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自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固定资产涉税业务会计核算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针对固定资产销售与转让业务涉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固定资产涉税业务会计核算发生了较大变亿,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针对固定资产销售与转让业务涉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来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以期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更加准确的操作。  相似文献   

4.
自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之后,不动产核算的会计处理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取得固定资产时有关增值税的处理.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营改增新政策实施之后有关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全面营改增前后有关不动产的账务处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差异,并解释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说明了营改增新政策实施之后对不动产核算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牛泽晗 《经济论坛》2005,(15):120-121
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特别是在会计实务操作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会计业务处理的合理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折旧和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是会计实务中接触较多的操作点,如果对有关规定理解有误,其结果必然影响到企业资产的真实性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正确性,这里就以下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增值税计入固定资产成本,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4%的征收率计算税额后再减半征收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增值税单独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并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则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增值税转型使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变化,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推动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的规定,正确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核算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所选择的相关会计政策应当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关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实务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等核算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固定资产管理虽然看似简单,实际上也很复杂。本文将通过新旧准则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来分析新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固定资产的确认是会计处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阐述了资产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固定资产的确认是会计处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阐述了资产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企业规避风险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与广泛应用,更进一步贯彻,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而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减值,应从规范会计处理,完善会计方法,加强审计监督,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相得益彰,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基础,所以固定资产的帐务处理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固定资产的变更增减都会引起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差异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企业通常采用资本化或费用化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处理方法的不同影响资产或损益的会计信息。尽管在会计规范中制定有采用资本化或费用化会计处理的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处理进行了新的规定,但由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复杂性与实物上的缺乏操作性,在具体处理上仍取决于会计的职业判断,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也就成了颇具争议的会计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规范的变化以及与国外会计规范的比较,分析不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表现形式与性质,提出既遵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规定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固定资产换入其他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要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点;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处理。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固定资产会计作业中,应当清楚新准则的变化对固定资产会计作业对象、内容、标准、过程、结果以及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损益计算、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准确地在固定资产会计作业中体现出新准则的要求,向有关主体提供规范的固定资产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从条款的界定、内容和阐述都做到了言简意赅、表达科学、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从而充分体现了精炼、客观、公正的鲜明特点。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经营实际。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度,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将减值会计应用到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为配合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发现固定资产发生诸如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或经济性贬值等有形或无形损耗时,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2004年5月28日财政部财会[2004]3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解答四”)又对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8.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准则将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称为专门借款。在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中,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与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基本相同,而利息的会计处理则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非现金资产,是指除了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以外的资产,包括各种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不舍股权,下同),但各种待摊销的费用不能作为非现金资产作价投资。本文论述了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处理上应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继财政部2001年11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后,于2006年2月又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的差异,来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及造成诸多纳税调整事项,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涉税事项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