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功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水平。高校德育目标具有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对高校德育目标重新定位,充分发挥“两课”、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作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春芳 《魅力中国》2010,(17):233-233
中职法律课作为德育必修课在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能使中职法律课的上述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呢?笔者从教师的榜样力量、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及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斯琴高娃 《西部大开发》2010,(1):115-115,173
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德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但实际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本文主张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德育链,形成良好的育成氛围;通过开展感恩体验、合作体验和奉献体验,变理性教育为感性教育,激活学生人性中的真善美,使单一、死板、教条的德育教育鲜活起来,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侯思亮 《魅力中国》2010,(3):115-115
音乐教育作为高校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高校生情操,增强高校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快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快乐教育应该从情感教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且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高校音乐教育只有贯彻快乐教育理念,才能使高校音乐教育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展现高校音乐教育的夺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孙昶林 《魅力中国》2009,(2):149-149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德育教育的方式、途径有很多,而主阵地却在课堂,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已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实践操作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觉到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与训练的同时,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宋益芳 《魅力中国》2010,(14):227-227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德育教育的方式、途径有很多,而主阵地却在课堂,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已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实践操作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觉到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与训练的同时,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8.
段璇 《魅力中国》2010,(29):114-114
传统的德育教育,教育学生会做人。人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德育,使学生完善人格,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杜娟 《魅力中国》2014,(10):193-194
英语教学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过程。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燕 《魅力中国》2011,(10):150-150
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很多人以为这是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老师或班主任的事,似乎与数学无缘,这是一种误解。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笔者以为数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认真钻研、挖掘教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受到了形象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素质,增强了数学内在美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必须从小学生抓起。抓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和时代的迫切需要。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简称“思品”)教学,在评估方法上主要是课堂笔试,即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固定的课堂内,用一套围绕书本设计的试题去测评学生的思品素质。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品素质,对思品教学有误导作用,师生甚至家长都会认为只要掌握了思品教材上的知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德育也就过了关。这极不利于学生良好思品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严重阻碍了素…  相似文献   

12.
张元通 《魅力中国》2014,(8):246-246
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学生,它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课堂l心理气氛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它能使学生在活动q-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0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种轻松愉快的体育I心理环境.正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左玉萍 《发展》2008,(11):90-90
一、隐性德育的重要性随着德育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德育工作客观地存在两种截然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这是一对相比较而存在的对应概念。所谓显性德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明确的教育内容直接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活动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薇 《黑河学刊》2011,(12):115-116
人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内心的体验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的创设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心智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移情,通过体会和内省实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升,这是体验教育在生活化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仅靠学校教学渠道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都要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营造德育环境,强化德育意识,对青少年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品德教育,确保德育教育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代汝平 《魅力中国》2011,(1):298-298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这只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德育美学观对功利主义德育观的超越,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审美育德功能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个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时代里,对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重新审视,将其内涵拓宽为显性艺术教育的审美育德功能和隐性艺术教育的立美德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策略以保证艺术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通过分析指出从以上两个角度认识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并将审美立美教育统一于德育实践中,才能使德育工作回归育人的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18.
覃天寿 《魅力中国》2013,(19):400-400,163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徐宁 《魅力中国》2013,(5):236-237
德育教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注意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加激烈,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树立全方位的德育作用现,充分认识德育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德育,发挥德育在社会各方面的导向功能,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夏韧  周祥 《老区建设》2012,(22):55-56
目前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急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推行德育导师制,通过形成德育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协作管理机制,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