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不能把经济科学排除在“科技兴农”之外 这里的“兴农”,是指振兴农业。在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兴农也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值得推敲的是对“科技”二字的理解,许多人认为,“科技”是指农业的自然科学技术,我觉得这样的认识未必准确。我认为,把“科技”二字理解为“科学与技术”的简化可能更准确和恰当。当然,农业自然科学在振兴农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单靠农业自然科学是不可能振兴我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振兴农业就需要在靠自然科学的同时,依靠经  相似文献   

2.
1990年,国务院决定为“科技兴农年”,农业部决定为“农业科技推广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为“科技进步年”。我们沈阳农业大学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务院、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确定“科技兴农”为我校1990年的三大任务之一,积极组织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投身到科技兴农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对参加科技兴农的几点初步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一、提高对科技兴农的认识,增强迫切感我们体会国务院、农业部、省委和省政府关于科技兴农的决定的精神,主要在于:为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为使农业能够起到基础作用,强化这个基础,使农业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根本  相似文献   

3.
海城市是辽宁省现代化示范区,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几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科技兴农,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化经营的举措,初步形成现代集约型持续农业新格局。一、从高科技起步,把握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关键。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  相似文献   

4.
目前,科技进步在振兴农业中的作用已成共识。然而,科技兴农的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加速科技推广需采取哪些主要对策,对这些关系科技兴农成败与否的重大问题,却未见形成明晰的指导思想。本文试图结合山西省原平县情况,就这些问题谈点认识。 一 笔者赞同,科技兴农的目标应当是“高产出农业。”所谓高产出农业,概括讲就是“四高农业”,即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邢安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是对进一步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决策,具有...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业,党中央曾先后提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近两年突出了科技兴农,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更明确指出:“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成果的广泛应用”。其理论根据何在?与政策、投入是何关系?农机在科技兴农中起什么作用?九十年代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都是农业战线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深刻理解科技兴农的理论根据及其与政策、投入的关系“科技兴农”,意味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生产力以振兴农业,提高农、林、牧、副、渔业的单产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农产品总产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桢 《农业经济》1998,(11):29-30
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传统落后的乡村农业与现代先进的城市工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悬殊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特征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我国已建立起民族的完整工业体系,一些城市工业现代化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许多地区农村经济仍处于以劳动投入为主的生产方式和受制于大自然“靠天吃饭”的传统落后状态。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农业部门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8.
农业地质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农业地质工作者必须与农业部门结合, 面向农业现代化才能使“科技兴农”落到实处。本文就农业面临的形势, 从五方面探述了农业地质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等单项突破以后的一次全面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是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农业产业化实际施行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选择的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促成农业增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1)农业科研,即技术创新;(2)农业技术的采用;(3)农业技术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资源禀赋和效益准则是决定其能否达到目的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目的的关键。资源禀赋规定了技术变迁的方向,而效益准则则是判定技术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尺码。“科技兴农”首先应该根据上述原则理顺技术进步和技术转化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农业技术选择、科研组织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毛艳 《农业经济》2002,(6):40-40
农业科技是农业的诸多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盘锦市建市以来 ,市委、市政府就把“科技兴农”作为战略性的发展思路列入农业长期发展规划 ,围绕“五色工程”为重点的“两高一优”农业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把农业科技深植于盘锦这片黑土地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促使我市农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并且加快了我市农业产业化 ,现代化进程。然而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 ,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的农业发达地区和国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整个现代化建设中最艰巨的任务”。这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执行的九条方针中的第四条方针...  相似文献   

13.
根据“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战略思想,到200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上海郊区农业,作为上海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加快形成和发展外向型、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体系,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配套。从总体来看,上海郊区经济比较发达,是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上海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农业的科技水平、生  相似文献   

14.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发展道路,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由小康向现代化迈进至关重要。农业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不但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能使农业的内涵在传统意义上发生根本性改变.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的科技主体地位,已成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1.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领导用前,各地大都配备了科技副县(市)长和科技副乡(镇)长.这对…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经过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农业已经闯出了一条科学种田、规模经营的路子,农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出现了生机,农业大有希望。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并不平衡,在不少地方农业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战略性问题,即在贯彻“以农业为基础”方针,推进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农”战略的过程中,缺少一支朝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作为“三农”问题十分突出的重庆民族地区,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本通过对重庆民族地区以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在坚持“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兴农”的农业发展道路的同时,必须调整沿袭多年的农村经济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涉及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讨论,以便求得共识。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农业放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中央领导已为世纪之交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近几年来,上海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来要求还不相适应,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在这世纪之交,我们必须按照十五大提出的要求,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上海农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贯彻实施“科技兴农”和“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载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技推广体系,推进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是增强农业后劲,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进入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兴农是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决策。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抉择,也是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发展农业,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