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农地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2.
论土地社会保障职能及对农地流转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慧蓉  钟涨宝 《经济师》2005,(3):265-266
土地承担了农村的基本生活保障、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功能 ,当今我国实行了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产权 +平均分配的土地使用权”的农地制度。这种农地制度和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在制度层面和农民的心理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都不利于农地流转 ,导致无法建立高层次、大规模、市场化的农地流转机制。因此 ,必须积极而稳妥地改革农村现行保障制度 ,使农民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 ,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17):117-118,12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可衍生出转让、转租、入股、抵押、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却只具有耕种权、部分的受益权以及极其少量的处分权,其权能是残缺的,导致了土地使用上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从产权角度出发解决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我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繁多,其根本原因乃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残缺,产权流转不畅,农民的产权主体地位不明晰。本文提出要解决目前我国枉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从法律上强化对集体土地产权的管理,朝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多元化的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5.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23):122-123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1.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  相似文献   

6.
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法律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农业土地产权制度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奠基石。目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土地产权权能不完整、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困境。要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法律制度,需要尽快制定《土地确权条例》界定明晰的农业土地产权,制定《物权法实施细则》完善农业土地产权权能,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健全农业土地产权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缺陷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所确立的农地产权关系还不明晰.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农地产权主体模糊、权能残缺等内在缺陷不断凸现,导致农村土地的流转困境。对此.要坚持农地使用权物权化改革方向,建立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的征地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建设日渐集中到村镇建设的微观层面,同时耕地大量减少,土地制度及农地制度成为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进行了相关综述的梳理,界定了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相关研究领域、范围以及主要关注的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高度影响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土地制度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农村土地制度,即农地制度。中国理论界关于农地制度的主体性构建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使用权流转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产权法律制度的缺陷和民主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价格发现机制和监管及保障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因素.实现土地规范、有序、健康流转,需要构建配套的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他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搭配合理的财政制度和有效体现农民权益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发挥制度功效,最大限度保护好农民多方面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传统城镇化土地征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破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历程与各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调整产权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土地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Tenure security and land-related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Ethiop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use a large data set from Ethiopia that differentiates tenure security and transferability to explore determina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related investment and its possibl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While we find some support for endogeneity of investment in trees,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terraces. Transfer rights are unambiguously investment-enhancing. The larg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terracing implies that, even where households undertake investments to increase their tenure security, the level of such investment may be below the social optimum. In Ethiopia, government action to increase tenure security and transferability of land right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rural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永佃制的起源进行研究,探讨现阶段我国衣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永佃制是从民间习俗逐步演化而来,演化过程是地主和佃户为了响应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潜在利润而进行的动态博弈。得到的启示: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国家所有,农民永佃。为此应该限制政府权力,提高农民组织能力和可行能力;正确认识永佃制与土地兼并的关系;重视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农村内部农地调整以及农用土地非农化问题是现阶段中国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三方面问题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需要一个整体思路来进行分析,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对这些问题及其政策关联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户籍制度与农地制度改革在一个大国的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并提出一个政策组合,试图在改革现有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通过给予农民在土地和城镇社会保障之间的自由选择权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城市化机制,从而实现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设定三亚市不同目标下的假设条件,对农户农地流转量进行了预测。根据推算,在最低生活保障阶段的耕地流转比例为29.85%,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阶段的耕地流转比例为66.66%,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完善阶段的耕地流转比例为82.47%,说明如果做好相关保障措施,土地流转供需都会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为直接的仍然是收入问题,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化解农村居民所面临的来自于自然、社会、市场等等风险,缓解收入不确定性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继收入之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前进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必将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16.
保障我国农民土地收益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我国农地大量转非,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出现,危及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尽管中央对土地进行了严格管理,但是只是临时政策性的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上寻求可行的途径。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民土地利益损失的制度原因分析,并对农地制度固化和创新的风险以及几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创新方案比较后,认为渐进式的制度改革是符合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标与范式: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构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和推行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受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制约。为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日本农村社保制度,认为其基本经验可以为我所用。日本农村社保制度在改革过程中,目标追求方面体现由生存权到发展权的转变;发展模式方面体现由财政主导到社会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变;法律保障方面体现由实体法、公法保障到程序法、公私法并重的转变;内容选择方面体现由社会救济到以社会保险为主的转变。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农村社保制度应确立公平优先原则和发展权优先目标,选择政府与市场互动模式,坚持政策与法律协调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全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从我国国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社会保障能力;把农业保险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This contribution examines Madagascar's land tenure reform – aimed at reducing land tenure insecurity –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it investigates the certification program issuing formal land title deeds (land certificates) to landholders. Drawing on a household survey with gender-disaggregated asset data conducted in the rural municipality Soavinandriana,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ertification program has strengthened both men's and women's formal claims to individually held land. However, the lack of gender equality principles and, in particular, of mechanisms to ensure that couples’ jointly held land is jointly secured, seems to have reinforced primary ownership of land by male household heads, at the expense of women's land rights. Furthermore, the land tenure reform does not address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reats to tenure security such as colonial titles and commercial pressure on land, and large parts of the country are still not covered by the certification program.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农村土地冲突爆发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冲突不仅影响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对我国的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冲突的概念和类型,并从土地资源的天然局限性、农村土地制度的设计缺陷、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作用和村委会自治权异化的角度探究了转型期农村土地冲突爆发的原因,为进一步化解农村土地冲突提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