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记得很多年前,大约有15年了,我看了一个《读者文摘》的精华本,上面有一篇让我感动的文章,它用一种朴实的笔调写了一个人们从未谋面的看灯人的故事:每当夜幕低垂,这个人飞速地将小镇街头的灯点燃,又飞也似地消失在空气里。也许由于这个看灯人的神秘,让人隐隐地在朴实的记述中感到魔幻与空灵。那位作者对看灯人由衷的赞美一直留在我心深处:虽然没有人知道那个看灯人的姓名,没有人熟悉他的面孔,但那黑夜里被灯照亮的长路却洒满了人们对他的感激……若不是遇见周波,若不是与他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品茶闲谈,若不是在回程中见到暮色里的街灯,当然,主…  相似文献   

2.
时顺华 《中关村》2011,(6):120-121
(一)经好友胡振兴先生介绍,结识了戴静波先生,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因久慕宜兴紫砂,而于去年客居宜兴与紫砂结缘,专事创作。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实,不故作斯文。到他的创作室一看,增加了一个印象,他勤奋。如果只吹牛,不勤于笔耕,不会让你看到这么多的作品。细品他的书法和篆刻以及在紫砂陶上的创作,又再帮他加了一个印象分——有灵气。最近他把一些作品结集,付梓前送我一阅,叫我提点意见,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3.
柳传志 《中关村》2012,(10):78-78
知人善任是优秀企业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我看人不靠感觉,靠业绩。把事情交给一个人,首先看他能不能做好,其次看他能不能说出来是怎么做好的。把事情做好的次数多了,我才开始注意他。如果这个人只是把一件事做好一两次,领导者就对他有很好的印象,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可能其中有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我们  相似文献   

4.
张颐武 《中关村》2009,(8):84-85
7月11日上午,我正坐在长沙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会场上,一条短信告知了季羡林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立即把短信给坐在我旁边的刘梦溪先生看。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也有很深的感慨。二十世纪的人物已经日渐凋零,二十世纪的那些峥嵘岁月也已经成为一段历史。时光的流逝已经让二十世纪变得日渐遥远。季先生的离去,虽然让人遗憾,但毕竟他已经完美地实现了自己,也最好地展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但这意味着这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一直以其高远的思考和纯粹的人格影响我们的人物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5.
敏锐的人一眼便能从某人的表情中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这个人是在“玩”工作(这里所说的“玩”,不是指“玩世不恭”)还是工作在“玩”他。其实很简单,你看这个人脸上是不是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了娱乐感,答案就有了。“玩”工作,是一种境界;被工作玩,是一种无奈。真的很害怕下属告诉我:其实我工作得好辛苦,文章好难写。试想一个找不到工作和生活乐趣的人如  相似文献   

6.
姚劲波 《中关村》2013,(12):82-82
58同城能在纽交所挂牌,有很多原因。第一要选一个好方向坚持下去。第二不要做太容易、特别精巧的事情。有缺点的东西才容易成功,你把缺点弥补上了,那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从第一天就要在每一个板块选最好的人。要让你的人拉着公司往前走,而不是被业务推着走。我是个人站长出身,不确定我的能力能不能跟上这个公司的发展,也不知道我每天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总是不由自主去做一些产品、技术上比较细节的东西,那是我擅长的。我们前4年是公司推着人走。后来才是人拉着公司走。  相似文献   

7.
曹军 《中关村》2015,(3):46
让我看的更远,让盲人看的更远,2015,您是否愿意帮助我们拉近彼此的距离?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所以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我和我的盲人小伙伴们如何看的更远。从2008年开始,我放弃坚守了13年的盲人按摩,成立了北京唯一的一家盲人IT公司,从研发运行在诺基亚手机上的读屏软件,到盲人也能用上触屏手机,四年的时间,一个个设想变成现实,身边的盲人更是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虽然  相似文献   

8.
张颐武  曾颖 《中关村》2004,(8):22-22
中关村是一个提供了很多可能性的地方,不仅仅是大家想象中的只有高科技,其实这儿是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很多可能性,来寻找机会的一个地方。就好像很多人在美国要实现一个美国梦,这儿就是一个实现中国梦的地方。我觉得中关村在技术创造上很难说有多少贡献,技术创新还是国际上领先我们很多,但是中关村把很多很好的创造的精神体现了出来。另一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让商业产业、让电脑真正在中国普及,这是中关村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我在这个地方生活就开始感觉到,是它真正让大家首先接受了信息时代的感觉,一个强烈的信息时代的…  相似文献   

9.
韩永飞 《中关村》2009,(1):106-106
来到中关村后,还没时间看出版的小说,网络小说倒是看了几部。感到意境、情节、笔法都有可学习之处。应友人之约,看了新出版的小说《教授》。看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进教授圈几乎20年,想知道《教授》是如何写教授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有知识的人很多,能够称得上知识分子的人不多,教授中知识分子也少。  相似文献   

