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影响的效应分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疆1978-2008年的数据,建立线性函数模型,来实证分析新疆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相关性,及农、林、牧、渔产值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结构调整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直接的影响;牧业和林业对农业人均收入的贡献率比较大,增大牧业和林业比重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新疆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资源诅咒理论,实证研究了新疆农民收入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新疆农业、牧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而林业、渔业与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这一方面表明新疆农村经济资源诅咒的原因是由农、林、牧、渔业相互影响共同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新疆农村产业结构失衡,资源配置不合理;新疆农业、牧业投入-产出质量与效率不高;新疆农民收入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家庭经营收入过大,工资性收入不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给出了提高新疆农民收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在1981~2006年的样本区间内,农业投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有着显著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时滞。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程度渐趋稳定和显著。因此,在运用农业投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选择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并通过建立持续稳定的投资增长机制来保证其促进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增收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林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程度最大,其次是渔业和农业,林果业发展是未来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目前情况分析来看,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很大,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其次是牧业收入.林业的发展是未来新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将重点放在林果业的发展上,促进新疆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增收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林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程度最大,其次是渔业和农业,林果业发展是未来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目前情况分析来看.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很大,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其次是牧业收入.林业的发展是未来新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将重点放在林果业的发展上,促进新疆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6.
税费改革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时于税费改革能否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四川省全面税改前和全面取消农业税后的两期面板数据,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省税费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税费改革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影响,农业和牧业对农民增收没有显著影响,渔业、林业和从事非农工作对农民增收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因此,规避制约因素,挖掘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优势,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怒江州的约束条件和资源禀赋特征,提出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怒江州丰富的林业、草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构建怒江州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推动怒江州构建高原山地特色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臧莲 《时代经贸》2014,(6):192-192,F0003
根据新疆1978年~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中国农民收入、消费以及经济增长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民收入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推动作用,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微弱;新疆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具有长期的拉动作用,但这种拉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霍玲 《经济论坛》2003,(15):66-66
一、黄骅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产业政策1.第一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使本市渔业、种植业、副业、牧业、林业产值比重由目前的44.7%、24.5%、16.1%、14.4%、0.3%调整到40%、30%、15%、10%、5%,即8:6:3:2:1。要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强化林地保育和植树造林(园林、生态林和防护林),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稳步发展远海渔业和近海养殖,大力推进农业种植专业化、耕作机械化、经营规模化,积极鼓励发展温室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2.第二产业发展政策。一是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仍然面临产业集中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延伸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区位商理论,对云南省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程度进行测评,研究发现,云南农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有德宏、临沧、玉溪和昆明;云南林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有西双版纳和普洱等;云南牧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有曲靖、红河和昭通;云南省渔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全省偏低,相对较高的有普洱、丽江和德宏。农林牧渔四项产业的集聚程度、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地区有德宏、普洱、保山等地区。基于以上事实,对云南省未来走农业产业集群道路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和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广东农业面临严重的转型问题.一方面,农业持续丰收,但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由原来第六降为第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广东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短板.另一方面,广东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仍然高达22.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空间,但继续转移农业劳动力将进一步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农村空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在于“交易”,而国际贸易则将这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农产品国际贸易除了可以在世界范围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之外,还可以实现比较优势。因此,充分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依靠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拉动农民收入增长,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李德阳,2005),而农产品进出口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村经济目前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但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面临新的发展,必须在宏观经济指导下,对农业结构继续加以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使全省绝大多数农民稳步进入小康,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发展渔业经济能缓解资源压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是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致富的重要拉动力量.辽宁老工业基地实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利用我国及辽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争取国内、外市场份额,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时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对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的实让研究发现,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收入增加贡献最大,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步增加。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及其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是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测度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既有利于管理者掌握林业对生态文明作用影响的客观规律,又有利于管理者有效制定林业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江西为例,基于共生理论,利用2007—2019年数据,首先构建PSIR-SEM模型确定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然后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的"指标—指数"耦合法,通过指标及其权重测得阈值与绿值,依次对生态文明阶段与水平进行判定;再以生态文明水平为因变量,以农业、林业及其三次产业、畜牧业等十大产业发展水平为自变量,构建双对数模型估计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作用的回归系数;最后通过"归一化"算法由回归系数测度江西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2007—2019年,江西林业对全省生态文明的贡献率逐年递增且在所有产业中最大,江西林业在助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体作用;(2)江西林业三次产业对全省生态文明的贡献呈现"结构微笑曲线",林业一产、三产、二产贡献率依次降低,但林业三产贡献率增长幅度最大,在林业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投资对浙江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通过产业部门的关联作用,产生拉动和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本文利用浙江11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地市农业产出总体具有促进作用,但地区之间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当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弹性系数较小,且温州、衢州和丽水的系数为负值;滞后一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要大于当期,宁波和衢州的产出系数为负值;滞后二期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最显著。这说明即使在投入要素收益边际递减规律下,资本仍是浙江农业产出的增长重要原因,但各市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因此,为促进各地市农业产出的增长和全省产出的均衡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农业资本投入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解困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文指出,乡镇道路和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在降低农业生产支出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应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但与通常的看法不同,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却增加了农业生产支出,降低了农民收入,原因可能在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太高。因此有必要降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以降低农业生产支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支撑着这三项农村基础设施的是农业和农民,财政支出对其没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平 《现代财经》2003,23(7):61-64,F003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消费增长进行线形回归,发现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分析了农民增收的路径。本文以为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茶叶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生产历史,长期以来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状况不容乐观,中国茶叶出口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茶叶产量不断增长并没有拉动茶叶出口数量的增长,茶叶出口规模不断萎缩。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评论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通过加强优势,改善劣势,利用机会,规避威胁,找出中国茶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旨在提高中国茶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