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关于农民流动原因的一些分析,大都是从外部进行的,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农民的收入预期提高等等,回答的仅仅是“农民为什么要外出”的一般性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微观的,即“为什么有的农民外出,有的农民没有外出...  相似文献   

2.
城乡要统筹发展,“减少农民”是关键。如何减少农民?这是各地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松原市宁江区给出的答案是:打开落户、就业、入学通道,全方位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让农民真正“零障碍”变成市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丹阳市界牌镇改造和提升原乡镇企业,大力发展“老板经济”,“块状经济”和“凤尾经济”,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在探索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农民市民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雅莉 《农村经济》2005,(7):109-111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而农民市民化则是一条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目前仍存在着制约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因素,作为经济拉长动态过程中的内在变量,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则是促进农民市民化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梅河口市把“一推双带”活动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课题,全市城乡奏响劳动力转移旋律。目前,全市农村向农产业转移劳动力4.7万人,占剩余劳动力65%,农村劳务经济收入4亿元,平均每户农民靠劳务增收1400元。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职业技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赵忆杰 《农业经济》2004,(12):30-3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国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农村劳动力这一“商品”贴上标签,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也不应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读了《中国改革》(农村版)今年第六期“编读往来”栏目中《教会农民种“知识”》一,颇有感触。当前农民纷纷离土务工,无疑是增加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一亩地里刨不出小康”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辩证地看:农业劳动力转移超过一定的“度”,势必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笔曾对本地区农民外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技培训》2005,(4):F003-F003
湖南省怀化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于2000年8月成立(以下简称“中心”),“中心”集学历教育、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输出为一体,组织管理全市农民素质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履行政府培训农民的工作职能,主要是组织实施全市农民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农科教结合,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的长期问题不是农产品的“剩余”,而是农产品的“短缺”。在这农产品“短缺”的背后,不是农民的“短缺”,而恰恰是农民的“剩余”。农产品短缺与农民剩余是中国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性制约。逐步缓解乃至最终解决这两大制约就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赵川江 《农村经济》2005,(11):105-106
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发现转移进城农民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借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新贫困”概念。然后再分析“新贫困”产生的原因,采用典型研究的方法进而探讨了解决“新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现状、原因及政府相关政策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拟就“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作一些分析,并为解决“三农”问题谈一些思路和政策建议,供参考。“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所谓“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推进中国当代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好“三农”问题。就会大大迟缓其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三变”改革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简称“三变”改革。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农村“三变”改革在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解决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方面成效显著,通过“三变”改革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3.
日前,尚未结束家政培训的20多名顺泰乡农民早早被温州两个家政公司“预订”了,约定培训结束后就到公司上班。据悉,这两家公司将为他们安排病人护理、家政、“月里姆”等工作,月薪在700至1800元之间。去年以来,瑞安市共有2.89万名农民通过劳动力素质培训,掌握了更多的劳动技能,其中6000多名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率先、奋进、富民、务实”的发展目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富民的大事来抓,并确立了“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完善服务”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构建了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台。2005年,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0人。其中区外转移5000人,新培训农民近6000人;全区劳动转移增加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60元。  相似文献   

15.
“三项工程”.即“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三项工程”旨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掌握过硬的从业技能.促进增产增收。三个项目工程各具特点和针对性,县级农广校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应充分把握项目特点.围绕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有分有合、统筹规划、协调并进.才能确保“三项工程”的顺利开展和相互推进。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衢州市2003年开始实施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一年多来,该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深得民心。据衢州市农办劳动力输出工程处的同志介绍,截至2004年7月。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共培训农民18.9万人次,累计组织外出务工农民近40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4%。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农民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全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文章认为要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总体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依据,提出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作通讯》2006,(4):28-29
一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内外联系”的转移机制,摸索出了“多渠道、经常性、小批量、多批次”的运作模式,让一大批农民通过外出打工致富。  相似文献   

19.
至2000年底,金坛市已转移劳力12.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力的53.2%,按出外人均可挣回7000元计算,每年可掐回近9亿元,占农民总收入52%,劳动力转移迎来了金坛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20.
“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目前,我国农村待转移的劳动力在1.3-1.5亿之间,今后五年内将形成劳力转移的高峰。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带给农民富裕的同时,也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某些“副作用”影响,应全面客观地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