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晔  吴遐 《沪港经济》2008,(9):59-61
资本与智慧之间,始终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感觉。其实,需要的只是用心去了解、体验对方。 本期开始,我们会陆续为投资者介绍一些商业项目,这些项目有的雏形已备,有的也许还是一纸锦绣,但是,都充满着智慧。需要澄清的是,这些商业项目计划书绝对是真实可信的,并且正在寻找投资与合作方,不带有任何商业广告的色彩;同时,每一则我们精心遴选的项目,都请专业的风险投资人和行业专家进行客观点评,这样会更好地帮助有意向的投资者冷静判断这个项目。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中介机构,首先要对投资的内容、商业项目的结构、项目运作的潜在风险有所理解,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维欣  依南 《新财经》2000,(3):54-55
一位著名风险投资家曾说过。“企业邀(风险投资)人投资或加盟。就像向离过婚的女人求婚,双方各有打算,仅靠空口许诺是无济于事的。”对于正在寻找资金的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投资交易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伊拉莎布特别提醒投资人要正确认识投资移民的风险:明确区域投资中心并不属于联邦政府,而是商业实体;任何区域投资中心都不能担保移民成功;投资人也不应抱有让区域投资中心全权打理投资项目的心态,而应保持清醒头脑,主动监督项目进展。  相似文献   

5.
陈丽珍  梁菲 《特区经济》2010,(5):296-297
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和申报项目的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提出运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即以商业计划书作为一种可靠的市场信号,将好项目和差项目区分开来。同时对避免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莉 《首都经济》2010,(3):55-56
越来越理性的风险投资商们在选择创业企业时,首先会从商业计划书中发现投资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别把商业计划书太当回事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志向远大的创始人都有一个宏大的愿景。他们把这些愿景写进了商业计划书,幸运儿还用这个商业计划书找到了天使投资人。我依然记得我当初写商业计划书时的兴奋——好像在打造一个伟大的作品,找到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激动的事啊!  相似文献   

8.
余海永 《发展》2011,(3):92-93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又称谨慎性调查,一般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法律事务、经营活动等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全面、细致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以求准确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状况的一系列活动。尽职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在收购(投资)等资本运作活动中,通过对被收购(投资)等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买方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他们要购买的股份或资产有关的全部情况以及并购本身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通过实施尽职调查来补救买卖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一旦通过尽职调查明确了存在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买卖双方便可以就相关风险和义务应由哪方承担进行谈判,同时买方可以决定在何种条件下继续进行收购活动。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的资金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而企业的财务活动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价值的额外收益,就是投资的风险价值。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一般来说,投资者对意外损失的关切,比对意外的收益的关切要强,在研究风险时侧重减少损失。因此,企业理财时,  相似文献   

10.
尽管每个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不同的,但源动力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和实现资产增值,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现在投资管理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浅要阐述了投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对投资项目实现有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助力,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投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讨解决这些投资管理问题的方法,提出规范化投资管理是企业投资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