10.
以前看国人写的域外见闻,总是强调国外行人的素质如何高,而中国人是如何地心浮气躁,当时也有同感。的确,我周围的人,包括我在等待红绿灯时都显得没有耐性。最近去了一次香港,对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大概是在三年前。我记得凤凰卫视电影台在做预告片的时候,连续用了好几个镜头,每一个镜头中都有一片海。那片海,蓝得就像今天的天空,安静得让人眩晕。 影片中,男孩拿着冲浪板一次又一次的冲向大海。梳着干净马尾辫的女孩,一动不动的注视着他。整个画面都  相似文献   

12.
"我为什么上来就感谢这个时代呢?是因为我们真的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我的创业故事:创意中国首先感谢这个时代,特别是感谢中关村这个地方,让一群有想法的人,一群愿望创造自己理想生活方式的人,有了很好的机会和环境。1994年,我开始正式创业,就是在海淀。当时我们创业主要做一件事,就是围绕企业,做企业形象设计和咨询服务几个方面。我们的创业历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正好也折射了20年来中国市场化经济发展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何处是故乡     
刘占远 《中关村》2016,(4):118-119
故乡啊!在这里我给你祷告!让消失的乡音回到耳畔,让掌控生息命脉的谋划着善念:留住这残缺的祖堂!一日见荒疏的故土,让人看了不禁潸然泪下。那不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吗?可掐指算起已经三十年。于是,又想起了村口那棵曾经直冲云霄的老榆树、老榆树下的水井、石槽和矮墙。这是我人生经历过的那个故乡的特征,相信在祖国大地上老祖宗留下来的故乡——一个  相似文献   

14.
张俊杰 《中关村》2008,(10):130-131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读畅销书。我读的书也很杂,开卷有益,那些散发着时代新锐思想的书让我兴奋。人们受益于知识的涵养,知识的风暴在推动着时代的前进。在畅销书中,有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是徐浩然博士的《个人品牌》。中国已经进人一个个人品牌的时代,只不过人们没有自觉罢了。而浩然博士的这本书,它以创新的理论,首次在我国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并给人们带来了寻找个人品牌的路标。  相似文献   

15.
傅盛 《中关村》2014,(8):77-77
雅虎全球营销副总裁赛斯?戈登写了一本书叫《紫牛》,理念极其新颖,十年前就已经非常领先了。他在书中讲到,有一次去北欧旅游,在山野上看到非常巨大的毛皮光滑的黑白相间的奶牛,觉得很壮观很漂亮,但是驱车往山里看,发现漫山遍野全是壮观的奶牛,后来就不觉得新鲜了,过一个小时就想睡觉。如果这时候出现一头紫色的奶牛,只要出现一次,这一生当中都会记住这个场景。后来他用"紫牛"这个概念不停地告诉大家要做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营销。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09,(9):34-35
我刚到中国来工作的时候,住在定慧寺那边。我喜欢在外面跑步。附近有一个小公园,有一块草地,很多人喜欢放风筝,练武术,还有很多孩子,我在海淀生活感到很惬意和休闲。去年奥运的时候,我去看篮球决赛,发现场馆就是我以前跑步的草地。一方面我非常骄傲。我以前跑步的小村子,因为奥运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周树鑫  CFP 《中关村》2009,(5):112-113
有一个四川人,梳理了一种生活状态,写了一本小说,取名为《大生活》。由华艺出版社出版。这个人就是作家乔瑜。2005年11月30日。在《大生活》出版不到一个月后。乔瑜因病与世长辞。几年后。我读乔瑜笔下人物柳东(小说主角)的大生活,竟然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大院生活。  相似文献   

18.
吕高排 《中关村》2022,(11):70-72
<正>中等身材,英姿挺拔,标准的国字脸和板寸头发,为曾经的军人身份做了背书;崭新干净的飞行员制服,胸前的航标和党徽相映成趣。第一次见到海南航空飞行部737机队教员、机长李雪峰,他憨厚朴实的笑容,让人顿感安心踏实。振翅翱翔39年,将使命和忠诚镌刻在祖国蓝天上。李雪峰的空中生涯,如同身边的白云飘过,无声无息。回眸一看,却是一片光彩。  相似文献   

19.
在记者就股权激励这一话题进行采访时,感受到奇怪的反差现象。大多数企业员工表示,他们盼望能获得公司的股权,“哪怕当前工资低一点也可以”。“在一个公司能获得股权激励,一是说明我有能力,二是证明公司有发展,三是说明我和公司都寻找到了合适的发展方向。这当然让人高兴。”而受访的高新技术企业要么嫌这个话题“太敏感”,要么说“这  相似文献   

20.
吴炜 《中关村》2011,(3):45-45
她现在的工作正是把她的"幸运"带给更多的人。“我以前认为我不可能跳舞,我的话不值得说,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表达我自己,我也更多地认识了我自己。”一个民工子弟在参加中美“舞蹈连线”项目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想。这个项目由中美现代舞团体各出几位老师,在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