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振千 《中国西部》2012,(27):112-113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更有利的位置,最近及以后一段时间内,一道道考试、升学和择校的关隘已经成了家长们的一个个心结。“教育焦虑症”,一个新名词应运而生并逐渐蔓延开来,进入普通众多家庭中,正在使人间最美丽的天伦之爱变味,焦虑的父母们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了。考试、择校前后的家长,有为孩子成绩彻夜难眠的,有为孩子分数担惊受怕的,有为孩子升学四处奔波的,有为孩子上学懊恼伤心的,有为孩子名次坐立不安的……凡此种种,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心中的“痛”。对教育的过高期望,对教育的过度重视,对教育的过分要求,使不少家长再也走不出教育,孩子的教育被作为生活、家庭、人生的唯一“赌注”,这样的家长不知不觉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不患“教育焦虑症”才怪呢。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使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孩子能实现自己美丽的愿望,一些家长不仅自己“积劳成疾”,也把孩子累病了拖垮了。教育焦虑症是长期的教育压力导致的心理状态,是恨铁不成钢引发的愤怒,当某种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反复出现的时候,负面情绪的积累导致过激心理出现,甚至行为失控,还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王欣  宋炜 《发展》2002,(10):59-61
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留学海外已经不再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专利。尤其是近年来,出国留学出现低龄化趋势,让孩子到国外去读中学或预科并在国外考大学的中国家长逐渐增多。据一项专题调查表明,有84%的家长打算送孩子去国外“镀金”。作为孩子未来的“设计师”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体验发达国家的生活工作方式,学习先进科学文化,丰富实践经历,开阔视野,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可谓不惜重金,不遗余力。我们知道,对教育的投入,应当注重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讲究“科学性”。而家长们这种“倾其所有”的投入是否和它的产出成比例?他们…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应该扮演三种角色:朋友,老师,父母.家长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第一受益者或受害者。合格的家长首先要身教重于言教,为孩子做好榜样,然后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关心者、期望者、鼓励者、指导者、约束者、惩罚者的角色,这样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家长。  相似文献   

4.
余东亚 《魅力中国》2010,(26):161-161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么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家长和老师怎么样对待孩子,决定孩子的命运。父母和教师只要赏识学生并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就会进步,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嘲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即使面对再差再调皮的学生都不能小瞧,不能恶意讥讽,甚至体罚。因为他们中间很可能有瓦特,牛顿,爱迪生。”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从“让孩子上学”到“让孩子上好学”,农村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要让农村孩子上好学,其中“关键一招”,就是改善广大农村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孩子放假在家,中午要自己热饭吃,我们做家长的真是不放心。”随着青岛市中小学生寒假的开始,孩子没人照顾成了很多家长的烦心事。觉得托管班不够“贴心”或价格过高,岛城一些低年级学生家长组建了“合作社”,轮流请假在家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7.
张敏 《发展》2014,(3):116-116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一些教育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家长们已经有了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意识。为了能到城市上学,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被托管到城区民办的寄宿公寓。同时,为了更好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农村中小学加大了结构布局调整,许多孩子必须到寄宿制学校去读书。这些寄宿学生,由于过早地离开父母,与通校生相比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地子且 《魅力中国》2011,(21):279-280
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除督促孩子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外,还会送孩子去业余培i/ll~校上课,他们不辞辛劳地接送孩子,省吃俭用地交纳学费,然而,尚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语言学习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家长应怎样认识、引导孩子的语言学习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才能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学好语言。  相似文献   

9.
让孩子在家上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部分文化程度较高、见识较广、眼光前瞻的现代家长对现行教育体制的逃避,是一种无奈之举;从形式上说,是一种现代私塾.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有其有利性. 首先,学生在家上学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一般地说,这部分家长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以及经济实力,自身(或雇请老师)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特别是能把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培养,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打造",培养成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10.
韩韧 《辽宁经济》2003,(3):61-61
近年来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前几年相比有降低的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庭不良环境熏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人生长、生活的基本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其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其子女都有着或大或小影响。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对孩子的管教,使孩子形成放任自流的习惯。有的“望子成龙”心切,汁孩子参加众多的特长班、辅导班,剥夺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厌恶学习。有的家长不加强自身修养,成天酗酒打牌,无形之中使孩子沾上了不良习气。还有的家长过于娇惯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从小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  相似文献   

11.
大民 《环球财经》2013,(9):38-39
每到大学开学的日子,媒体上都喜欢做个专题,讨论“家长送孩子上大学”。2006年时我写了篇博文《我送孩子上大学惹谁了?》,为这种现象辩护。此后每到临近开学时,我都重发一下,都会得到不错的访问量,慢慢地骂我的少了,支持的多了。有趣吧?批评的声音集中在两个点上。一是指责孩子太娇惯,蔑视家长“贱骨头”;二是上纲上线——中国教育出问题了,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陈季良 《中国西部》2013,(27):122-123
时下,越来越多的"在家上学"现象出现,虽说这部分家庭是小众,但是其相对数量也是不容小觑,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这一现象也在向大家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家长对教育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加上现代信息交流日益发达,以引爆眼球为标题的媒体报道,也挑战和刺激着一批又一批的前卫父母、新锐爸妈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不应该只盯着学校和孩子,还应该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家长身上.父母应该承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孩子建立早期依恋关系的最佳人选.成为合格有责任心的父母需要了解教育学理论、无条件爱孩子、培养孩子尽可能多的良好习惯、尽量给孩子完整的爱,并且要终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如何和家长进行必要的交流,引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我结合自己的班级实际情况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试探。  相似文献   

15.
Anita 《中国西部》2012,(12):40-41
各种兴趣班都有其各自的教育价值。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整个过程,是孩子学习、发展的过程,不仅他自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家长也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所以,您在选择兴趣班时应持慎重的态度,否则盲目地去跟风,让他应付差事地去学习,会使您投资很大,却收效甚微。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呢?  相似文献   

16.
张辉梅 《科学决策》2008,(12):38-39
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家长是孩子天然的第一任老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家长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也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在实践领域,家庭教育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误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反差。本文从教育导向、教育态度、教育措施、教育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反差,并兼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以及家庭教育应如何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7.
李平忧 《中国西部》2012,(6):110-111
法国孩子的“家庭理财课”:当孩子正式上学后,家长们便给孩子开设一—个专门的账户。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限制消费范围。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理财本领。  相似文献   

18.
近距离之美     
闾婕婷 《魅力中国》2014,(1):193-193
在很多人眼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宛如猫与老鼠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对老师有一种单纯的崇拜感,言听计从,经常都可以见到家长向老师“告状”,说孩子在家里怎么怎么不听话,麻烦老师帮忙教育教育。似乎这样的班主任,做起来应该很轻松才对。只是,正因为六七岁孩子“三分钟热情”这一心理年龄特点,很多时候,积极认错,认真改错,但没过多久就“旧病复发”了,致使班主任要耗费更多精力。  相似文献   

19.
"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2019年4月15日下午3点5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学校操场上,小学生们正在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看到总书记来了,学生们围拢过来,纷纷问习爷爷好,总书记高兴地同大家交谈,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中益乡地处大山深山之中,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孩子上学是个难题。习近平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20.
仇英慧 《魅力中国》2012,(32):137-137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都影响着学校教育。孩子教育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众多的家长和社会教育工作者,家、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要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情况、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才能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而家访是教师和家长、学生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切磋教育技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