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亟待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央行2005年3月17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至今,洛阳市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降,票据市场利率已接近或低于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商业银行票据经营利率风险凸现。一是银行承兑汇票的市场贴现利率从年初的 3.6%左右,逐步下降到了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水平以下。相当部分银行的贴现利率突破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3.24%的底线,甚至降至2.0%左右,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2.
一、调整现行的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挂钩政策.现行的票据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挂钩的硬性规定,严重背离了贴现利率已接近市场化的要求,若再依据人民银行现行贴现利率规定查处其违规行为不再具有实际意义.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如温州市等地,一些银行机构的票据贴现利率早就突破了人民银行关于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计算的框框,因此放开对票据贴现利率管制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3.
票据贴现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票据贴现利率实行的是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的政策.1998年3月,人民银行规定再贴现利率作为一种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根据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行调整.2004年3月25 日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利率调整为3.24%,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说,目前,央行规定的商业银行贴现利率是在3.24%的基础上加一定的百分点形成.  相似文献   

4.
自人民银行2001年9月提高再贴现利率以来,人民银行的再贴现业务便门庭冷落直至为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一月金融     
《金融与市场》2013,(8):80-80
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次改革内容包括: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相似文献   

6.
武超雄  李焱 《山西金融》2002,(12):50-50
1.再贴现利率高。2002年2月21日,人民银行再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但再贴现利率却保持不变,仍是2.97%,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贴现率则低于2.5%,在资本成本核算上再贴现已不再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为获得较高收入,将持有的贴现票据办理转贴现或到票据市场进行融资,再贴现利率高成为再贴现业务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财会学习》2013,(8):4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  相似文献   

8.
张红地 《金融博览》2013,(15):48-49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主要内容有: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取得关键性进展,其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票据贴现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按照人民银行利率管理办法规定,贴现利率是在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浮动加点(即不低于3.24%)。据对河北省邯郸市票据贴现市场的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8日,中央人民银行对利率进行调整,并且调整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此次调整实质上是非对称利率降息,是中央人民银行进行实质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号.为了更好的理解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本文首先对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分析,从他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总结观点,借此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提出相关建议,以及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再贴现利率近年来难于动态调整的原因分析,认为随着Sh ibor的出现、调控模式的转型以及票据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和改进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提供了良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票据直贴利率是发生在客户和银行、财务公司之间的。票据是按照一定形式制成、写明有付出一定货币金额义务的证件,是出纳或运送货物的凭证。票据直贴利率下限必须不低于当期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票据利率需考虑客户提供票据距到期日、金额等因素。日期越短、利率越高;金额越大、利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主要内容有: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取得关键性进展,其影响和意义是深  相似文献   

14.
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近几个月来,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利率调整政策,包括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调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改革人民币各项贷款计结息管理办法,调整罚息利率等,成为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这些利率政策的调整效果如何,是近期基层人民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权伟 《南方金融》2003,(1):44-45,43
人民银行调高再贴现利率后,再贴现业务量急剧下降,但与此相反的是,各商业银行的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也出现了急剧的增长,其中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已经脱离了人民银行的再贴现政策的束缚,能够独立发展,而这除了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外,商业银行内部调整票据业务政策,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竞争,是2002年票据业务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3月16日,央行宣布从2005年3月17日起,对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进行调整,同时,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的1.62%下调到0.99%,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1.89%不变。此次调整表明了央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为了及时掌握政策调整对辖区房地产业、金融机构等的影响,人行互助县支行及时组织人员就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7.
葛明磊 《国际金融》2013,(10):24-27
一、事件回顾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7月19日晚间发布公告,决定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三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四是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相似文献   

18.
2019年8月,人民银行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挂钩,迈出信贷市场利率“并轨”的第一步。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当前政策利率体系仍较为复杂,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文在梳理主要国家央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策利率体系优化的经验以及我国利率调控典型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 ECM),基于短期因果关系、长期因果关系和强因果关系,实证检验了我国政策利率优化的可能性。结果显示:部分政策利率可以并轨,如再贴现利率可以并入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20天再贷款利率可以并至隔夜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我国政策利率优化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实行基于再贴现率加点生成贴现利率的票据定价模式。在中国票据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货币政策调整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因素,使得票据贴现利率波动频繁并逐步显现出基于再贴现利率基准定价模式的缺陷,主要包括贴现利率存在跌破再贴现利率的背离现象、贴现利率定价模式未体现票据市场化程度、再贴现利率的货币传导功能逐步弱化等。本文提出票据贴现利率采取基于Shibor加点差的定价模式具有资金成本依据和契合票据业务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并具有推进利率市场化、沟通不同金融市场联系和促进货币政策传导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析了我国目前票据利率体系失衡的现象,认为过低的承兑费率对增长中的银行承兑业务形成巨大隐患 .贴现利率必须在再贴现利率之上的规定与市场机制形成了悖论.对此提出了调整我国现行票据利率体系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