自动驾驶技术,但在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过程中,自动驾驶系统会面临多种安全风险,评估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能为高铁自动化驾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动驾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支持和保障。近年来,自动驾驶在国内发展迅猛,虽然相关法律供给在不断增加,但还远不能满足其发展所产生的法律需求,自动驾驶立法需要进一步加快。由于面临技术发展、伦理基础、级别差异、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难题,当前的自动驾驶立法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破解此困境,实现自动驾驶立法的突破,需要理清自动驾驶法律规制的基本逻辑,找准推进自动驾驶法律规制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明确法律地位、安全监管和优化环境三大进路。  相似文献   

7.
醉驾入刑以来,对于社会各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酒后驾驶行为明显受到抑制,醉驾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明显减少,刑法修改后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酒后驾驶行为是否一律入罪,和刑法第13条的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争议。从对于醉酒驾驶行为的分析入手,探讨了醉酒驾驶行为是否应当一律入罪,以期对完善我国醉酒驾驶行为刑法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自动驾驶是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引擎,也是发展可持续交通的主要领域。与所有新技术产品一样,自动驾驶在跨越早期市场与大众市场之间鸿沟的过程,不仅受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受到公众对自动驾驶接受度高低的影响。然而,现有关于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的研究在结构维度和测量工具上存在一定局限,使得现阶段实证研究缺乏系统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自动驾驶领域内54 名专业人员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对原始质性材料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出中国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的4 个维度:个体心理属性、伦理道德与法律责任、出行相关属性和社会环境因素。通过对4 个维度进行量表开发,并运用SPSS 和AMOS 软件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开发的中国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水平,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自动驾驶汽车公众接受度的结构维度,完善了现有关于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测量量表缺失的不足,为后续开展中国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领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13,(3):55-55
德国考驾照得先通过视力测试,并完成八小时的急救课程。随后,考生要完成至少14堂理论课和12堂驾驶课,驾驶课包括高速公路、联邦(一级)公路和夜路驾驶。  相似文献   

10.
当今经济高速发展,风险社会随之产生,故以规制抽象危险犯为对象的风险刑法应运而生。《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罪进行了修改与补充,扩大了危险驾驶罪的入罪范围,这反映了我国对危险驾驶犯罪予以刑法控制的决心。在风险刑法的视角下,危险驾驶罪属于抽象危险犯。危险驾驶罪扩大了本罪的评价范围,符合了公众对安全诉求的呼唤。在我国设置危险驾驶罪的具有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立法基础。危险驾驶罪的修改应该是审慎的,要理性的评价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齐皇 《黑河学刊》2012,(1):100-101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依据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笔者认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本罪的客观方面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已满16周岁的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驰 《中国城市经济》2011,(6X):281-281
影响汽车运行油耗的因素很多,其中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对油耗有直接的影响。汽车驾驶节油技术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合理采用节油驾驶技术能获得相当大的节油效果。因此,研究驾驶技术与油耗的关系,总结先进的经验和操作方法,提高广大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是做好节油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基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药物通过影响人体生理机能侵害正常驾驶行为能力,构成了严重交通安全隐患.近年来,全球交通事故中检出驾驶员服药的频率呈现增高趋势.当前国内学术界对药物驾驶相关问题研究重视不够,不仅导致社会公众对药物驾驶概念缺乏清晰认知,而且相关防治措施也有待完善.通过对国内外药物驾驶危害与治理研究的总结与展望,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药物驾驶这一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醉驾入刑使得我国由醉酒驾驶引发的犯罪出现了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罪并立的局面。司法实践中,这些犯罪的界限比较模糊难以把握.如何区分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罪、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是醉酒驾车犯罪刑法适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今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技术日趋成熟,由此构建L2级别的单车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已完全具备能力。但是,对于L4级别的单车完全自动驾驶仍存在较大的技术挑战,主要是由于单车传感器本身较难准确获取道路全局的实时状态;导航和规控的精度较难满足复杂道路场景的需求。文章针对上述技术难点,提出了车路协同框架下的视觉导航低成本技术途径;并在车路协同技术底座上,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辨识视觉传感和车路协同信道的误差特征。针对单车规划与控制精度的难点,提出了基于车辆动力学特性和驾驶数据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为提高单车运动轨迹预估精度提供有效手段。通过感知侧和规控侧的系统参数辨识,综合提升自动驾驶精度,夯实L4级别自动驾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荣奎 《魅力中国》2014,(20):393-39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但是,道路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行车,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驾驶员面前的头等大事。不可否认大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员违章驾驶所发生,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技能固然重要,可是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心理因素的成熟与否更为重要,驾驶员如何对待和克服驾驶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保证行车安全,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关系。如何培养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文明行车,安全行车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阐述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是研究汽车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的感知、经验、决策、驾驶行为风格等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其学科任务是针对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制定预防和干预交通事故的方案,培养驾驶员有效、安全的驾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疲劳风险管理概念的迅速兴起,疲劳风险管理系统(FRMS)已经被逐渐纳入政府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政策的制定中。通过建立疲劳风险管理系统来有效监控和防范员工疲劳风险,已成为一个广泛的国际共识。本文在介绍国外疲劳风险管理系统演进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疲劳评价系统为核心,辅以培训竞赛、风险评估以及医学辅助三个支撑模块的资源型企业疲劳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阐述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是研究汽车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的感知、经验、决策、驾驶行为风格等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其学科任务是针对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制定预防和干预交通事故的方案,培养驾驶员有效、安全的驾驶。  相似文献   

20.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17):26-26
“研究在《刑法》中增设‘危险驾驶机动车罪’” ——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盂建拄4月28日提出:增设“危险驾驶机动车罪”,将醉酒驾驶机动车、在城镇违法高速驾驶机动车竟逐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刑法》。并提高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