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姜斌 《老区建设》2014,(2):4-10
在毛泽东同志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培育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富有创造性的革命实践,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重要实践基础之一,其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经验,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依据。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原则与精神内涵,与毛泽东根据地战略思想和苏区政权建设实践与构想是完全一致的,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中国特色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2.
张丽荔 《魅力中国》2013,(8):314-314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共产国际的帮助与指导。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立了苏区,开展土地革命,共产国际给予了许多帮助与支持。但是照搬别国的经验,盲目遵从共产国际的指示给中央苏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从国产国际与苏区革命关系的角度出发,浅谈共产国际对苏区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条道路、三种模式。由于受到苏联革命和中国传统农民革命的影响,中共继续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但是,以大城市为目标所发起的多次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时中共不得不开始调整策略,开始在农村建立割据。此时的割据与之后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工农武装大不相同,区别在于它只是暂时的策略调整,是以退为进,在积聚力量后马上攻打大城市。这时的革命道路依然是"以城市为中心",但这毕竟发生了一些转变,是一种进步;显然,这种尝试失败了。中共开始真正结合本国的国情来探索革命道路,最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即"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共对革命道路探索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列宁主义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夺取政权的方式也不相同。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本文介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和理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伟大革命实践的反映,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创造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是毛泽东集中了全党的集体智慧,总结了全党的实际经验,科学地概括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理论。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里指的就是毛泽东在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特殊贡献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火种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井冈山人民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陈列在井冈山博物馆的一面红色交通证,就是井冈山老区人民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7.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内容也变得更加充实和完备.  相似文献   

8.
<正>伟大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11月28日,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相似文献   

9.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它符合中国革命发展规律,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这一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沿着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一步步取得的.对于这条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并冲破“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使他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11.
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作为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这一切,都是同毛泽东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印满了毛泽东同志光辉的足迹。江西人民对毛泽东同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江西人民对这位巨人的最好纪念,就是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快江西崛起。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孕育了井冈山革命精神。井冈山道路的实质,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崭新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历史已…  相似文献   

12.
1927年7月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赣南地下兵运正是在这个总方针指导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3.
李苗  王凤环 《理论观察》2007,1(6):40-41
大革命失败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产,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受到成立以后从不曾遇到过的严峻考验.事实证明: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危险.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临危不乱,对革命前途作出科学的判断,将革命任务转移到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上来,革命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了农村.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给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在领导根据地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强调文化教育工作要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八一”南昌起义清脆的枪声,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惊醒、感奋、启迪无数仁人志士,投入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参加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人民武装斗争。符竹庭烈士(1912—1943)便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精神,应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历尽艰险,  相似文献   

16.
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胜利发展到长江流域的紧要关头,蒋介石、 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弃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政策,先后在上海、 武汉等地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血的教训警醒了善良的人们,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于是发动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的英勇壮举激励了众多的有识之士,它为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7.
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汪精卫集团继蒋介石集团之后,发动了武汉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走入低潮.国民党反动派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中共中央被迫迁回上海,转入地下活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随着近几年共产国际档案的解密,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姚金果披露了有关情况——共产国际对毛泽东有过不满,同时又肯定过毛泽东的革命实践。共产国际最早对毛泽东予以关注是在1927年。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俄文版上转载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共产国际主席布哈林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八次全会上作报告说明中国农民运动时,引用了毛泽东文章的说法,他认为毛泽东的“报告写得极为出色”。大革命失败以后,对朱毛红军的壮大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苏联《真理报》曾发表社论…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誉为“革命摇篮”、“天下第一山”。解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  相似文献   

20.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两回事。不能用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来代替革命道路形成的标志。而中国革命道路形成的标志是完整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