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月亲 《经济师》2002,(12):277-277
债务重组是解决企业债务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它是通过债务减免 ,延长还款期限 ,变革债权债务关系等方式来进行。文章总结了企业债务重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就破产偿债、债转股、减免债务、托管和授权经营等债务重组方式进行了论述 ,结论是 :债务重组只是企业解决债务危机的一个契机 ,只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才是解决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项丽华 《经济师》2012,7(3):172-173
2006年2月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极大地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重组后的损益分析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文章从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出发,以华光水泥厂债务重组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指出债务重组这种方式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债务重组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我国近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因此探索近代中国的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兼具现实镜鉴和历史价值;但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阐述具体历史过程和审视某些历史观念上,而缺乏对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文章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了近代中国家族企业债务重组的思想渊源和制度设计,以及这一制度思想的演进情况.研究发现:(1)西方破产免责思想在清末的传播与应用推动着中国传统债务清偿制度向近代债务重组制度转型,并促成了债务重组制度在家族企业中的实施.(2)儒家伦理在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企业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信托公司主导型三个阶段,这是近代中国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臻于成熟的表现.文章不仅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提供了一幅较为完整的图景,而且也在如何化解道德风险激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债务重组效果等方面为当前的企业债务重组实务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39项新会计准则。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修订。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极大的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防止了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本文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从理论或实务的角度阐述了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会计信息及其他方面好的影响并对新准则中是否存在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从债权人、债务人两方面论述了铁路多经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意义,并重点论述了执行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铁路多经企业对债务重组准则如何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债务重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对企业债务重组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对这四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然后又针对所指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配套措施--合理确定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规范政府行为;关于债务重组中重组损益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债务重组真正地发挥其积极折作用和效果,能够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国有企业脱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债务重组对于解决困难企业债务纠纷,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重新激发企业活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有不少不符合债务重组条件的企业通过滥用重组准则操纵利润。因此,本文提出坚持以会计准则的原则为导向,主张以实质重于形式为原则判定企业的债务重组条件,并加强信息披露和独立报告制度,以抑制企业利用债务重组准则操纵利润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许金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18-3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所处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产生了诸如关联交易、产权变更、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商品期货交易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和交易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动,本文就我国债务重组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田冬华 《生产力研究》2004,(12):165-167
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弱,债务重组难,已构成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严重障碍。债务问题不解决,企业新的产权无法建立、便无法轻装上阵。就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企业负债的几大原因,提出了资金时间价值观和负债风险及其责任对称的理念。债务重组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也相当大,是中国当前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任务之一。笔者提出了在进行债务重组设计方案时,应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注意思考的问题及其多种债务重组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债务重组是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也是企业面对财务困境可能做出的一项重大选择,其重组结果会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而新债务重组准则允许企业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因此债务重组可以直接增加债务方的总利润,这种改变是否会导致企业在选择重组方式时更倾向于债务重组呢?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中国沪深两市公司的债务重组的相关数据,得出了关于新债务重组准则运行状况的一些结论,并对准则更加合理规范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债务重组在当前的中国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债务重组的实践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规范企业对债务重组业务的核算 ,财政部于 1998年颁布了债务重组会计准则 ,并于 2 0 0 1年 1月对该准则作了较大的修订。本文试图在对比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主要不同点的基础上 ,对如何定义债务重组行为、是否引入公允价值、如何确认、处理重组损益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债务重组是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债务重组的结果如何,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比较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多种债务重组模式,并对其实际应用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就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选择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债务重组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债务重组在化解债务风险、调整产权结构、优化资本结构、重新整合经济资源、推动企业在法制化的轨道上持续不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关于计价基础、补亏、或有支出、现值等问题作了相应规定,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行为、抑制企业虚增利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有待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部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中,企业债务重组准则与旧的比较,在重组定义和方式上,在关于债务人、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和债务重组信息披露等方面都作了适当的修订.文章着重论述了这些修订对规范企业债务重组交易,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具有的意义以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由于过度承担负债压力而直接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文主要是从深入了解债务重组的基本知识,实现债务重组对企业的影响,在企业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债务重组,帮助我国企业在面对过度负债的现实情况时,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的债务重组方式,及时进行企业产业结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上市公司的规模逐渐扩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高、债务结构不合理等,已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来减轻债务,扭亏为盈。本文以ST宝硕公司债务重组为例,分析其债务的成因以及债务重组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并揭示其对债务人、债权人以及监管机构的意义,以期对其他过渡负债的债务困难企业一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1998年6月颁布,并于1999年1月起开始在全部企业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称债务重组准则),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及会计信息披露,正确确认和计量债务重组损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解决债务纠纷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关于债务重组问题,在《企业破产法》,《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称股份制度)中也作出过相应规定,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如何正确理解债务重组准则从  相似文献   

18.
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然 《经济师》2009,(5):145-146
: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或遭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盈利能力下降、资不抵债,陷入债务困境,因此,债务重组活动不断发生,进而促成了债务重组准则的产生。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首次颁布,对于规范我国债务重组交易行为、保护债权人利益等起到了积极作用。2006年对准则进行了修订,这是我国政府根据市场环境特点以及债务重组具体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的突破性举措。2006年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上市公司利用准则进行利润操纵以及盈余管理。准则的修订。其目的就是力图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导重组交易行为并能够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在债务重组中,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清晰性和谨慎性,同时也可以规范债务双方的成交价格。但由于在债务重组中,债务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要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就使企业有机会通过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在债务重组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提出完善公允价值使用准则、提高相关人员职业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下,企业经常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暂时性的财务困难,这时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调整经营策略,防范并控制财务风险。债务重组成为一种普遍的防范并控制财务风险的经营策略与经营模式。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改变了一些旧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体现了一些新的理念,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