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   总被引:72,自引:3,他引:69  
本文阐明了自生能力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 ,改革之前为了实行技术赶超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国有企业没有自生能力 ,由此内生决定了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并内生决定了改革以来的“软预算约束”的形成。基于理论分析 ,最后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生能力与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毅夫 《经济学》2004,3(2):389-394
本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独特现象,回顾了国内学术界关于资本市场问题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并指出这些观点所存在的不足。作认为。上市的国有企业普遍缺乏自生能力,从而不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是资本市场诸多问题的根源。作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一步分析了国有企业、自生能力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并提出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林毅夫 《经济学》2002,1(2):269-300
从理论上说通过较快的资本积累和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欠发达国家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然而,这样的经济收敛仅仅发生于东亚少数几个经济。我认为: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决定收敛是否会发生的重要因素。假如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选择优先发展和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不相符合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优先发展部门内的企业将缺乏自生能力。为了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能够被建立起来并生存,政府将必须扭曲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并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来补贴或保护这些企业。市场的作用会受到抑制,寻租行为将会盛行。结果,这个经济的发展绩效会很差,收敛也就不会发生。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时,这个经济才会有运行良好的市场,才能易于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维持高的资本积累率,达到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升级并实现收敛。根据跨国经验数据回归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证实,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上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原则是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实现收敛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目标,改善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在做产业和技术选择时充分利用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自生能力与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独特现象,回顾了国内学术界关于资本市场问题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并指出这些观点所存在的不足。作者认为,上市的国有企业普遍缺乏自生能力,从而不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是资本市场诸多问题的根源。作者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一步分析了国有企业、自生能力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并提出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我国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只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自生能力,政策性负担,责任归属和预算软约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7.
8.
国有企业改革:反思与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企改革为何深化不下去?本文对二十多年来的改革进行了反思,对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三大理论难题进行了聚集,提出了一些独立的见解。在我看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提法是不现实的,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是不可绕开的。  相似文献   

9.
转型国家的金融抑制,本质上是政府在面对关系国防安全、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企业缺乏自生能力但又不能让其破产倒闭的约束条件下,以金融体系为中介来给这些"重要而不能倒但不补贴就要倒"的企业提供暗补所做出的"次优"的制度安排。发达国家之所以没有像转型国家那样的扭曲干预金融体系,是因为在发达国家除国防安全等少数可用财政直接补贴的战略型产业外,绝大部分产业符合比较优势,企业具有自生能力,无需政府利用金融体系给予暗补。转型国家的金融改革,不应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金融制度,也不应采用"休克疗法"的激进方式,而是应当根据资本积累、比较优势变化、赶超战略下优先发展部门遗留下来的企业的自生能力的提高,制定阶段性的改革目标并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这种与转型国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相适应的渐进式金融改革,能避免因金融改革引发经济崩溃并达到支持经济增长的目的,是比休克疗法更优的金融转型方式。  相似文献   

10.
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优胜劣汰、推动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跨世纪发展要求的各级人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已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医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院发展的要求。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改革的核心,涉及面广,深层次问题多,操作难度大,因而,如何稳步推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改革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在所说的社会保障,通常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以及个人储蓄性保险等项目。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体部分,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我国目前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等五项。今天,我主要谈谈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侧重于养老和医疗两个题目。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已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对其进行了局部调整和整顿。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突出,亟需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会计监管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监管随着造假的兴起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改进会计监管,我们既要借鉴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同时又必须结合本国的特点,以便找出中国当前合计监管需要改革之处。  相似文献   

13.
陈家琪 《开放时代》2003,(1):146-149
下面谈谈有关胡风的三个理论问题。这三个理论问题,主要着眼于胡风学说中的困惑、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一面,我认为只有更多地看到这一面,才能体会到胡风内心纠缠着的追求与理论上的创新意识。也许胡风先生的一生,就始终生活在无可解脱的矛盾与困惑之中;这矛盾与困惑,既是理论上的,更是生活本身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好的态势,但经济增长速度会略低于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全球通货膨胀以及日元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也是世界经济中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新形势下,“三农”问题再次成了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从不同的侧面来剖析“三农”问题的成因,并探讨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智能调度问题的综述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度是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企业的经营起到了指导作用。调度问题通常是多约束、多目标、随机不确定优化问题,已被证明是属于NP问题。叙述了智能调度的发展及其特点,并研究了调度问题的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等智能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总结了一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主要成果、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特别指出,我国宏观调控应维护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折不扣地执行已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将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在改革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加大对经济的“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9):86-102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凸显,中央政府不断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但效果不符预期,这一问题值得深思。本文试图以地市增值税分成变化为切入视角,分析这一财力冲击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市政府积极应对增值税分成减少所形成的财政压力,努力发展能够带来大量增值税的产能过剩行业工业企业。最后,本文发现也证实这种"压力式"的财政激励使历次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效果不佳。可以认为,财政压力是中国产能过剩形成和化解难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这对于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进城人口的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的“城镇户口”并不是进城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寻找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改革不能仅改户口性质这一符号,而应致力于做好建立新型户口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产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农民整体素质、农业基础设施、资源性矛盾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在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道路,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创新农业科技、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