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霖  何业嘉 《财经研究》2015,(8):118-130
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是近代中国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只认为其是一种存款准备金制度,而未从存款保证制度的角度加以解读.文章从理论传播和制度实践两个层面梳理了近代中国存款保证准备制度的发展历程,并阐释了其制度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1)近代中国的存款保证准备制度受到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逐步肯定再到学习借鉴的过程.(2)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逐步完善,近代中国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的存款保险功能经历了“局部尝试—全面拓展—逐步独立”的过程.(3)虽然近代中国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的存款保险功能是在学习和借鉴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与美国不同的是,近代中国的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只体现出强制性特征,主要原因是: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具有“路径依赖”.文章为当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渐进式构建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新解——内涵、作用机理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还包括需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是否付息与(付息时)付息利率,以及违反这一制度的相关罚则的确定和调整等,并详细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总结提炼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特征,并简要指出这一范畴的提出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发展以及货币政策实践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保持银行的清偿能力,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美联储重拾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这一举措引发了有关超额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与"利率走廊"操作规则关系的新一轮研究热潮。本文以超额准备金付息理论等为基础,对中国1996~2012年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超额存款准备金付息率变动对同业拆借利率具有对称性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稳定基础利率的内在机制,中国可以其为基础构建"利率走廊"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5.
<正> 存款准备金制度初创于19世纪的美国,二战后逐步被其它西方国家采用,存款准备金创立的初衷是为保持银行的支付能力。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一战后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各国央行控制银行信贷总额的一项基本手段。时至今日金融的发展,大大削弱了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的作用,存款准备金在控制信贷总额方面的作用也大大削弱了。现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被央行作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外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保持银行的清偿能力,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对当前国外运用法定准备金率出现新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央行采取了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来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显露。本文追溯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变迁,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相关理论,从流动性的角度利用剑桥方程对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进行了简要的测算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市场短期流动性吃紧与长期流动性过剩的复杂背景下,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货币工具的运用应更为审慎.以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信贷的扩张和资本市场的活跃使得存款准备金对冲流动性的有效性受到极大冲击.在当前流动性管理两难背景下审视我国存款准备金法律制度,不难发现其仍存在一些亟需克服的缺陷.本文从剖析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价值目标为逻辑起点,审视与反思制度的缺陷,尝试选择重构路径以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势在必行□苟小菊1984年我国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对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保障金融机构的清偿力,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每一次调整都与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意图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调整信贷结构、调控货币供应量、保证金融机构的储备流动性等重要作用。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还不完善,导致法定准备金政策效力的发挥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降低和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以及扩充存款准备金结构,改革准备金的计提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货币对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制度下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传统货币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存款准备金政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电子货币改变了传统的货币结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在放大货币乘数效应的同时加大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并加剧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对经济的冲击,从而增加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2.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功能和作用正发生变化,许多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对货币供给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归纳整理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我国在运用这一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田淑兰李佳敏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强制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一是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应向谁缴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准备金付息制度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恩涛 《经济评论》2007,148(6):102-106,118
研究发现,在我国,准备金付息制度的扭曲效应很弱。因此,它赋予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以新的内涵和工具功能,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我国转型期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且可以将准备金付息制度打造成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8.
近期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效果为何不明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征 《财经科学》2007,(9):8-14
从2006年7月5日到2007年5月15日央行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然而,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以近期我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现象为切入点,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传导机制和宏观经济因素三个方面探究了我国当前调整存款准备率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存款准备金能不能作为央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工具、是不是最重要的工具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政策措施的错用不仅仅会给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带来负担,也会错过调控的时机,使经济偏离均衡的状态越来越远,最后造成更大的纠偏成本。因此,研究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频繁调动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调整、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常规性货币工具,特别是近些年,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规模和频率都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空间已经不大,必将被利率为主的价格工具逐步替代,在这一过渡时期,对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推进差别准备金利率,扩大商业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资产的种类,逐步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利率,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