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载:联合国贸发会,《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书》2004年9月22日版 一、2003年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量 再次下降但开始走向回升 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在2001年大幅度下降(从2001年的14000亿美元下降到8180亿美元,下降了41%)和2002年再次下降(从2001年的8180亿美元下降到6790亿美元,下降了17%)之后,2003年又从2002年的6790亿美元下降到5600亿美元,下降了18%。但2003年全球的FDI投资流出量却比2002年增长了3%,从2002年的5960亿美元增长到6120亿美元。2003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FDI比2002年增长了9%;排除了卢森堡,中国是2003年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2.
2003-2004年世界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在2001年大幅度下降(从2001年的14000亿美元下降到8180亿美元,下降了41%)和2002年再次下降(从2001年的8180亿美元下降到6790亿美元,下降了17%)之后,2003年又从2002年的6790亿美元下降到5600亿美元,下降了18%。但2003年全球的FDI投资流出量却比2002年增长了3%,  相似文献   

3.
国际投资协定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国政府积极推行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经济政策,使国际投资协定成为营造FDI促进、保护和待遇环境的重要工具。国际投资领域内缔约活动增加近年来,在国际投资领域内的缔约活动迅速增加,与投资相关的议题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相关论坛中的热点问题。1.国家FDI政策的变化趋势过去20年,世界各国的FDI政策主要集中于更多的吸引FDI,并提升FDI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贡献。1991—2002年,有165个国家对本国FDI法规进行了1641项修订,其中,95%是以FDI政策更加自由化作为目标的。2001年,在各国FDI的法规变革中,旨在创造更有利FDI流入的措施占有很高比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引进外资业绩和潜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个指标 ,分别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业绩指数看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FDI)的业绩不断提高 ,东盟各国有所下降。从潜力指数看 ,在未来引进FDI的潜力和竞争力上 ,中国潜力较高 ,但落后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对潜力指数子要素的分析表明 ,中国吸引FDI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区内市场地位和资源整合地位优势上。最后本文给出了提高中国引进FDI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造了一个包含一个FDI输出国,两个FDI接受国的静态模型。通过此模型,我们分析了真实汇率是如何影响FDI在两个接受国之间的分布。从模型中得到的理论结果是:如果一个FDI接受国的货币对FDI输出国货币的贬值(升值)幅度,大于另一个FDI接受国的货币对FDI输出国货币的贬值(升值)幅度,那么,流入该国的FDI将会相对上升(下降)。我们利用1981年至2002年日本在中国和东盟四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制造业直接投资的数据,检验了模型的理论结果。实证结果表明,相对的真实汇率是决定日本FDI在中国与东盟四国之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果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升值10%,在其他因素均未改变的情况下,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可能会下降超过11%。  相似文献   

6.
李元初 《生产力研究》2011,(8):50-51,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在各国经济中,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我国一直采用鼓励外商来华投资的政策,并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FDI流入方式与渠道的逐渐多样化,汇率等各种金融因素对FDI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文章根据我国实际有效汇率(REER)数据和国际直接投资(FDI)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实际有效汇率(REER)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引进FDI的其他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英婕 《生产力研究》2007,42(1):144-145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国际直接投资(FDI)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竞相争取的对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指定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就是为吸引FDI流入所作出的努力。文章在对投资环境研究的一些新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该文构造了一个包含一个FDI输出国,两个FDI接受国的静态模型.通过此模型,我们分析了真实汇率是如何影响FDI在两个接受国之间的分布.从模型中得到的理论结果是:如果一个FDI接受国的货币对FDI输出国货币的贬值(升值)幅度,大于另一个FDI接受国的货币对FDI输出国货币的贬值(升值)幅度,那么,流入该国的FDI将会相对上升(下降).我们利用1981年至2002年日本在中国和东盟四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制造业直接投资的数据,检验了模型的理论结果.实证结果表明,相对的真实汇率是决定日本FDI在中国与东盟四国之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果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升值10%,在其他因素均未改变的情况下,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可能会下降超过11%.  相似文献   

9.
一、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趋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初步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FDI流量下降了8%,约为1.26万亿美元(图1)。这创下了近五年来全球FDI流动的最低水平,同时也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第二个最低点。这一趋  相似文献   

