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从战略高度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十八大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  相似文献   

2.
《发展》2002,(12):24-29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尽管“全面小康”标志着生活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3.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全县总人口30.72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1.7万人,特困移民1.3万人(以下简称两困人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今后一二十年内,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将要面对和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民收入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住房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等等。但关键问题是什么呢?农村小康尤其是西部农村的小康是难点和关键,对此,社会各界已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招标》2012,(48):3-4
“十八大”报告中,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无疑给了“小康”一个量化指标。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明确纳入党的报告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一被称为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关乎百姓收入、关乎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当前达到的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本文定义贫困、温饱、总体小康三个层次的农村居民属于低收入阶层,全面小康层次属于中等收入阶层,处于富裕层次的农村居民则属于高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7.
李冬梅 《发展》2012,(3):127-127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重点在农村。如果没有农村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而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目前,农村教育在教育目标、投人、体制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论述、新要求,结合对海西州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长期观测和统计分析,就当前海西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新的目标在统计指标数据上的变化进行解读,对海西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及补短板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目前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如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小康社会及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小康社会的由来及内涵 几千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即已出现这样的语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了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  相似文献   

10.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还只是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去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努力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概念上的一个重要发展。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五项新的要求。其中的第一项新要求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有一半多的贫困人口集中于占县域总数五分之一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与全面小康社会有巨大的差距。如何确定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建立与全国小康标准基本接轨又适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全面小康目标,完善贫困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消灭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3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显示,2007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8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该报告同时预测,2009年,广东省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数有可能接近90%,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望比全国提前七至八年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4.
"全面小康社会""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些一以贯之的目标,在十八大过后,又有了新的诠释。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至此,中国的全面小康进入八年倒计时阶段。  相似文献   

15.
陆耀新 《特区经济》2009,(5):297-298
十六大报告指出,现在我国在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所谓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进入小康的人口分布及小康实现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这个小康是全面共享的小康。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区域、城乡和各阶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现在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西部经济发展的落后,还尚未完全实现小康,如果没有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没有全民共享的小康。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把握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目标 ,必须了解总体小康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 ,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制度保证 ;我国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物质条件 ;世界发展的主题没有变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 ;有坚强的党的领导 ,是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我们以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发展的论述为依据,吸收国家统计局“小康指标体系”有益内核.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和反复论证,构建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我国及浙江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进行了试测评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面小康社会理应是与全体公民所涉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环境、治安、生活等诸方面相关的全方位的小康。因此,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落后的社会不可能是进步的社会,当然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面小康。该文从全面小康社会解读、全面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当前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挥文化建设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支持作用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明确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我国农村目前和未来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于如何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称不上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无法带动全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韦新 《江苏经济》2003,(10):44-45
今年5月,省委书记李源潮来盐城调研,要求盐城在2013年总体上全面达小康,走在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大局作出积极贡献。大丰作为盐城市第一板块,理应走在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大丰市委、市政府提出“盐城率先、苏北领先、苏中争先”的“三先”目标,力争2009年,确保2010年在盐城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