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企业转变经济方式十策寇天21世纪的企业是未来的企业,但未来的企业并不是未知企业,它是20世纪企业的继续。在这个交汇点上,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实施新的战略。据《中国科技信息》杂志载文透露:日本的企业在转变经济方式上采取十大战略,这对我国的企业在面对2...  相似文献   

2.
中国儒学传入日本,最早是在公元285年王仁将《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带到日本开始的。儒家思想在圣德太子时期开始巩固和发展,直至近现代在得以日本广泛传播。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复苏,西欧自由主义盛行,儒家文化的地位被削弱。但人们仍认可其对日本的影响之深,也从未间断过儒学教育。儒学在日本历史长河中得以积淀与融合,虽然逐渐被世俗化,儒家文化"以人为本"与"和"的思想,却在日本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层面上深深扎根,推动了现代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思宁 《英才》2013,(1):137-138
关注领域: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房地产"201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复苏,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在政策的助力下,已经在转型。相信未来五年、十年中国的经济仍会有一个很好的增长。"战龙对《英才》记者表达了对2013年甚至更远期的中国经济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受访人:杨敬山(顺丰北京区北航经营分部收派员)杨敬山出生于1980年,河北石家庄人。他在顺丰当快递员已经有十年了,一直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希格玛社区收派件。4月2日,CCTV2《经济半小时》播出“逆行”的快递员,里面因“顺手的事”圈粉无数的主人公,就是杨敬山。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策     
北京 2011年3月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余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在中关村全面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 《意见》提出,采取“两步走”的方针将中关村示范区率先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第一步(2011至2012年)初步形成机制新、活力大、成果显著的人才特区政策体系,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3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8日,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十大人物揭晓,中星微公司董事长邓中翰获得唯一的年度人物大奖,百度搜索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获得年度人物奖。这两位获奖者的一个共同背景是:都是从硅谷回到中关村创业的“海归”。他们两人的成就是几千名在中关村创业的海外归国人员成就的缩影。20世纪80年代,留学生创业在新竹科技园区被形象地称为新竹和硅谷之间的“大脑水渠(Brain Channel)”,现如今,海归企业正在建起联结中关村与美国硅谷、日本、英国、加拿大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大脑水渠”。  相似文献   

7.
《桃花扇》中一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写尽了人间世事沧桑。日本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的经历也大致如此: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起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八十年代中后期因为资产膨胀而导致日本企业不断进行海外扩张;九十年代之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低迷与衰退。这个过程的规模是如此巨大、内容是如此丰富,从而构成一组极其宝贵的、无法复制的人类经验。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是:一、财务会计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我国经济改革已经全方位展开,正在向纵深发展。财会改革从1993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两则》、《两制》开始,到1994年元月1日实施的新税制配套改革;1995年,国家重新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考核企…  相似文献   

9.
读者     
日本企业是个不张扬的对手 我是一名1986年被公派赴日留学的留学生。一直到1996年回国之前,我总共在美国硅谷工作了两年时间、在日本生活了八年多。回国后,我的工作也一直与日本相关,所以我和日本企业打交道已经近20年了。 看过《中国企业家》杂志2003年第9期的封面故事《中日企业对视》,我感觉我担心  相似文献   

10.
《江苏企业管理》2009,(10):10-1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超越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当今世界.人类将目光投向了绿色经济,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将新能源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经济增长点: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重启在即,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快速上涨,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效果不尽理想。在新能源、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中国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将如何作为?“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平行专题论坛中,《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丰十长刘东华(主持人)、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忠海、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十年间,我们见证了技术造就企业,企业推动经济,经济改变国家的历史进程。我们把握了一个年代中最具有决定性的要素。技术创造了今天,技术也改变了我们。新的十年,我们来了,我们高举HIGH-TECH而来。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研究》2010,(3):16-16
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批企业家围绕中关村展开了热议。用友软件公司董事长王文京代表“建议从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及今后的‘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13.
, 《中国企业家》2012,(23):104
评选说明纵观全球,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见底,大选之年、大国冲突,让全球经济平生波折;放眼国内,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9个季度放缓。面临不确定性的挑战,2012,谁是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自2003年开始,《中国企业家》杂志每年评选年度最具影响力25位企业领袖,到2012年,已经持续十年;《中国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海外视角     
《山东企业管理》2011,(12):22-22
1 《中文导报》:中国入世十年赢了整个世界 日本《中文导报》2011年12月第3期刊文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周年,中国实现了震撼世界的巨变。如果站在今天的时代前沿和历史高度来回顾10年前中国的入世之举.所有的意义已经一目了然。不过,这一切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八世十年,潜龙在渊的中国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则是全球化时代的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40~42年。而科技含量愈高的企业平均寿命愈短,美国高科技企业有90%活不过五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也显示,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根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的统计显示,中国大陆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又有10万多家企业死亡,有85%的企业在10年内消失。中国大陆企业平均寿命为8年,民营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16.
《东方企业家》2010,(4):25-25
本期《时代》周刊设想了下一个十年最重要的十个趋势:一个是凭借主导地位的货币体系,美国仍将称雄下一个十年:第二是国家边界重新划分,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而是道德、经济意义上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一、问:目前企业的经济类型是如何划分的?审计机关对非国有企业能否进行审计?答:(一)最近,国家工商局、统计局发布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将经济类型重新划分为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八类。(二)《审计法》第二十...  相似文献   

18.
鹿峰 《数据》2013,(2):96-96
《数据》杂志相伴已有数载,读之文章,或如沐春风,或醍醐灌顶,或品之饴,回味久远。2012年第6期《中关村极尽创新之魅》一文便是如此。作为中关村一区十园中的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园区的腾飞历程,感触颇深。正如文章所言: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走向了中国硅谷,占地232平方公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000余家、积聚从业人员上百万、年收入超过1.9万亿元……这一串串数字中足以看到中关村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今天,谁是中国商业进程的主流推动者?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哪一群人会成为中国商界的主宰力量?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所一直关注并思考的课题。“走出去”无疑是当今中国商界主流。而中国企业当前所身体力行的国际化征程,在10年、20年之前已经被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企业所预演。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将伴随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从事海外拓展和执掌国际业务的人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1994年,如果从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在美国引起轰动,对国内管理学界产生微弱影响算起,即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开山作“新潮四重奏”——《日本的管理艺术》(1981年)、《Z理论》(1981年)、《公司文化》(1982年)、《寻求优势》(1982年)发表并产生轰动效应的1984年算起,也十年有余了。尽管国内译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