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绪论消费者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人们为获取并使用经济财务及服务所直接参与的行为,包括在行为之前且决定此种行为的决策程序。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可视为消费者行为的一种,即消费者做出旅游决策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行为。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游览和服务就是旅游者所购买的商品。过去一般运用传统的需求理论来解释旅游者的决策行为。通常的思考方式就是建立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无差异曲线图。首先假设一个消费者用于旅游产品消费的最大资金,在约束条件下以某种方式实现旅游者效用的最大化,再根据需求理论计算出每一种旅游产品的消费数量,但这些…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基于Lancaster最初关于消费者分析———产品特性方法的研究,及由Koppelman构建的消费者交通规划方法,构建了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式。此模式中,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的特性在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在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从单一要素的竞争转向旅游地综合实力竞争的产业发展态势下,产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基于旅游营销主体的营销积极性不高,营销绩效差的现象,根据旅游者行为模式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理念上构建了旅游目的地三元营销主体,并对三元营销主体的职能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将社会营销的概念引入到旅游目的地营销中,通过对社会营销概念的分析,对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活动具有区域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及可持续性等特征,然后指出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能够解决旅游目的地四大方面的社会问题,从而对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实施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旅游安全事件对旅游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安全事件对旅游者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旅游者对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此同时,不同的细分市场对同一事件的反应差异也非常大。旅游者对安全事件的认知和反应,决定了目的地安全管理的内容以及在营销管理中的对策,通过对旅游安全事件的营销影响分析,可以进一步地有针对性地对受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企业)进行精确的危机效应分析,以利于采取合适的安全管理和营销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江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161-164,169
在简要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及其在未来休闲度假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之后,运用旅游动机的相关理论,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需要和动机,并在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策略性建议,以便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柳  李君轶  马耀峰 《经济地理》2011,31(2):339-345
为研究各省区市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然后,运用多层次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大陆各省区市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各省区市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综合评价值;最后,对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耦合分析,达到帮助旅游目的地制定正确的旅游网络营销及产业发展政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奖励旅游产品逐渐成为旅行社开发经营的重点,但在实施奖励旅游地过程中旅游者信息管理往往成为困扰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奖励旅游特殊的经营运作模式,结合信息资源的一般特征,深入分析奖励旅游旅游者信息资源特性,以便对旅游者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琴 《经济研究导刊》2009,(35):92-93,106
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国内各旅游目的地纷纷采取措施提振旅游业。其中,降价促销手段被各旅游目的地所广泛使用,为应对当前旅游业的困难局面起到了一些作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价格的敏感程度是决定降价促销手段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在无锡市旅游景区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归纳了各类不同特征群体的旅游目的地价格敏感程度和旅游目的地重游意愿,从而为旅游目的地实施以降价为主的促销提供了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宋晶  高旭东  王一 《技术经济》2017,36(12):23-29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等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创新环境和资源要素共同形成的网络化复杂生态系统,并将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创新主体、服务机构、资源要素和创新环境四个维度。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内涵界定和构成划分,认为创新生态系统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支撑作用,经济增长对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港口群协调发展的港口与腹地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津冀港口群协调发展,对其腹地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互动作用。港口群功能的不协调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制定科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建立行政区划上协调与合作机制,实现港口群优势互补,推进市场进程,完善京津冀临港产业分工与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总部经济和创新生态系统是当今政府部门和企业关注的热点.在国际上,总部经济建设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已颇有成效,中国的地区政府,如北京、广州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总部经济建设和创新生态系统营建工作.本文跟据Ron Adner针对创新生态系统提出的跑车模型,结合总部经济和创新生态系统关系首创地提出跑道模型;另外从推拉两个角度来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全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时现有的总部经济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功范例的分析来进一部解释说明总部经济与创新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利建设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势必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某些影响.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是处于同一系统中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把生态问题解决好了,水利建设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水利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努力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上实现双赢.为此,本文提出了水利建设的全新理念--生态水利建设,并阐述了生态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以需求、公平、和谐为价值目标,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载体,将在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为海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常具有较高自然资源禀赋的国家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数据,选取各省名义GDP年均增长率和自然资源丰裕度为指标,运用散点图、快速聚类法对各省经济增长速度和资源丰裕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在省际层面上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并提出加快制度建设、整合特色产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环境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生态的“三效”统一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学属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建设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学关系。笔者认为:(1)生态环境和科技资产都是宏观经济学模型当中的战略性资本,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2)生态的“三效”(即生态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效用)应统一于生态效果,唯有如此,才不至于陷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不能兼顾的困境;(3)森林生态系统从生产领域来看,具有私人物品属性,但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来看,又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这种准公共物品属性,有利于制定宏观林业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8.
19.
The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and Natural Capital Conserv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ork at the interface of ecology and economics has inspired a major transformation in the way people think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creasingly, ecosystems are seen as capital assets, with the potential to generate a stream of vital life-support services meriting careful e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We first present the concepts underpinning the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ESF), laying out the scop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approach. We then describe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aking the ESF operational: (i) detailed information at scales relevant to decision-making; (ii) practical know-how in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 implementation; and (iii) compelling models of success in which economic incentives are aligned with conservation. We close with a brief review of pioneering experiments now underway worldwide, which illustrate how these challenges can be overcome.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从生态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过程和机制,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基础,前者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后者的改变,后者的改变则是解决前者在旧体制下矛盾激化的社会手段。通过对我国目前环境与发展关系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实行体制和增长方式转换的原因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