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 《理论观察》2013,(2):131-132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股罕见的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西学,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变革,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是促使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形成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容闳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容闳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留美学生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他一生致力于"西学东渐"事业,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中西文化发生强烈碰撞时,口岸知识分子极力鼓吹现代性教育思想并开展实践活动,建立近代学校,推介西学,倡导留学西方和兴女学,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起到了“开风气之先,得风气之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潘广霞 《理论观察》2012,(4):103-104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新兴起的女子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东北地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新式教育蓬勃兴起,女学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促进了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阐述东北女子教育在普通学堂、师范学堂、留学教育及实业教育几方面的情况及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局限,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天津开埠以来,西风东渐,女子留学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早期许多女子跟随父兄夫婿出国,游学伴读。后由政府选派女子留学生出国学习,成为官费留学生。她们多去往日本及欧美国家。其中,法国成为她们勤工俭学的主要留学国家。近代的女留学生们学成归国后,对天津及当时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谢达波 《中国西部》2014,(12):109-112
<正>经亨颐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倡导人格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早在日本留学期间,经亨颐就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若要救国家于危难,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于是他专攻教育,并接触了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书中倡导的自然教育、劳动教育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思想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回国后,他先后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为寻求富强独立,向美国、日本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但由于留学背景、所学专业以及在留学国家实际感观的差异,对留美、留日学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归国后政治态度迥异.  相似文献   

8.
雷锋莉 《魅力中国》2011,(17):376-376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是中国女子教育逐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时期,这一时期,教会女子学校开始在中国出现,开启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例,促进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教会女学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的留学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国留学作为教育服务的一种准入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留学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对我国留学政策起到参谋作用。本文从我国出国留学的现状与特征、留学热潮形成的原因入手,分析了留学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关系,针对我国留学经济的新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梦想与追求     
1846年,容闳随着美国传教士勃朗先生赴美留学,成为中国留学史上第一人.多年后,又正是在容闳的倡议和推动下,清政府于1872首派30名中国幼童赴美留学,正式拉开了近代中国留学的序幕.自此而后,历朝历代都有中华学子走出国门,留学海外.在这些早期的留学队伍中,诞生了众多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实业家、科学家及大师级的学者.尽管他们背景不一、经历各异,但却有着一个共同不变的梦想与追求:强国富民、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1.
张林 《理论观察》2008,(5):115-116
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看,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思想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影响,体育,也由于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使中国体育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12.
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他的发展创新的办学理念,他创建的近代私人教育体系,他首创的南开模式等,均为推进中国近代化教育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在走出传统法律教育框架的进程中,其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何形式和规模上的法律教育改革,不仅是以西方法律教育为张本来规范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而且寄寓着民主化的深刻内涵。中国近代移植西方法律教育尽管有其明显的前瞻性和现实合理性,却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发展的历史作为时代的信号,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把法律教育视为实现政治改造的急切工具,只能是一种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一度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它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这场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派遣幼童到欧美留学,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尽管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勇于实践与创新,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它揭开了中华民族探求现代化历程的百年大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洋务运动就是中国早期的近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15.
容闳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由于容闳一生的追求和主要成就是促成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因此又有“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勇 《特区经济》2005,(1):206-207
一、我国教育产业发展过程 教育产业的理念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2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教育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建议把教育事业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基本态度是承认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留学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容闳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由于容闳一生的追求和主要成就是促成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因此又有"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留学心态     
留学,一个笼罩着金色光环的字眼,一只装载着许多青年痴情、梦想、感悟的“神舟”。当人们在谈论着留学的利与弊,当人们思考着留学对青年人及其家庭的影响时,记通过电话或电邮采访了几位原籍南京的留学,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9.
塔吉克斯坦国际教育研究所在美国教育部协助下发表的《开放-2008》总结报告称,2007~2008学年从塔吉克斯坦到美国高等院校留学的学生达到了364人,比上一学年的164人增长了122%,其中有137人读大学本科,有48人读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习益加深,世界留学教育已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向产业化转变,且留学生产业被称为“无烟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来华留学教育逐步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吸引了大批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客观上形成了留学生产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留学生产业规模还很小,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更有效地发展我国留学生产业,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高校及社会的通力合作。根据实证分析,高校教学质量、校园硬件及受尊重程度是来华留学生最关注的因素,其次是我国文化及居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