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时代经贸》2010,(4):78-79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2010年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北欧豪门与中国名企成功联姻。  相似文献   

2.
宋强  朱一康 《经济师》2011,(4):54-55
2010年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达到590亿美元,其中40%通过并购实现,其中不乏中石化集团增资Repsol Brasil40%股权,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国企业在国外并购也遭遇过一些国家以所谓影响国家安全等一些原因为由的抵制。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华为收购3leaf部分资产案的分析,来说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一些规避风险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跨文化管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并购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大部分的并购最终失败,主要是并购后文化整合的失败引起的。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运用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模型分析中国与瑞典的文化差异,进而比较吉利与瑞典沃尔沃企业文化的差异,论述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中国海外并购的文化整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日,吉利收购沃尔沃“终成正果”,也因此掀开了“汽车狂人”李书福“草根演义”的华美一章。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领悟到人才支撑对转型升级之重要。  相似文献   

5.
萧海 《财经文摘》2010,(3):92-93
2010年2月8日,已是盛传吉利与沃尔沃将签约的日子,但当天并无任何消息。 2月20日,一位接近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团队的权威人士表示,“收购沃尔沃的最后签约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我们现在需要把商业语言转化成法律语言,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预示着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已进入收官阶段。李书福希望用一笔20亿美元的交易,函一场自7年前就开始的一场梦。  相似文献   

6.
声音     
《资本市场》2010,(5):10-10
[3月28日] 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在瑞典签署正式协议,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这桩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7.
动态资讯     
<正>大事[3月28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在瑞典签署正式协议,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这桩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尘埃落定。[3月31日]在融资融券首个交易日上,沪深两市融资买入额高达655.09万元,而融券交易成交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收购案例中,浙江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被看做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推行国际化战略,谋求技术创新的典型。旨在通过此项收购案例浅谈技术创新扩散模式,以及对汽车行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苏华 《新经济》2010,(3):68-69
吉利作为一家成立历史远远短于一大批国有汽车企业的民营企业,能在万军之中摧城拔寨,获得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臣服,一方面表明中国汽车企业快速增长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带来关于中国汽车工业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才能兴利除弊和迈上新台阶的深思。  相似文献   

10.
翁赵力 《经贸实践》2002,(10):24-25
2000年底,美国汽车行业畅销刊物《汽车通讯》上刊出惊人消息:美国汽车维修市场著名零部件供应商俄亥俄州的舍勒公司正式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至此,鲁冠球和他的万向公司已成功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熊江 《资本市场》2014,(9):84-99
<正>李书福,现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台州市人大代表。李书福白手起家,1986年创办浙江吉利控股集团,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多年来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11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9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2010年3月2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典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从第一个造车民企到中国第一个收购国外品牌汽车的民企,为什么又是那个出身草根的李书福?  相似文献   

12.
从碳资产的视角,识别了汽车企业的主要碳资产架构,设计了其低碳行为策略,提炼了碳资产价值贡献的量化原理,建立了企业低碳行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涌现性最为显著的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低碳品牌,是汽车企业通过规范低碳行为能够获得的核心碳资产;产量因汽车企业选择低碳发展而持续增长。最后,基于碳资产价值贡献模型,对汽车企业如何规划低碳行为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原始技术依据,解决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另一方面为我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标本,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并购之路经。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欧洲企业加快了收购亚洲企业的步伐,一个欧洲资金狂购亚洲企业的热潮正在形成。从去年底德国化工业巨擘巴斯夫(BASF)斥资6亿美元收购韩国汉拿集团和晓星集团所属的化工企业,到最近瑞典汽车工业巨头沃尔沃以5.72亿美元收购韩国三星集团的拖拉机生产企业,一长串的收购清单在告示世界:欧洲企业已经在亚洲开始了新的收购热潮,它们把美国企业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吉利汽车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企业的案例,讨论沃尔沃本土化进程中双方员工所遇到的文化差异,从中方理解合资企业文化的角度,重点探讨分析中瑞合资公司的文化陈述,以判别该公司本土化影响的程度及双方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差异的具体表现,试图探索一条有益于双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李锋 《时代经贸》2006,(1):44-47
依赖大量进口从而满足持续增长的用车需求.一直是中国汽车界的心头之痛。在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之后.中国汽车企业终于开始向海外市场发力。2005年.中国汽车出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出口首次超过进口。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出口榜上,吉利,奇瑞、长安,江淮,一汽等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赫然入目。  相似文献   

17.
万向的野心     
在成功收购美国最大规模锂电池制造商后,万向集团又将视野投向了美国电动车领域. 2013年2月6日,美国增程式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Fisker Automotive)寻求收购要约截止后,包括吉利、东风在内的多家中国汽车制造企业都对该公司产生浓厚兴趣.不过在这些中国制造企业中,万向集团却格外惹人注意.因为就在菲斯科向中国汽车制造业抛出"橄榄枝"之前,万向集团已经成功收购了菲斯科的供应商——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王万顺 《经贸实践》2009,(11):22-25
中国,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汽车工业则很年轻。以1953年为肇始,直到世纪之交,我们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汽车工业。这其中,浙江面广量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吉利、青年等地产车功不可没。但毕竟我们还没有圆梦——了却一个从历届省领导到广大企业一直牵肠挂肚的心结:让汽车工业成为浙江新的增长点。乘“转型升级”的东风,进一步让政府舞动“有形之手”,企业借力“无形之手”,切实拥有这“两手”,不断加强这“两手”,我们才能迅速增强汽车产业的带动力,把汽车消费热转化为引导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新卖车时代     
周阳 《经济》2007,(6):30-30
中国汽车商中最先开始反思卖汽车玄机的,恐怕是吉利汽车的老总李书福.他曾经说过要像卖西瓜一样的卖汽车.当然,他说这句话的背景主要是为自己的企业找到生存的空间,正所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吉利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20.
谢晋 《当代经济》2003,(4):52-53
MBO英文ManaSementBuy—outs的缩写,意思为管理者收购或管理层收购,是20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完成由单纯的企业管理者到股东的转变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