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时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中韩近年来的产业内贸易指教,发现了在过去12年间,中韩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有了大幅度提高,贸易结构不断变化,工业产品贸易占主要份额,工业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正逐渐取代产业间贸易而成为中韩贸易发展的一个趋势,中韩贸易结构正处于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平分秋色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中韩近年来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了在过去12年间,中韩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有了大幅度提高,贸易结构不断变化,工业产品贸易占主要份额,工业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正逐渐取代产业间贸易而成为中韩贸易发展的一个趋势,中韩贸易结构正处于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平分秋色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程度日益加深,所针对产品已经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采取的措施也不断增强,由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逐渐扩展到技术壁垒、"碳关税"和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干预。而在贸易救济措施中,"双反"调查所占比重明显上升。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示范效应日益显著,对我国国内政策的压力也显著增强。一、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一)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日益加深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日益加强。从普遍用于反映贸易保护主义程度的贸易救济措施来看,2006年,美国只对我国采取了4轮贸易救济措施;而2009  相似文献   

4.
徐丹丹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75-75,7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分别对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涉及其两者间关系的理论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5.
中日电子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来,我国电子产品(SITC76)对日本出口量均大于进口量,而电子产品是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否能说明我国电子产品对日本具有竞争优势呢?本文从显示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指标分析1992-2006年中日贸易中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的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产品对日本的竞争力较弱,中日电子产品表现出非常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这种产业內贸易以垂直分工发展为主,同时具有局部向水平分工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2001-2003年间的机电产业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海峡两岸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对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发展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产业内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到2012年,中美双边水产品贸易快速发展。文章运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和Thom&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采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据,对中美水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从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因此,中美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应从增加水产品贸易的差异化;推动水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从国家和产业层面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来促进该地区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通过对东盟与其贸易主要伙伴国欧盟、美国、韩国等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春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7):253-254,229
本文基于1995-2007年的中美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对四大类18章农产品的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了综合测算和分类测算,探讨两国历年来在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特点,了解促进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所需解决的问题,对我国在该类产业的发展提出适当的建议。结论是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存在较高水平产业内贸易,并呈阶段性变化。今后我国仍应更加丰富农产品品种,发展农业规模经济,以扩大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中国贸易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中美高技术贸易所具有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构成不平衡和我国贸易竞争力薄弱的特点;再通过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技术创新角度找到影响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促进两国贸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滞后,产业融合能力和"龙头效应"较弱;产业集群发展的观念需进一步转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有待培育;产业链不够明显,配套能力不足;产业园区聚效应不够理想;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区域品牌建设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等等。提升天津市产业集群竞争力,我们认为:要强化集群理念,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政府要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培育产业创新创业集群生成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产业发展实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培育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打造区域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推进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等。  相似文献   

13.
何青青 《企业导报》2012,(15):109-110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发展的严冬,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又将使产业发展环境恶化,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引导光伏产业积极应对贸易争端以及适度降低企业的对外依存度等对策措施,以使我国光伏企业能顺利走出此次危机。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对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开始进行实证分析,比如Vernoorn(1960)、Bal-assa(1965)等人对一些欧洲国家之间的研究表明,其间的大部分国际贸易并不是反映各国资源禀赋的产业间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由于产业内贸易涉及到各种不完全竞争的特点(比如产品的差异性、规模经济、垄断竞争或寡占行为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等等)及更广的范围,故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上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就很难解释了,这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许多关于产业内贸易的模型和研究。1975年,Grubel和Lloyd在他们的著作(产业内…  相似文献   

15.
产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增强,而跨国公司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研究跨国公司作用于产业内贸易的机制,旨在结合中国实际,为中国更好的通过制定和改进跨国公司战略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贸易救济措施已经成为各国保护各国国内相关产业、应付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反倾销的使用愈加频繁,然而反倾销措施的特殊性也使得其实施将引发特殊的经济效应.主要分析了反倾销贸易救济的贸易转移效应、限制效应,调整效应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极吸引外国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投资国之一,近年来对中国的投资也稳步增加。然而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于是在日本有舆论认为,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加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原因。本文分别从产业空洞化的定义与衡量标准;日本对华投资对日本就业、产业结构、中日贸易的影响来论述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0~2010年间,中美两国农业部门各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例增长迅速。其中,农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比例最高,且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林业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比例居第二位,且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鱼和新鲜、冷藏或冷冻及其他海产品的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居第三位,且水平产业内贸易比例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例相当;牲畜和畜产品的总体产业内贸易比例最低,且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9.
光伏产业作为世界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主要的光伏设备及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2012-2013年欧盟发起了针对我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揭露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双反”调查着手,回顾事件发生原因,探讨遭遇欧盟“双反”调查的影响,从而以政府和企业层面制定出相关的对策,来重振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慧 《价值工程》2010,29(20):14-15
本研究根据1996-2008年的相关数据,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和技术进步为研究对象,在对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和技术进步率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和回归等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业内贸易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产业内贸易引发的技术外溢与技术扩散效应,不单纯的引进和模仿他国技术,而是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高技术产品各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