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分析以外商投资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多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本地及邻接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积极作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贡献随经济发展不断递减;人力资本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等变量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性;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受地理、经济空间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全国和东部地区呈现出示范效应,中西部地区呈现出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纳入技术进步和税收对中国29个地区的真实储蓄总量和人均水平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5和2015年各地区的真实储蓄总量和人均水平均为正且呈增长趋势,生产性资本的快速增长补偿了自然资源损耗,而人力资本的贡献较小;各地区真实储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趋于扩大,生产性资本增量和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地区差异导致真实储蓄增量的地区差距扩大;纳入税收后各地区真实储蓄水平显著降低,税收对真实储蓄的负向影响完全抵消了技术进步的正向贡献。应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投资总量并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技术进步对真实储蓄增长的贡献,弱化税收对真实储蓄增长的负效应,以促进各地区福利水平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1999-2007年各省的旅游收入数据,在基尼系数因子分解的基础上,将入境收入因子和国内收入因子对区域旅游收入差异的贡献变化分解为结构性贡献和集中性贡献两种类型。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旅游收入差距呈下降态势;(2)国内旅游对区域差距的贡献较入境旅游要大,前者呈上升态势,后者呈下降态势;(3)入境旅游收入因子贡献变化分解出的结构效应对缩小区域差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分解出的集中效应则起着拉大区域差距的作用,但由于结构效应所产生的缩小影响大于集中效应产生的扩大影响,因而入境旅游收入因子总体上使区域差距缩小;(4)国内旅游收入因子贡献变化分解出的结构效应拉大了区域旅游发展差距,而分解出的集中效应对区域差距的影响表现得较为复杂,但由于其结构效应所产生的扩大影响居主导地位,因而国内旅游收入因子总体上拉大了区域差距。此外,采用泰尔指数和四分法对地区差异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地区内部差距贡献率所占比重较小,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区间差距是区域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住房供求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城市化、收入差距对区域房价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化率的提高推高了房价;收入差距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推动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城市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收入差距对房价的正向作用程度加大,在城市化率高的东部地区,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准确刻画中国金融发展的演变态势,对于解决金融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数据为样本,以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指标,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进行测算。通过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并且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大于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地区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不同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年中国法院公布的受贿罪一审判决文书,实证探讨腐败金额对惩罚力度的影响.使用法院对受贿罪的判刑时间作为腐败惩罚力度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发现:腐败金额越多,判刑时间越长,但判刑增加的力度随着腐败金额的增加而减少,惩罚力度呈现出边际递减现象;同时,惩罚力度还呈现出地区差异,当腐败金额不断增加时,判刑增加的力度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少,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判决更轻,但惩罚没有显著的城乡差异.要降低惩罚的边际递减影响,需提高惩罚概率、丰富惩罚类型、适度降低腐败金额与惩罚力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嵌入政府质量和科技创新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4~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质量、科技创新对绿色GDP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绿色GDP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及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经济权重矩阵影响下,不同地区的政府效率、市场化程度、公平程度和腐败程度对绿色GDP的影响不同,其中政府效率、公平程度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绿色GDP增长,却会抑制比较落后地区绿色GDP的增长;市场化程度对大部分地区绿色GDP呈现促进作用;腐败程度对地区绿色GDP增长呈阻碍作用。科技创新对各地区绿色GDP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升绿色GDP发展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地方政府质量,为绿色GDP发展提供符合实际的政策指导意见,还需激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绿色GDP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8.
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解为对外开放程度、教育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采用2005—2015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大,而对外开放、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采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形曲线,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发展、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等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越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以及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嵌入政府质量和科技创新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4~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质量、科技创新对绿色GDP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绿色GDP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及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经济权重矩阵影响下,不同地区的政府效率、市场化程度、公平程度和腐败程度对绿色GDP的影响不同,其中政府效率、公平程度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绿色GDP增长,却会抑制比较落后地区绿色GDP的增长;市场化程度对大部分地区绿色GDP呈现促进作用;腐败程度对地区绿色GDP增长呈阻碍作用。科技创新对各地区绿色GDP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升绿色GDP发展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地方政府质量,为绿色GDP发展提供符合实际的政策指导意见,还需激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绿色GDP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以往学者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通常将用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得到的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简单加总取均值,忽略了各个地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的比重。基于收入函数相关理论,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应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加权处理;从决策单元、子集和总集的层面对索洛增长核算模型进行改进,得到进行加权处理(权重即地区总产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总产出的比重)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根据改进后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对我国200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算结果较改进前GDP增长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对于西部地区,改进前显著低估了劳动贡献率和TFP贡献率,但却较大程度地高估了资本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1.
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总体和分项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地区优劣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呈现东强西弱特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本文从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撑能力3个维度入手,选取22个指标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2013—2018年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8年,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支撑能力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性最强,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偏弱。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投入、产出和支撑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效益。山西省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虽然近些年来,山西省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了长足发展,但通过对其现阶段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分析发现,在涉及创新能力提高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制约性因素。因此,山西省尤其应在知识创造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夯实省内区域间协调互补、产学研结合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各区域之间的经济独立性日益明显,区域经济主体地位日渐突出,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进行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区域经济转型。运用区域经济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表明,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原动力,对此,应制定提高资源型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创新能力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本要求,也是江苏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江苏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纵向与横向评价,指出了其建设的成绩与问题,并对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制度条件做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江苏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竞争力角逐的焦点。文章通过对山东省自主创新体系的系统分析,选取人力因子和财力因子为投入指标,技术创新因子和经济创造因子为产出指标,构建山东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在利用因子分析法检验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有效性和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分别对山东省的17个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再次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中央在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都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第一前提是公平。而区域差距的扩大显然有违公平原则,在这个大背景下,缩小区域差距便成为中国当前时期一个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文献,按照逐步深入的顺序,从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方法到中国区域差距度量和变化趋势,再到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成因和对策,依次进行概括总结,并进行了相关评述,提出了一个缩小区域差距的新思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递阶模糊积分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基本原理,建立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递阶模糊积分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5省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经济行为嵌入在社会关系中,主体的行动是受背后的动机和意愿支配的。本文在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区域文化产生来源出发,归纳提炼了区域文化的内吝维度,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从文化嵌入的内容和程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文化嵌入作用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系统分析框架,即嵌入于不同内容和程度区域文化的集群企业,其网络建构、网络维系和网络学习行为具有重大差异,进而使自身对网络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并最终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水平截然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有待未来实证检验的文化嵌入作用机制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