10.
在前此世界FDI投资额(指受资国、地区的外资流入额)大幅度下降(2001年下降41%、2002年下降13%、2003年下降12%)之后,2004年有了微幅的回升。2004年世界FDI投资额达648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反映了世界FDI对发展中国家、对南欧东欧和对独联体的投资增长额大于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下降额(为此,发达国家的世界FDI流入额经历了2001——2004年四年的衰减期,使发达国家的世界FDI流入额与发展中国家的世界FDI流入额之间的差额缩小到1470亿美元。(见图一)2004年美国是最大的世界FDI受资国,领先于英国、中国和卢森堡(卢森堡是2003年世界FDI的最大受资国)。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相关理论,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利于东道国比较优势的发挥,进而推动出口总量的增长;而各国实践大多也表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贸易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那么,FDI对我国出口贸易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文章结合我国实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欧美对外投资能力明显下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投资能力有所增强。2011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发展国际直接投资面临以下现实因素制约:(1)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引起了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并传导到实体部门的资产价格,提高了并购FDI的国际投资成本;(2)欧元区等国家货币有贬值要求,汇率风险加大,以及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有限,会恶化企业对外FDI的风险态度,减少FDI流出;(3)全球经济衰退,跨国公司产品缺少市场需求;(4)东道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偿还债务,税收负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3.
乔颖 《当代财经》2006,(12):105-107
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颁布的FDI信心指数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各国投资环境综合吸引力的权威指标,中国已经连续三年名列榜首,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国。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经济迅速崛起的印度2004年度FDI信心指数也显示出强劲的上升态势,而同为引资大国的拉美国家墨西哥2004年度的排名却发生了明显下降,由于中、印、墨三国同为发展中大国,有许多可比之处,本文拟对三国的FDI信心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明确目前影响对华FDI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我国更好的吸引外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外国直接投资与当地企业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术界关于外国直接投资(FDI)与当地企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总体来说,基本上沿着FDI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2000年以来,讨论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发展的文献中,发展中国家的实证分析逐渐多了起来,这是对已经形成的理论模型的进一步验证,同时也对各国政府吸引FDI的政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本文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基本理论模型与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外国直接投资优惠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已成为政策重点,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利用各种优惠来吸引外资。本文将介绍外国直接投资的类型、理论依据、优惠竞争、优惠对外国投资者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能矿资源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形势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人量在2000年达到1.4万亿美元峰值后开始大幅下降,从2004年开始止跌回升,到2006年,历经三年连续增长,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30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江霞 《技术经济》2020,39(6):175-184
基于资产专用性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异质性,在实物期权理论框架内探究经济政策确定性程度变化对FDI规模、稳定性及技术结构的影响机制,并采用制造业24行业外资企业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政策确定性程度的下降对FDI规模存在抑制作用,并导致其高水平的波动,且受到资产专用性的正向调节。实证研究表明,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中FDI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策不确定性的攀升引致制造业FDI增速下滑并伴随着波动性上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蕴含高水平资产专用性投资的研发密集型FDI对经济政策确定性程度更加敏感,一致、透明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的营造不但有利于提升FDI稳定度,对吸引高水平FDI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全球FDI正在逐渐恢复增长。FDI流出(OFDI,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经济影响日益重要。金融危机后全球FDI政策出现新的走向,在影响各国今后OFDI政策同时也会导致OFDI母国效应的改变。文章分析了我国OFDI行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可能影响我国OFDI效应的全球FDI政策变化趋势,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我国OFDI效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考虑空间滞后因子的引力模型,采用2001—2010年我国各省份国别FDI数据对文化差异及地理距离对我国FDI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各国在我国范围内的实际直接投资存在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和集聚效应,文化差异与FDI的关系日益表现为明显的"S型"关系,并且其对我国FDI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日益凸显;而地理距离对各国在我国各省的FDI的影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弱趋势,但临海省份吸收各国的FDI所具备的优势却在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不同因素对吸收FDI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封闭到开放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累计实际吸收外商投资3300多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吸收外商投资国。2002年,科尔尼的公司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FDI)把我国列为首位,足以说明我国对FDI之吸引力。因此,我国F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