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全军  俞雄武 《宁波经济》2002,(1):23-24,29
对于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后发性现代化国家,尤其是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推进机构改革,改革在某些方面仍相对滞后的政府体制,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政府,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客观需要,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深入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权型政府体制已逐渐被打破,地方政府在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繁荣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做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既是先期中央机构改革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巩固中央机构改革成果,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WTO运行规则的需要,那么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呢?在理论上对这种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无疑会启发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地方政府有了自己的利益空间,也有了发展本地经济的强大动力,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迫切要求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体制。但由于地方政府进行体制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不同,其中,一些地方政府能够在中央政府政策范围内主动进行体制创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政府间制度竞争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旬 《山东经济》2004,20(4):11-14,18
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政府组织结构决定了中国地方政府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地方政府供给的是一系列制度安排,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所以地方政府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制度竞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种身分的居民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渠道受到了阻塞。中国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而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应进行规则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使日本确立了新的地方自治体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日本地方政府的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其基本职能也都转变到了管理本地区经济事务为主的方面上来。40多年的发展证明,日本各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经济事务的管理比较成功,效果明显,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地方经济的发展。一、经济行政的内容与管理机构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行政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大且日趋复杂。日本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央对地方的权力下放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极大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其直接结果是发展了各地区政府间的横向合作。放权让利的改革方法使地方政府独立利益主体的地位得到巩固,在经济生活中的表现越来越具有“经济人”特征,这又阻碍了各地区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赵晓 《宁波经济》2004,(2):34-35
近期,笔者参加许多地方政府的会议,发现中国的许多城市,从南方到北方,从深圳到大连,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动行政体制的改革;再考虑到今年以来中央领导的讲话,特别是最新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赫然被列入决定的第十一大条,应大致可预见到:中国各地将掀起一轮政府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以财政改革为起始和主要内容的分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进一步凸显.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相对独立的组织,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相互之间必然展开竞争,这种竞争的积极效应表现在启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加快了制度创新的步伐;促进了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等.然而由于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经济和政治体制还很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不良竞争行为大量存在.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财政制体制的缺陷、政绩考核的偏颇、产权制度的疏漏等.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的新阶段,如何合理地界定地方政府的职能,使之与中央政府职能的转变相协调;如何使地方政府尽快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束缚,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如何尽快地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使之与WTO的规则相适应,提升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一、加入WTO对地方政府的挑战 第一,加入WTO对中国现行经济体制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地方政府面临挑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是中央计划的执行单位,缺乏自主发展地方经济的独…  相似文献   

9.
王春彤 《天津经济》1995,(3):42-44,14
分税制财政体制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大举措,它以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为目的,在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强化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的同时,对地方财政调控能力和税源结构均构成一定影响。本文拟就各级地方政府如何适应改革,合理规划地方经济结构,培植地方税源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0.
浅析制度环境与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改革与战略》2007,23(11):7-8,11
文章从地方政府"经济人"假设出发,阐述了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在侧重于经济增长的官员考核制度、"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和形式化的监督体制等制度的激励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政府会将地区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并可能采取一系列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传统的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系统已经打破,而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建立之中。在这种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地方政府实际上在发挥着对新旧体制衔接的功能,同时对推动地方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认为,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应有根本性的转变。政府不应该代替市场去配置资源。政府的作用只限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只能解释规范的和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而对目前我国尚未规范的。发育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中国将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不可避免地将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入世后,政府职能不是弱化,而是转化,是由原来计划经济下政府职能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正面临着艰巨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任务,在新的形势下,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和采纳正确的工作方法,在经济建设中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尽快把本地区的经济搞上去,已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必须充分认识领导经济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1958年的…  相似文献   

13.
李文玲 《中国经贸》2014,(13):195-195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体制领域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和强化。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文试图从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现状入手,通过对政府间财政竞争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避免政府间财政恶性竞争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地方分投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地方政府间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祝下,深入研究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有利于加深对地方政府间竞争规律的认识;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维护地区的“竞争秩序”;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政府间竞争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体制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动机、特征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雅丽 《西部论丛》2008,(10):60-6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财政分权一直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截至1994年的财政改革主要集中于分权,通过一系列的财政制度安排,给予了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较大的财政收入剩余控制权。这些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励了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改革,发展当地经济。但分权制度下的财政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在于过于强调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以致于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税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提出地方政府规避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1、改革和完善相关体制;2、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及风险意识需加强;3、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债务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以地方政府分权为主导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开始形成。可是由于转轨时期的特殊性,政策性分权成为地方政府分权的主要模式,地方分权缺乏稳定的法律基础,因此只有对地方政府分权进行规范化建设,才能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1996-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收入、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整体规模正相关,"怪兽"理论在中国不成立,主要原因是,在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财政竞争和官员晋升竞争的压力下,更加积极地开展财政支出竞争(特别是注重扩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导致地方政府规模不断扩张.本文认为应改革官员的考核机制和转移支付体制,适度地扩大地方政府自有收入规模,从而将会有利于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指出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政府经济职能特别是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和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行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换滞后势必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市场经济改革的走势,地方政府应从六个方面加快转换经济职能。第一,转换职能首先应转变观念,从政府的无限作为转到有限作为。过去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和老百姓把政府作用看成是无所不包和万能的,有事找政府找市(县)长,已成…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地方政府有了自己的利益空间,也有了发展本地经济的强大动力,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迫切要求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